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临床上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时往往行一个或多个椎体的次全切除,但手术中真正做到充分减压并不容易。我们对12具人体颈椎骨骼标本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发现颈椎前路减压范围与颈椎(C3~C7)的钩突解剖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治疗寰枕部畸形的新的手术入路。方法:采用经枕颈后外侧入路齿状突切除治疗寰枕部畸形4例,一期达到前方、侧方及后方的减压并后路植骨枕颈融合,术后Holo背心头环外固定。结果:本组病例获效满意,无病情加重,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感染,术后随访10个月~5年6个月,感觉恢复接近正常,四肢肌力明显增加,肌张力降低,能自己行走。结论:经枕颈后外侧入路行齿状突切除术野清楚、操作简单、减压充分,经枕颈后外侧入路是治疗寰枕部畸形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2月~2005年11月,采用脊柱三维矫形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21~35岁。其中腰弯5例,Cobb角46~65°;长胸弯4例,Cobb角85~102°;胸腰弯3例,Cobb角96~108°。以疼痛为主要症状8例,以畸形为主要症状4例。无明显神经症状。术前常规摄X线片,均有冠状面上的脊柱侧凸及椎体的旋转,矢状面上的胸腰椎生理曲度的异常改变,MRI检查均无明显的脊柱脊髓异常表现。结果12例术后均无神经损伤及并发症出现。5例腰弯患者Cobb角4~15°,平均纠正率84.7%;矢状面曲度25~40°;身高增长2~4cm。4例长胸弯患者Cobb角28~43°,平均纠正率60.8%;3例胸腰弯患者Cobb角25~34°,平均纠正率71.3%。长胸弯及胸腰弯患者矢状面上交界性后凸全部纠正至正常,胸椎后凸及腰椎前凸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增长身高5.0~8.5cm,平均6.6cm。12例获随访7~31个月,均无断钉、断棒、脱钩、脱钉等现象及假关节形成,1年以上复查患者全部骨性融合,纠正丢失5%。结论三维矫形内固定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重建躯干平衡,效果满意,术中应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护及唤醒试验预防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椎管扩大术与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1年8月以来对存在颈椎管狭窄和多节段椎间退行性改变的32例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单开门根管扩大米佐以中药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9例;年龄39~67岁;存在发育性椎管狭窄的18例;伴多节段椎间退行性改变致椎管狭窄的7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5例;前路术后效果不佳者2例;病程2个月~4年,平均1.4年。术前X线检查:32例均有程度不同的颈椎退行性改变。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即椎管矢径/椎体矢径<0.75共20例;3~4节以上多节段退行性椎管狭窄共7例;OPLL5例。脊髓造影:共23例,均显示碘柱腹侧多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利湿通络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辨证属湿热瘀滞型的疗效。方法将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健脾清热利湿通络方协定方(黄柏、苡米、苍术、牛膝等),对照组予秋水仙碱。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9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脾清热利湿通络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辨证属湿热瘀滞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髂前上棘撕脱骨折是指由于髂前上棘处附着肌肉的过度牵拉 ,导致髂前上棘的帽状骨折。本病多为运动伤 ,常见于青少年 ,持续性剧烈运动或突然发力均可导致 ,也可因外界暴力引起 ,成人或儿童均少有发生。我院自 1995年以来共收治 8例 ,现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 ,年龄 15~ 18岁之间 ,平均 16 5岁 ;男7例 ,女 1例 ;左 2例 ,右 6例。受伤至就诊时间 1h~ 10d ,均有跑步或跳跃等剧烈运动病史。表现为髂前上棘处肿胀 ,可见瘀斑 ,局部压痛明显 ,部分患者能触及骨擦感 ,屈髋及屈膝时疼痛剧烈 ,不能行走。X线示髂前上棘骨折分离 ,骨块…  相似文献   
7.
我院手外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第一掌背动脉为蒂再植拇指旋转、压砸撕脱性完全离断5例,成功4例。手术方法手术前使用微型多普勒超声仪,测出第一掌背动脉起点及走向。有时拇指旋转撕脱伤病人,于虎口背侧三角形皮瓣缺损处,可见到搏动的第一掌背动脉分支。术中S形切开第一、二掌骨间背侧皮肤、皮下,于深筋膜下第一骨间背侧肌表面找出第一掌背动脉,并仔细向远心端游离,以3-0丝线结扎沿途所有分支。如遇较大分支将两支分别显露,取其中较粗、远端延伸较远者转位,同时结扎另一分支。至血管口径小于0.4mm时切断,转位与拇指尺侧指固有动脉吻合。长度…  相似文献   
8.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平台塌陷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平台塌陷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平台塌陷采用胫骨平台下截骨植骨内固定再手术治疗,术后在带足长腿膝限位支具保护下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0个月~4.5年。植骨全部愈合,胫骨平台高度无明显丢失。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胫骨平台下截骨植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平台塌陷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带足长腿膝限位支具保护下的早期功能锻炼可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贲门失弛缓症的双镜联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障碍和食管体部无蠕动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紊乱性疾病.我院于1999年12月-2004年3月利用双镜联合治疗17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治疗寰枕部畸形的新的手术入路.方法:采用经枕颈后外侧入路齿状突切除治疗寰枕部畸形4例,一期达到前方、侧方及后方的减压并后路植骨枕颈融合,术后Holo背心头环外固定.结果:本组病例获效满意,无病情加重,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感染,术后随访10个月~5年6个月,感觉恢复接近正常,四肢肌力明显增加,肌张力降低,能自己行走.结论:经枕颈后外侧入路行齿状突切除术野清楚、操作简单、减压充分,经枕颈后外侧入路是治疗寰枕部畸形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