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电针"百会""大椎""肾俞"穴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磷酸化Tau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临床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时间点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36只3月龄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3月龄电针组、9月龄电针组,每组12只;以12只同龄正常老化SAMR1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3月龄电针组及9月龄电针组分别于小鼠3月龄及9月龄时予电针"百会""大椎""肾俞"穴治疗(连续波,2 Hz,1.5~2 mA),20 min/次,每日1次,8 d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 d,共治疗3个疗程。每组小鼠在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结束后统一于10月龄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海马Tau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较短,跨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海马磷酸化Tau蛋白及Tau mRNA表达较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3月龄电针组及9月龄电针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小鼠海马磷酸化Tau蛋白及Tau mRNA表达降低(P<0.05);与9月龄电针组比较,3月龄电针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海马磷酸化Tau蛋白及Tau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早期电针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善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并降低其海马磷酸化Tau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松果菊苷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脑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松果菊苷组,每组10只.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和松果菊苷组大鼠造模后,分别用生理盐水和2 mg/mL的松果菊苷水溶液灌胃,每天1次,连续14 d.灌胃结束后,采集各组大鼠中脑,制作超薄切片,在7000倍和50000倍电镜下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中脑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中脑神经细胞结构清晰,核膜光滑、完整,核内染色质分布均匀;线粒体数量较多,形态规则,双层膜结构、线粒体嵴结构清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神经细胞胞体缩小,核染色质边聚;线粒体数量减少,双层膜结构不清,线粒体嵴排列紊乱.松果菊苷组与模型组比较,神经细胞胞体大小有所恢复,核染色质边集现象有所缓解;线粒体数量增加,双层膜结构清晰,线粒体嵴排列相对规律,形态基本正常.结论:松果菊苷能改善PD模型大鼠中脑神经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这一结果可能与缓解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保肾汤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iaketic nephropathy, DN)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胰岛素敏感性、生化指标影响。方法选取DN 12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观察组在对症基础治疗上给予解毒通络保肾汤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在对症基础治疗上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肾功能、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生化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指标、HOMA-IR及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肾功能指标、HOMA-IR、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及血清血管新生指标、炎性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浆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HOMA-IR、血浆FGF-21及血清血管新生指标、炎性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解毒通络保肾汤联合治疗DN患者能提高临床效果,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浆FGF-21水平,并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后残癌与炎症反应带早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成功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28只,并对其进行RAF治疗。RFA治疗后第1、3、7、14天行DCE-MRI检查,划定63个兴趣区,绘制所有兴趣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T-T曲线)。然后处死兔,取兴趣区肝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63个兴趣区中残癌27个,炎症反应带36个。分别取8个残癌区域(观察组)和8个炎症反应带(对照组),比较ST-T曲线类型及峰值时间(Tmax)、信号强化程度(SIm%)和强化率(R)。结果观察组ST-T曲线为Ⅰ、Ⅱ、Ⅲ型者分别为1、2、5例,对照组分别为4、3、1例,观察组ST-T曲线以Ⅲ型为主,对照组Ⅲ型少见。观察组Tmax为32.8±8.81、SIm%为1.15%±0.12%、R为5.31±1.93,对照组分别为135.0±30.99、1.29%±0.14%、1.43±0.69,两组Tmax、R相比P<0.05,SIm%相比P>0.05。结论 DCE-MRI有助于兔肝VX2肿瘤RFA后残癌及炎症反应带的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在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后残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制备兔肝VX2肿瘤模型,在进行射频不完全消融治疗后1、3、7、14 d行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然后处死模型兔,取肝组织行病理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1周内各b值时炎症反应带、残癌ADC值相比P均>0.05.术后第2周时b=200 s/mm2时正常肝组织、炎症反应带及残癌ADC值分别为(2.34±0.36)、(2.14 ±0.33)、(1.86±0.24) ×10-3mm2/s,b=600 s/mm2时分别为(2.09±0.21)、(1.96±0.30)、(1.55±0.10)×10-3 mm2/s,b=1 000 s/mm2时分别为(1.99±0.17)、(1.78±0.15)、(1.43±0.13)×10-3 mm2/s,各b值下不同组织ADC值比较P均<0.05.b=200s/mm2时SNR、CNR、SIR分别为254.3±52.2、35.1±10.1、2.1±0.5,b =600 s/mm2时分别为198.0±44.0、20.2±9.2、2.7±0.8,b=1 000 s/mm2时分别为151.7±24.2、9.6±3.4、3.3±1.0.综合考虑上述数据,b=600 s/mm2为最佳扩散敏感系数.b=600 s/mm2时取残癌ADC值的95%参考值范围上限1.71×10-3mm2/s为界值鉴别残癌与炎症反应,其敏感性为57%,特异性为88%.结论 MR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后残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白血病患者接受正规化疗相关贫血的疗效。方法筛选80例白血病患者,均接受正规化疗,行 rHuEPO 治疗的患者为 A 组(47例),未行 rHuEPO 治疗的患者为 B 组(33例),治疗观察周期均为3周。检测 A 组患者化疗第2周和化疗第4周以及 rHuEPO 治疗后第3周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以及 B组相应时间点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A 组:化疗第4周与化疗第2周相比,外周血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 P <0.01);EPO 治疗后第3周与化疗第4周相比,外周血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 P <0.01)。B组:化疗第4周与化疗第2周相比,外周血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 P <0.01);相当于 EPO 治疗后第3周时间与化疗第4周相比,外周血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再一次明显降低( P <0.01)。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所导致的贫血可以给予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改善,有助于白血病患者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gclerotic heart diseage)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冠状动脉造影一直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64层冠状动脉CT(64-Slice Spiral CT)的问世使传统CT体层摄像转变成容积扫描,可以获得高分辨力的冠状动脉图像[1],成为冠心病的重要筛选检查手段之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软产道损伤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以初产妇最为常见,一旦发生,将影响产妇产后伤口愈合或留有后遗症,更有甚者将危及产妇生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盘蛋白13(PP13)维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内皮祖细胞(EPC)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就诊的10例HDCP患者,同期选取10例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流式检测CD34+VEGFR-2+EPC比例;ELISA法检测PP13、VEGF和SDF-1浓度;Transwell实验检测EPC迁移功能。结果:正常妊娠组和HDCP组的CD34+VEGFR-2+EPC比例分别为(0.5288±0.02897)%和(0.1217±0.01950)%,外周血中PP13浓度分别为(146.1±1 2.66)pg/ml和(38.08±8.144)p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示,妊娠患者外周血EPC比例和PP13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0.9113,P0.0001)。动物实验结果示,PP13显著促进EPC动员,相对于对照组,EPC比例上升了0.654倍(P=0.0199);PP13促进HDCP患者受损EPC的迁移和旁分泌功能,相对于HDCP组,EPC迁移率上升了0.901倍(P=0.0030),培养上清中VEGF和SDF-1浓度分别上升了3.58倍和2.94倍(P=0.0062,P=0.0122)。结论:妊娠期患者外周血中PP13和EPC呈正相关,PP13具有促进HDCP患者EPC动员和受损EPC功能修复的作用。本研究为PP13在HDCP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