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营养因子-3质粒转染失神经肌肉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基因直接转染失神经肌肉的表达及治疗效果。方法:SD大鼠40只,制成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实验组术后胖肠肌内注射人NT-3质粒10μl(1μg/μ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μl/d,不同时间点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蛋白的表达,并进行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和运动终板检测。结果:实验组2d后肌细胞出现外源性NT-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7 d时达到高峰,14 d和 28 d时有所下降,但与 2 d相比,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为阴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NT-3基因直接转染可在肌细胞内表达蛋白,为失神经肌肉萎缩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60只大鼠根据注射物不同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MSCs组和NT-3+BMSCs组(n=20),观察不同时间3组大鼠的神经学功能评分、脑组织光镜观察、TUNEL法检测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及丙二醛含量情况。结果 BMSCs+NT-3组移植后大鼠神经学功能评分较BMSCs组低,而BMSCs组较NS组较低,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Cs+NT-3组脑组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最轻;BMSCs组神经元凋亡较NS组减少,BMSCs+NT-3组的神经元凋亡数量较BMSCs组减少,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BMSCs组(P0.05);而BMSCs+NT-3转染组明显低于BMSCs组(P0.05)。结论大鼠BMSCs经NT-3转染后相互促进,移植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减缓神经元细胞凋亡、降低丙二醛含量抑制自由基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采用后路植骨并放置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椎结核的疗效和操作。方法2009年5月-2012年5月,本科采取后路入口、植骨并短节段内固定,同时行脓肿病灶清除的方法处理胸腰椎脊柱结核共128例,并进行平均2年的术后随访,现对其病例和随访反馈信息采取回顾性研究。结果128名患者均获得I期切口愈合,通过术后检查和2年左右随访,结核症状全部消失,无复发,移植骨块成活率100%,78例患者的后凸畸形明显矫正。结论此种手术可以在一个切口内进行植骨、内固定和脓肿病灶处理等多个操作,对患者的创伤小;后路内固定相比前路手术安全性和操作性更高,维护脊柱的稳定性,矫正脊柱畸形,减少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前、后路手术途径相结合治疗腰骶部脊椎结核的方式进行研讨,研究其优点和术后的效果。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对收治的146例腰骶部位脊椎结核患者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并同时行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全部患者均为Ⅰ期手术。结果全部146例患者均获得术后刀口Ⅰ期愈合,经12年电话随访,平均19个月,结核临床症状均消失,脊柱结核无复发病例,以Moon植骨标准,所植骨均在42年电话随访,平均19个月,结核临床症状均消失,脊柱结核无复发病例,以Moon植骨标准,所植骨均在48个月后融合,平均融合时间6.5个月,术后3个月后活动练习,患者的弯腰及蹲下等非剧烈活动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术,并同时行前路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可以有效治疗腰骶部的结核,术后植骨融合顺利,并发症少,并能减少术后下腰痛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因子-3(NT-3)基因修饰的施旺细胞(SC)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腓肠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取3 d龄Wistar大鼠2只,分离、培养SC。将重组人真核细胞质粒(pcDNA3)-NT-3通过阳离子脂质体转染SC,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转染前后SC的生长速度,测定SC含量。Wistar成年大鼠80只制成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向坐骨神经断端分别注入ECM凝胶(A组)、SC-PLGA ECM凝胶(B组)、NT-3基因-PLGA ECM凝胶(C组)、NT-3基因修饰SC-PLGA ECM凝胶(D组)各20μL,每组20只。分别于术后1、4、8、12周每组各取5只大鼠,制作腓肠肌标本,常规HE染色,测量肌纤维横截面积。采用Tunel法对肌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 NT-3经阳离子脂质体转染SC后3、5、7、9、14、21 d SC细胞数、纯度与转染前相比,P均<0.05。术后12周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B、C、D组与A组相比,B、C组与D组相比,P均<0.05。转染后12周A、B、C、D组腓肠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2.09%±1.02%、15.84%±0.63%、11.67%±0.48%、6.83%±0.25%,A组>B组>C组>D组,P均<0.05。结论 NT-3基因经阳离子脂质体转染SC能促进SC的分泌,修复损伤神经,防止失神经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小腿的严重创伤经常造成胫骨开放性骨折、骨缺损、骨髓炎同时伴有小腿软组织缺损,是临床上常常遇到的难题之一。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复合组织缺损进行修复是减少肢体残疾的有效手段。1999—01~2006—01我们采用皮瓣与外固定架结合的方法治疗98例,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BACKGROUND: The mechanisms of 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re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multiple factors, but there is no effectiv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术式。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38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69例,接受单纯性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69例,接受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板植骨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手术前,两组患者脊柱矢状位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正常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正常高度比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脊柱矢状位Cobb’s角显著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正常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正常高度比值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板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诊断窦性心动过缓;频发间插性室性早搏伴房室结慢径路逆行隐匿传导引起早搏后一次窦性冲动两次激动心室;非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诊断分析本例窦性P波的频率为55次/分。A、B、C三行的R_s均为间插性室性早搏,R_4为正常窦性P波下传的激动。B、C两行的R_5和R_6连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