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供血动脉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显影特点。方法:搜集卵巢肿瘤行腹盆部CT增强扫描患者104例122侧(原发肿瘤72例79侧,转移肿瘤32例43侧),根据肿瘤直径大小进行分组,A组≤4.0cm(28侧),B组3~5cm(50侧),C组≥5.0cm(44侧),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肿瘤供血动脉重建,分析原发性与转移性、不同直径肿瘤的供血动脉显影特点。结果:122侧卵巢肿瘤总的供血动脉显影率为89.3%(109/122)。79侧原发性和43侧转移性卵巢肿瘤供血动脉显影率分别为88.6%(70/79)、90.7%(39/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OB显影率分别为77.9%(95/122)、53.3%(65/1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中,OA显影率分别为53.6%、80.0%、90.9%,OB显影率分别为28.6%、38.0%、86.4%。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原发性和转移性卵巢肿瘤的供血动脉及其特点,随着肿瘤增大,供血动脉显影率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肌紧张带(TB)重复低频电刺激疲劳试验后的生物力学及病理学改变。 方法符合实验标准的28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强度疲劳实验组和频率疲劳实验组,分别进行对照、强度疲劳实验和频率疲劳实验研究。记录和分析TB和非肌紧张带(non-TB)在每一刺激循环中的最大收缩力和最大收缩力低刺激强度和高刺激强度,以及频率疲劳实验中的最大收缩力、强直收缩力和频率。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 结果①强度疲劳实验中,TB的最大收缩力在第15次循环(1.42±0.28)g和第20次循环(0.93±0.54)g中明显比其第1次循环(1.99±0.31)g和第5次循环(1.97±0.27)g降低;最大收缩力高刺激强度在第15次循环(3.76±0.71)V和第20次循环(3.44±0.97)V中明显比其第1次循环(4.04±0.64)V降低。在第10、15和20次强度刺激循环中,TB的最大收缩力和最大收缩力高刺激强度明显比non-TB低。②频率疲劳实验中,TB最大收缩力频率(9.60±2.12)Hz和强直频率(25.45±2.65)Hz明显小于non-TB,最大收缩力(1.67±0.16)g和强直收缩力(2.02±0.21)g明显大于non-TB。③病理切片显微镜观察显示强度和频率疲劳实验后,TB肌纤维染色明显不均,肌纤维排列紊乱,出现明显的水肿、细胞退变和断裂。 结论TB耐受不同电刺激强度和频率的能力降低,肌纤维易受损伤,肌肉抗疲劳能力下降;TB或许参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肌无力和易疲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 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AS)斑块病理形态学、血脂及相关炎症因子指标的观察,探讨高压氧对AS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28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随机处死4只,取主动脉行苏木素伊红( 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确定建立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剩余24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只。高压氧组行高压氧处理,1次/d,共30 d,对照组不予以高压氧处理。高压氧治疗前、后测小鼠体质量。高压氧治疗结束当天处死小鼠,测定血脂及血清中CRP水平;进行主动脉HE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斑块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检测组织形态学相关指标,包括动脉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值、内膜面积/中膜面积( I/M)比值。结果高压氧治疗后,高压氧组小鼠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小鼠主动脉可见大量AS斑块,内膜不规则增厚,且动脉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值、I/M比值明显大于高压氧组小鼠( P<0.05)。结论高压氧有抑制AS的作用,其抑制AS作用独立于血脂之外;高压氧的抗炎作用可能是延缓AS发展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同步显示对尿路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经超声或IVU拟诊为尿路梗阻的患者行MSCTA、MSCTU同步显示扫描,并通过后处理重组技术获得图像。结果36例尿路梗阻中肾及输尿管畸形3例,副肾动脉压迫肾盂输尿管连接处4例,泌尿系结石16例,泌尿系炎症5例,外源性压迫3例,泌尿系占位5例。结论MSCTA与MSCTU同步显示技术能同时清晰显示血管与集合系统,可提高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能力,并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成年人少见原因所致左肾静脉(LRV)狭窄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表现.方法 搜集非肠系膜下动脉(SMA)与主动脉(AA)夹角变小所致LRV狭窄的成年患者15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分析LRV压迫原因、血液循环表现.结果 15例LRV狭窄患者中,6例腹膜后左肾门旁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对科技期刊出版技术、运营、传播的需求,探究可行的技术应用、工具开发和平台建设策略。【方法】 2020年11月,通过问卷星向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和科研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参与问卷调查人员对当今互联网技术发展、科技期刊运营模式、学术成果传播途径的了解和需求。【结果】 从402份面向科技期刊从业人员以及138份面向科研工作者的有效问卷中总结得出,参与问卷调查人员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运营手段的丰富和传播途径的扩展有实际需求。【结论】 结合目前国际出版领域领先的出版技术与运营和传播实践,向科技期刊及相关公司机构提出技术应用、运营平台建设和传播体系搭建的相关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巨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术前经多层螺旋CT检查并术后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32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肿瘤供血动脉重建,研究其血供特点。结果32例子宫肌瘤均可显示其供血动脉,显影率100%,表现为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或一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4例显示双侧卵巢动脉参与供血,2例显示一侧卵巢动脉参与供血。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巨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及侧支循环,能作为判断肿瘤起源的依据及为制定手术切除方案或栓塞介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动脉(GDA)变异的分型、发生率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上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且GDA显示完整者1810例,采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对GDA进行重建,以GDA起源和分支的解剖学描述为标准,将变异分为3型:Ⅰ型为起源变异,Ⅱ型为分支变异(IIa型为正常起源于GDA的分支发自其他动脉,Ⅱb型为正常起自其他动脉的分支发自GDA,Ⅱc型为上述2型分支变异的混合表现),Ⅲ型为同时存在GDA起源及分支变异,分析各型的表现及发生率。结果 1810例患者中,GDA变异62例,总的发生率3.43%(62/1810),Ⅰ型10例,发生率0.55%(10/1810);Ⅱ型49例,发生率2.71%(49/1810),其中,Ⅱa型8例,发生率0.44%(8/1810),Ⅱb型28例,发生率1.55%(28/1810);Ⅱc型13例,发生率0.72%(13/1810)。胰横动脉起自GDA的发生率0.44%(8/1810),替代和(或)副右肝动脉起自GDA的发生率1.5%(27/1810),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起自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替代或副肝右动脉的发生率1.0%(18/1810)。结论 MSCTA能清楚显示GDA解剖及变异,准确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小肠梗阻肠内残渣的CT表现及与小肠粪石的表现异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我院经64层螺旋CT诊断的小肠梗阻112例的临床与影像资料,对其中出现小肠残渣征的各种原因肠梗阻9例及小肠粪石性肠梗阻11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小肠梗阻中小肠粪石和小肠残渣征的发生率分别为9.82%和8.04%.小肠粪石均为散发病例,小肠残渣征见于机械性回肠梗阻6例(其中回盲肿瘤3例),动力性肠梗阻3例(缺血1例、肠麻痹2例).小肠残渣与小肠粪石的基本结构均为夹杂气泡的颗粒状物,区别在于病灶的部位、形态,以及气泡的含量和有无包壁;小肠残渣征较常见于回盲部肿瘤和动力性小肠梗阻.结论 尽管小肠残渣与散发性小肠粪石的结构类似,CT表现仍可资区别,区分小肠残渣与粪石有利于小肠梗阻病因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提高同行评审专家与所审学术论文研究方向的匹配度,改进和完善现有同行评审方法,探寻与时代和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稿件评审模式。【方法】 调研分析传统同行评审存在的问题、同行评审的演变和发展趋势,并对专家匹配度中的定量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论文评审形式正经历从封闭性到开放性、从被动性到主动性,评审意见从静态化到动态性发展,从拒稿到分级评审以及从人工到智能等形式的演变。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将推动构建健全、规范、合理、高效的同行评审体系,实现优秀科研成果的快速筛选和广泛传播。【结论】 论文引证标准化指数可以实现不同学科、不同年度论文之间的比较,h指数弥补了传统文献计量学单项数量指标只能体现数量的缺陷,可作为评审专家画像的定量化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