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症状脑梗死(SCI)是指无卒中病史,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由影像学(头颅CT或MRI)检查或尸检发现的梗死灶;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发现SCI广泛存在。SCI与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关系密切,因此对其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脑梗死的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脑梗死及颅外颈动脉狭窄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129例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采用超声及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单纯颅外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选择同期住院的经超声及影像学检查证实无颅内、外动脉狭窄的12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血管狭窄的分布,比较2组之间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分析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狭窄部位以颈内动脉最为常见(63.8%),其次为颈总动脉(34.5%)和颈外动脉(1.7%)。狭窄组中糖尿病及吸烟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437,95%CI=1.799~6.566,P=0.000)和吸烟(OR=2.406,95%CI=1.258~4.604,P=0.008)是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外颈动脉狭窄中以颈内动脉狭窄最为常见,吸烟、糖尿病是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CI)中无症状脑梗死(SCI)病灶检出率、病灶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住院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依据MRI将其分为SCI组(即急性脑梗死且同时存在非责任病灶者n=58)和CI组(即急性脑梗死无非责任病灶者n=48),分析两组存在的危险因素、病灶特点及临床意义.结果 SCI病灶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检出率为54.7%,SCI组中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等的发病率与CI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中存在无症状性脑梗死病灶者超过半数,SCI病灶以腔隙性梗死为主,其危险因素与急性脑梗死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心络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治疗的168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以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斑块面积和颈动脉狭窄率;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hs-CRP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斑块面积和颈动脉狭窄率均显著减小,但试验组减少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hs-CRP水平更低(P0.05)。结论通心络治疗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外周血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延缓颈动脉狭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糖尿病等为脑卒中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也为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我国75%的高血压患者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伴血浆Hcy≥10μ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被定义为"H型"高血压<'[1]>.本文拟探讨"H型"高血压与老年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无症状脑梗死(SCI)是指无卒中病史,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由影像学(头颅CT或MRI)检查或尸检发现的梗死灶[1];由于其多数病灶很小(腔隙性脑梗死)或位于大脑静区及非优势半球,故而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2];有研究显示SCI的发病率比症状性脑梗死高5倍;在老年人中MRI发现率高达47%[3];SCI与症状性脑梗死关系密切,且能增加认知功能障碍[4,5].本研究拟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老年SCI的关系,为症状性脑梗死及脑功能损害的预防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后梗死灶体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收入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 mRS 评分判断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采用 ROC 曲线预测患者临床转归梗死灶体积的最佳切点,采用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梗死灶体积的因素。结果梗死灶体积≤29.23 ml 时,其临床转归的效果较好,且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ROC 曲线下面积为0.997。梗死灶体积≤29.23 ml 组和梗死灶体积>29.23 ml 组患者,在年龄、NIHSS 评分、白细胞数、血清白蛋白、hs - CRP 、GHbA1c 水平及脑白质疏松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是脑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后梗死灶体积>29.23 ml 的保护因素(P <0.05),GHbA1c 和脑白质疏松程度是危险因素(P <0.05)。结论血清白蛋白、GHbA1c 水平和脑白质疏松程度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后梗死灶体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颅内动脉狭窄与前后循环分布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经超声和影像学检查存在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缺血性卒中198例,排除前循环合并后循环动脉狭窄42例,分为前循环动脉狭窄组(前循环组)124例和后循环动脉狭窄组(后循环组)32例,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前循环组动脉狭窄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后循环组(P<0.01);后循环组年龄显著大于前循环组(P<0.05);两组男女比例差异显著(P<0.05);前循环组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高于后循环组(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进入以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0.05);年龄和糖尿病进入以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0.05)。结论:颅内动脉狭窄中以前循环动脉狭窄较常见,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