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遗尿症是小儿常见病,用传统的针刺疗法治疗虽有较好的疗效,但患儿往往因惧怕而不愿接受,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1999年始,我们改用穴位贴磁疗法,配合艾灸,替代针刺法治疗遗尿症32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2例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4岁;自幼开始遗尿者28例,上学后开始遗尿者2例,因环境与精神因素影响而遗尿者2例。以上病例均经实验室检查,已排除了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小便常规检查属正常范围。治疗方法1.取穴 主穴取夜尿点(位于手掌面小指末节横纹中点;脚掌面小趾跖趾关节横纹…  相似文献   
2.
周德宜主任医师,是安徽省的名老中医,年近八旬,治医五十余载,学验具丰,尤精于针灸临床,其刺络放血法独具特色。笔者随周老临诊,受诲颇深,兹将周老刺络放血疗法,举述梗概,以冀发扬。 一、分部剌络放血法 该法是据发病部位来选穴施刺放血。病发于头部,刺太阳穴;病发于脐部以上者,刺尺泽或曲泽穴;病发脐以下者,刺委中穴。诸穴位于表浅的大静脉处,宜刺;《灵枢·九针论》曾说,太阴、厥阴、太阳经,均为多血之经。血多者宜出血,太阳穴为经外奇穴,治头面诸疾有奇效,尺(曲)泽、委中为合穴,多主脏腑疾患,故周老觅而用之。临  相似文献   
3.
颈项九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项九针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均采用颈项九针为主治疗,对比治疗前后颈部彩色多普勒(TCD)检查,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中,痊愈38例,占63.33%;好转19例,占31.67%;无效3例,占5%,总有效率95%。治疗前后TCD检查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用颈项九针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传统灸法认为燃烧艾绒对人体穴位进行热刺激和药理刺激,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用以治疗多种虚寒性疾病,近年来灸法治疗实热炎症也显现出它的优势。温和灸是最常用的施灸方法,但是目前临床使用的温和灸法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艾绒或艾条会很快燃尽,而艾灸热量有很大一部分散失,故热力不能持久和深透;二是手工操作既繁琐又浪费人力,临床医师不愿使用;三是烟灰脱落易烫伤患者,存在安全隐患。故灸法的应用及发展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5.
6.
笔者自1958年以来,在临床上运用针刺加中药清肠饮治疗急性阑尾炎205例,疗效较好,现整理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7.
脐疗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230031)秦黎虹,王炜脐疗是这用适当的药物,制成粉、糊、膏、丸、饼等剂型,填敷脐部或对脐施以物理刺激,如艾灸、热熨、拔罐、推拿、针刺等,利用脐部皮肤结构有利于药物吸收的特点和经穴刺激作用,以达到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乳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好发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2010年5月-2011年11月笔者采用中医手法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急性乳腺炎早期28例,疗效满意。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28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22~45岁,平均(27.3±3.5)岁;病程1~5d者19例,5d以上者9例。肿块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或内上象限,其中单侧肿块22例,双侧肿块6例,肿块直径(1±2.2)cm,质硬,压痛明显,无波动感。28例患者均为产后1月内哺乳期初产妇,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乳房红肿疼痛及白细胞升高。2病例选择2.1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评定。①乳房肿胀疼痛,患部出现具有压痛的硬块,表面皮肤发红;②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型中风后出现便秘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实行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主穴:大肠、小肠、直肠、三焦,配穴:内分泌、肺、脾、肾。并同时予健康指导。对照组仅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干预60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便秘症候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8.3%和75%,2组间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便秘的疗效良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穴位贴敷次数对缓解期哮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次数对哮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在伏天(30d)用拔罐和药物敷贴治疗缓解期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每隔10d治疗1次,共治疗3次;治疗组每隔5d治疗1次,共治疗6次。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拔罐和穴位贴敷治疗6次比3次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