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的三种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比较和评价,为中重度直肠前突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40例)采用改良STARR手术,B组(40例)采用常规STARR手术,C组(40例)采用经阴道切开修补术。分别观察分析三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术后坠胀、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C组。A组在术后坠胀、吻合口裂开等方面优于B组,A组在远期疗效方面优于B组及C组。结论改良STARR手术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简便易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近、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直肠前突(rectocele,RC)亦称直肠前膨出,患者多为中老年女性,手术仍为目前中重度RC最可靠的治疗方法。直肠下端黏膜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为近年来意大利学者Longo提出的治疗直肠前突的新术式[1]。我院率先在河北省引进开展该技术。2010-12—2012-12,我们将STARR术进行改良治疗中重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53和nm2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的196例结直肠癌病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p53和nm23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其相关及与肿瘤组织分化、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发现p53、nm23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密切联系(P0.05),与年龄、性别、病变位置无关(P0.05),p53、nm23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314)。结论联合检测p53和nm23蛋白表达有助于阐释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机制,并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谷守敏  陆庆革  吴晓庚  王爱磊 《河北中医》2010,32(12):1882-1883
<正>直肠前突(rectoceie,RC)又称直肠前膨出,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排便不尽感及会阴下坠感[1]。严重者常需在肛门周围加压,或手指伸入阴道堵塞膨出口,或伸入肛门挖出粪便才能排便,其发病率有逐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振脾汤对溃疡性结肠炎( UC)模型大鼠灌胃。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振脾汤组及柳氮磺吡啶片组,每组12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 TNBS)/乙醇方法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2周后,振脾汤组予振脾汤灌胃,柳氮磺胺吡啶片组予柳氮磺吡啶片溶液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均予等容积的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结肠黏膜的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给药前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学损伤评分及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与正常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周后,振脾汤组及柳氮磺胺吡啶片组大鼠体质量、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学损伤评分及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周后,振脾汤组及柳氮磺胺吡啶片组大鼠体质量、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学损伤评分及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脾汤可以明显改善UC模型大鼠一般情况,增加体质量,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修复溃疡,更适用于UC的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6.
王爱磊  张学明 《四川医学》2009,30(5):636-638
目的研究UC大鼠的免疫功能的变化,包括细胞因子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以TNBS/L醇方法制备UC大鼠模型,检测UC大鼠细胞因子TNF-α、IL-2、IL-4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TNF-α、IL-2含量及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比在1、3,7周3个时间段均升高(P〈0.05)。而血清IL-4含量在1、7周时UC大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周时出现降低,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3^+细胞百分比较正常组降低(P〈0.05);CD;/CD8^+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说明UC大鼠存在的细胞免疫功能亢进,进而引发肠粘膜局部的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已位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我国虽属于结直肠癌低发地区,但随着饮食和生活习惯改变,其发病率逐渐上升。总结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1997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有完整记录的结直肠癌患者共1 448例,就其临床特征变化趋势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痔上黏膜环行切除术两种荷包缝合法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Longo等首先开展痔上黏膜环行切除术(PPH)以来,对于以内痔脱垂为主的Ⅲ、Ⅳ度痔,采用PPH手术已为大家所认同,但不同的手术方法的近、远期疗效存在差别,对100例Ⅲ、Ⅳ度痔患者施行PPH手术,采用两种不同荷包缝合方法,比较近期疗效及随访1年后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改良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与常规STARR术治疗重度直肠前突的优劣,为治疗重度直肠前突寻找一种更佳的治疗手段。方法将80例重度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改良STARR,对照组采用常规STARR。分别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术后肛门坠胀[研究组3例,对照组9例,P=0.034)以及吻合口裂开(研究组0例,对照组4例,P=0.040)两方面,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力排时研究组直肠前突深度[(5.71±0.96)mm]/J、于对照组[(6.24+1.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7,P=0.019)。两组术前与术后力排位时直肠前突的深度[研究组术前(38.53±2.15)mm,术后(5.71±0.96)mm,对照组术前(38.85±2.37)mm,术后(6.24±1.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96、-2.768,P均〈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症状评分(4.03±0.92)分低于对照组(4.652:0.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2P=0.004)。结论改良STARR在控制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方面优于常规STARR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改良闭式修补术治疗重度直肠前突的效果,探讨重度直肠前突的手术方式。方法:对40例确诊为重度直肠前突的患者行改良闭式修补术,并对疗效进行随访。结果:随访6—12个月,治愈34例(85%),显效5例(12.5%),有效1例(2.5%)。排粪造影显示前突明显纠正。结论:改良闭式修补术治疗重度直肠前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