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右归丸介导β-链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缺损的机制。方法:进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和体外扩增,鉴定其生物学活性。选择6月龄小鼠,建立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模型,并给予右归丸[(18.9g/(kg·d)]进行治疗6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血清骨钙素(BGP)和雌二醇(E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enin表达;采用实时PCR法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骨桥蛋白(Osteopontin)、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骨细胞的特异转录因子(Runx2/Cbfa1)和β-Catenin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右归丸组和右归丸+BMSCs组小鼠β-Catenin含量显著升高;ALP和TRAP含量显著降低,BGP和E2含量显著升高;Osteopontin含量显著降低,Osterix,BMP-2,Runx2/Cbfa1和β-Catenin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右归丸组相比,右归丸+BMSCs组β-Catenin含量显著升高,ALP和TRAP含量显著降低,BGP和E2含量显著升高;Osteopontin含量显著降低,Osterix,BMP-2,Runx2/Cbfa1和β-Catenin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Catenin信号途径在骨质疏松性骨缺损骨愈合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右归丸是通过激活β-Catenin促进BMSCs成骨分化,从而促进骨质疏松性骨缺损骨愈合。  相似文献   
2.
综述锌离子-锌离子转运蛋白8-金属调节转录因子1(Zinc-ZIP8-MTF1)信号通路调控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及中医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Zn~(2+)稳态、锌转运蛋白以及锌离子依赖性转录因子与软骨损伤密切相关,Zinc-ZIP8-MTF1信号通路可调控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目前中医药领域的相关研究局限于对Zn~(2+)水平的调控,未涉及对ZIP8和MTF1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医药对Zinc-ZIP8-MTF1信号通路的影响对治疗骨性关节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β-蜕皮甾酮(β-Ecd)介导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对膝骨关节炎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按体重将3月龄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用手术方法制备骨关节炎小鼠模型。于造模2个月后,实验组皮下注射β-Ecd 5 mg·kg^-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0.9%NaCl,每天2次,连续2个月。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关节软骨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X形胶原(Col X)和骨钙素(OC)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的MMP13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2,1.87±0.03和1.22±0.04;这3组的Col X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04,2.92±0.21和1.61±0.10;这3组的OC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5,1.72±0.03和1.19±0.02;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β-Ecd介导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可延缓关节软骨退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关节软骨组织的相关基因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2017年5月~2019年12月,我科采用载万古霉素骨水泥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植皮术分期治疗12例手足部复合组织缺损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7~70岁。损伤部位:手背部6例,手掌部3例,足背部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骼、肌腱缺损。软组织缺损面积:5.6 cm×4.5 cm~10.0 cm×6.3 cm。患者均采用载万古霉素骨水泥联合VSD、植皮术分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外伤 1 号方熏洗治疗Ⅰ - Ⅱ度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共纳入 78 例Ⅰ - Ⅱ度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根据就诊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9 例。对照组使用弹力绷带缠绕足背至踝上后支具固定踝关节于功能位 3 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外伤 1 号方熏洗治疗。随访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 1、2、3、4 周, 从踝关节疼痛、肿胀程度和功能等方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 1、2 周 VAS 评分为(3.21±0.40 分、2.38±0.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89±0.47 分、4.02±0.15 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第 3、4 周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 2、3、4 周踝关节肿胀程度 [(1.30±0.22) cm、(0.75±0.20)cm、(0.35±0.10)cm] 明显低于对照组 [(2.41±0.19)cm、(1.88±0.26)cm、(1.65±0.18)cm],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伤后第 4 周,治疗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67%)(P<0.05)。结论:自拟外伤 1 号方熏洗治疗Ⅰ - Ⅱ度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确切,具有经济实惠,副作用较少等优点,但观察时间尚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远期疗效尚待 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化疗相关性腹泻(chemotherapy-induced diarrhea,CID)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化疗副反应之一,尤其以氟尿嘧啶类和伊立替康发生率最高~([1])。CID不但可引起机体的血容量减少,导致缺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诱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增加感染的发生率,影响患者的体质和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并且增加住院费用,加重患者心理负担,降低肿瘤的治疗效果~([2])。笔者在临床接诊中发现运用不换金正气散对缓解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早期观察发现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进行全面彻底的减压处理,并对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11例,分析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同时期、不同方式减压术后的短期表现及半年后的康复情况,评价早期观察、减压时机和方式及功能锻炼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结果:进行早期彻底减压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较佳,肌肉坏死机化及volkmann挛缩程度轻,且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改善较晚期行高压氧治疗者明显。结论:怀疑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时早期彻底切开减压并进行积极的康复锻炼能明显改善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