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应用广泛,通过热效应、光效应、艾烟及药物作用4种起效机制发挥治疗作用,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集中在调节内分泌激素、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相关因素、改善子宫微循环等方面,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仍存在问题和不足,应当加强艾灸起效机制研究,重视灸法光效应之中的光谱范围及波峰治疗痛经的机制探索,完善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不同疾病进展阶段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IV/HCV)合并感染者T淋巴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数量变化及T淋巴细胞活化、受体表达情况,并探讨HCV感染对HIV感染免疫指标及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228例不同疾病进展阶段的HIV/HCV合并感染者及101例单纯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NK细胞数量及T淋巴细胞活化受体(HLA-DR、CD38)、第二受体(CCR5、CXCR4)表达情况。结果(1)HIV/HCV合并感染组中,CD4^+T淋巴细胞、NK细胞数量随疾病进展持续下降,其中艾滋病组(AIDS)明显低于无症状HIV感染组(HIV)(P〈0.05),HIV组明显低于长期不进展组(LTNP)(P〈0.01),LTNP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TNP组、HIV组及AIDS组CD4^+、CD8^+T细胞表面活化受体HLA-DR、CD38的表达依次升高,其中各组间CD8/CD38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组CD4/HLA-DR、CD8/HLA-DR的升高明显高于LTNP组和HIV组(P〈0.01)。LTNP组、HIV组及AIDS组CD4^+、CD3^+T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亦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依次升高,AIDS组明显高于HIV组和LTNP组(P〈0.01)。(2)HIV/HCV合并感染组与单纯HIV感染组相比,AIDS组NK细胞明显下降(P〈0.05),CD4^+T细胞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CD4/HLA-DR、CD8/HLA-DR、CD4/CXCR4、CD3/CXCR4明显升高(P〈0.01);HIV组NK细胞明显下降(P〈0.01),CD4/CXCR4明显升高(P〈0.05);LTNP组各项指标与单纯HIV感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HIV/HCV合并感染组的HIV病毒载量随疾病进展不断升高,与单纯HIV感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V病毒载量在疾病不同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疾病进展,HIV/HCV合并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逐渐下降,HIV病毒载量逐渐升高。与单纯HIV感染相比,合并HCV感染可通过破坏机体天然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系统活化和受体表达,加速HIV感染的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PS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31例加用调督通脑针法治疗;对照组31例加用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70.97%,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2、4、8周后HAMD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2、4周后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8周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2组ADL评分均升高(P0.05),CS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4周后2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4周、8周后2组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通脑针法治疗PSD疗效确切,并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艳君教授用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临证取穴善取大椎调整督脉,倡用中脘和胃治本;善用巨刺缪刺,经络并调,补虚泻实;重视针刺顺序,调顺气机,治疗中察舌辨证,巧用灸罐,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有其独特的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LR4表达和血浆TNF-α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国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和血浆TNF-α浓度,初步探讨TLR4在HI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运用流式细胞术、ELISA法测定46例HIV/AID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LR4的表达及血浆TNF-α浓度,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率、血浆TNF-α浓度分别是52.19%±4.37%和(35.79±5.08)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单核细胞上TLR4的表达率与血浆TNF-α浓度、HIV-1病毒载量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645和0.708,呈正相关.结论 中国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上调,并且与患者体内HIV复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的方法检测中国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TLR4 mRNA表达水平与HIV感染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构建pUCm-TLR4质粒作为定量模板,在LightCycler检测仪上测定62例HIV/AIDS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PBMC中TLR4 mRNA的含量。结果(1)HIV/AIDS患者PBMC中TLR4 mRNA的表达范围是(4.0×10^5-1.04×10^8)拷贝/μg RN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5×10^5-1.25×10^6)拷贝/μg RNA,(P〈0.01)。(2)在HIV/AIDS患者组中,艾滋病(AIDS)组外周血中,TLR4 mRNA的含量高于HIV慢性感染(HIV)组及长期不进展(LTNP)组,HIV组高于LTNP组(P〈0.05),LTN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HIV/AIDS患者外周血中TLR4 mRNA的含量与HIV-1RNA病毒载量呈显著正相关(r=0.697,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人TLR4 mRNA表达水平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中国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4 mRNA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由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胰岛样细胞存在数量少、胰岛素分泌量少以及能否达到临床移植要求等问题.目的:观察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人脐血干细胞体外向胰岛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05/09在辽宁省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细胞研究中心完成.材料:脐血来源于足月分娩的健康产妇,由沈阳市德济医院提供.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1组首先以低糖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添加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20 μg/L表皮生长因子,培养成巢蛋白阳性细胞后改为高糖DMEM培养液,添加2%B27和10 mmol/L尼可酰胺.诱导2组直接以高糖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添加20 mmol/L尼可酰胺、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2%B27及0.1 mmol/Lβ-巯基乙醇.对照组只添加与诱导组相同的培养液,不加入任何细胞因子.主要观察指标:诱导分化后对贴壁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胰岛素抗体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及双硫腙染色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脐血干细胞通过细胞因子组合诱导后,可见散在的胰岛样细胞或成群的胰岛样细胞群,呈Insulin阳性反应.诱导1组细胞散在或成群分布,诱导2组则多为散在分布的胰岛样细胞,且细胞相对较小,几乎没有胰岛细胞团.双硫腙染色后诱导1组有少部分较大的胰岛样细胞呈阴性,诱导2组细胞均呈棕红色阳性表达,未诱导的对照组细胞呈阴性.结论:人脐血干细胞通过不同细胞因子组合诱导后具有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的潜能,但诱导1组中部分细胞可能是非胰岛索细胞,而诱导2组胰岛样细胞均一性较差,可能与胰岛细胞种类较多、大小不一有关.  相似文献   
8.
瘀、寒、伏邪与脏腑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瘀、寒、伏邪等病因可通过脏腑、经脉干扰胞宫,引发痛经。目前,从病因论治原发性痛经多从瘀、从寒、从伏邪;从五脏论治,多辨证求本,消除病理因素的产生;从五脏论治则多从肝、脾、肾入手。此外,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所选穴位以任督二脉为主,配合足太阴等经穴补益气血,调补冲任。家族痛经史、饮食不规律、经期不良生活习惯、情绪抑郁等也会引起痛经,应针对病因引入"治未病"理念指导原发性痛经的临床防治。目前,研究存在如下问题:"治未病"理论在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中尚未普及,重治疗轻预防,且该理论亦未深入患者群体,多数原发性痛经患者早期忽视痛经的预防;同时,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往往忽视中医体质学说与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因此,今后的研究需重视"治未病"思想,既要未病先防、去除病因、改善素体状况,又要既病防变,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防治原发性痛经的宣传。此外,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加强体质学说的运用,做到辨体、辨病、辨证合一,形成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的原发性痛经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背景:由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胰岛样细胞存在数量少、胰岛素分泌量少以及能否达到临床移植要求等问题。 目的:观察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人脐血干细胞体外向胰岛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05/09在辽宁省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细胞研究中心完成。 材料:脐血来源于足月分娩的健康产妇,由沈阳市德济医院提供。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1组首先以低糖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添加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20 μg/L表皮生长因子,培养成巢蛋白阳性细胞后改为高糖DMEM培养液,添加2% B27和10 mmol/L尼可酰胺。诱导2组直接以高糖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添加20 mmol/L尼可酰胺、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2% B27及0.1 mmol/Lβ-巯基乙醇。对照组只添加与诱导组相同的培养液,不加入任何细胞因子。 主要观察指标:诱导分化后对贴壁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胰岛素抗体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及双硫腙染色鉴定。 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脐血干细胞通过细胞因子组合诱导后,可见散在的胰岛样细胞或成群的胰岛样细胞群,呈Insulin阳性反应。诱导1组细胞散在或成群分布,诱导2组则多为散在分布的胰岛样细胞,且细胞相对较小,几乎没有胰岛细胞团。双硫腙染色后诱导1组有少部分较大的胰岛样细胞呈阴性,诱导2组细胞均呈棕红色阳性表达,未诱导的对照组细胞呈阴性。 结论:人脐血干细胞通过不同细胞因子组合诱导后具有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的潜能,但诱导1组中部分细胞可能是非胰岛素细胞,而诱导2组胰岛样细胞均一性较差,可能与胰岛细胞种类较多、大小不一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文献报道应用不同的诱导剂如细胞生长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等,可将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为神经干细胞和/或成熟神经细胞,但诱导剂的使用方法以及剂量却各不相同。目的:联合应用不同的诱导剂将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以确定最佳诱导剂组合及最佳浓度。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7-05/2008-09在辽宁省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细胞研究中心完成。材料:新鲜脐血来源于足月分娩的健康孕妇。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中添加不同组合的诱导因子进行单个核细胞的诱导,以确定最佳诱导因子组合:①10ug/L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体积分数为0.01神经营养因子N2+体积分数为0.02神经营养因子B27。②10ug/L NGF+10u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体积分数为0.01神经营养因子N2+体积分数为0.02神经营养因子B27。③10ug/L bFGF+10ug/L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体积分数为0.01神经营养因子N2+体积分数为0.02神经营养因子B27。④10ug/L bFGF+10ug/L EGF。同时在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FGF和EGF进行单个核细胞的诱导,以确定最仕诱导浓度:①5ug/L bFGF+5ug/L EGF组。②10ug/L bFGF和10ug/LEGF组。③20ug/L bFGF和20ug/L EGF组。主要观察指标:①倒置荧光照微镜下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及各诱导剂组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形态特征。②免疫荧光检测10ug/L bFGF和10ug/L EGF组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情况。③流式细胞仪检测10ug/L bFGF和10ug/L EGF组诱导第7天和第15天的细胞nesfin表达情况。结果:①分离培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呈散在的圆形生长。②至诱导第7天,分化细胞出现突触样结构和生长端样结构,并可见多个细胞之间形成网络,符合神经干细胞样形态特征。③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情况不同,含NGF实验组细胞长势相对最差,含bFGF和EGF实验组的细胞长势最旺盛,胞体较大而圆,细胞突起也粗大,呈三角形或锥形,突触样结构和生长端样结构明显可见,为最佳诱导因子组合。④10ug/LbFGF+10p-g,LEGF组的细胞密度适中,伸出突起明显,神经细胞形态最特异,培养周期最短,为最适实验浓度。⑤细胞免疫荧光检测10ug/L bFGF+10ug/L EGF组诱导第7天细胞nestin阳性。⑥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对照组和10ug/L bFGF+10ug/L EGF组诱导第7天、第15天nestin阳性细胞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10ug/L bFGF和10ug/L EGF可较短时间内定向将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