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2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01-2010年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的变化趋势。 【方法】 采用北京市儿童生命监测网收集的数据,计算出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专率、构成比和年龄分布情况。 【结果】 1)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专率由2001年的227.1/105下降至2010年的97.1/105;2)北京市城市先天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先天愚型均显著下降;农村神经管畸形、先天愚型下降不显著;3)先天异常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比例由2001年的29.2%下降至2010年的23.1%;4)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主要发生在婴儿期,尤其是新生儿期。 【结论】 北京市先天发育异常儿童死亡已经成为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需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相关疾病的预防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发病情况、分布规律及探索可能的发病因素。方法:利用望诊、心脏听诊与超声检查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122个社区点的儿童进行监测,并对已确诊病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北京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5.91‰,城区发病率明显高于远县(P<0.01)。先心病发生可能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儿童母亲妊娠早期居住在装修1年内的居室;妊娠早期居室距马路距离<50 m;父亲饮酒。结论:①先心病是影响北京市儿童生存和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②为了预防先心病的发生,应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减少妊娠期妇女环境污染因素的暴露;同时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2~6岁肥胖儿童睡眠状况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市肥胖儿童睡眠状况。【方法】抽取北京市4个区678名2~6岁肥胖儿童,由医生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问卷调查。【结果】3~6岁肥胖儿童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分别为10.90h、10.71h、10.55h、10.33h;2~6岁肥胖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5.7%,其中鼾症发生率12.4%,睡眠不安6.6%、磨牙5.9%.张口呼吸4.9%.梦呓3.2%,大于5岁儿童遗尿2.4%,睡眠中肢体抽动2.1%,喉头哽咽1.9%,睡眠呼吸暂停1.2%,梦魇1.0%.梦游0.3%。儿童鼾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父母打鼾、腺样体肥大、仰卧睡眠、肥胖。【结论】本组肥胖儿童鼾症、喉头哽咽、睡眠呼吸暂停等气道梗阻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儿童,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5岁儿童意外死亡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 方法 收集2003-2012年北京市<5岁儿童死亡病例资料,分析意外死亡发生强度、变化趋势、主要意外死因及其流行病学分布。 结果 2003-2012年北京市<5岁儿童意外死亡占儿童总死亡的8.47%,儿童意外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以溺水死亡率、1~4 岁儿童和农村<5 岁儿童意外死亡率下降趋势更为明显。2012年<5岁儿童意外死亡率为6.37/10万。5种主要意外死亡总例数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意外窒息、交通意外、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和溺水。意外死因构成显示,0~1岁主要为意外窒息,1~2岁主要为意外窒息和交通意外,3~4岁以交通意外为主;随儿童年龄增长,交通意外死因所占构成比逐增。意外死亡地区分布显示,意外死亡主要发生在农村(占52.19%),以交通意外和意外窒息为主。 结论 北京市<5 岁儿童意外死亡率降低的原因为 1~4岁儿童和农村儿童意外死亡率下降。应重点预防0~2岁幼儿意外窒息和1~4岁儿童交通意外。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5年检出率进行分析,了解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2005-2009年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情况。结果北京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5年全市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61.840,P〈0.01);先天性心脏病在新生儿先天畸形中的构成比5年来居于首位,呈上升趋势(χ2=29.261,P〈0.01);北京市5年的新生儿先心病检出率显示城市及农村均呈上升趋势(城市χ2=20.685,P〈0.01,农村χ2=45.721,P〈0.01),且城市和农村检出率存在差异。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已成为影响婴幼儿生存和生命质量的一个重要疾病,加强先心病病因学研究和提高先心病筛查技术对先心病防治工作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北京市大兴区农村2—3岁儿童的气质、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大兴区身体健康、DDST发育筛查正常的138名2—3岁农村儿童,采用幼儿气质评估量表、3—7岁儿童气质问卷测查儿童气质,用儿童抚养行为Q分类卡片测查家长的养育方式、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测查儿童行为。结果:气质类型分布:10.9%为难养型,16.0%启动缓慢型,42.0%为易养型,0.8%为中间偏难养型,30.3%为中间偏易养型。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儿童的焦虑、过失、外显及行为问题总分均高于易养型儿童(0.62±0.23/0.72土0.26/0.44±0.26,P=0.017;0.92±0.48/0.84±O.34/0.62±0.41,P=0.015;1.87±0.86/1.58±0.52/1.25±0.67,P=0.02;2.95±1.07/2.93±0.85/2.11±1.00,P =0.004)。难养型儿童的攻击维度得分高于易养型(0.95±0.41/0.74±0.25,P<0.05)。回归分析显示趋避性、适应性、情绪与鼓励成就的交互作用影响儿童的内隐行为(β=0.238、0.177、0.362),活动度、家长拒绝、适应性和鼓励成就的交互作用、节律性和拒绝的交互作用影响儿童的外显行为(β=0.197、- 0.487、0.420、0.296),情绪、适应性和鼓励成就的交互作用、注意分散度和拒绝的交互作用影响儿童的行为问题(β=0.319、0,449、-0.211)。结论:行为调查表分数高的儿童在气质维度上表现为活动水平高,节律性越弱,趋避性越倾向于退缩;适应性越弱,情绪本质越倾向于消极,坚持性越低;家长的教育方式越倾向于鼓励、接受,儿童的行为调查表分数越低。儿童的气质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儿童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发生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行为问题是指童年期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的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1].我国22个城市协作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表明4~16岁儿童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97±2.19)%[2].王雁等[3]、石国兴等[4]采用心理健康测验(MHT)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2.15%和18.48%,与国外报道数据相差不多[据Brandenburg NA(1990)报道,发达国家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2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农村父母养育方式与2~4岁儿童的行为问题的发展变化。 【方法】 使用父母养育Q分类卡片和Achenbach的儿童行为调查表对大兴区109名儿童在2~3岁、3~4岁进行了纵向追踪调查分析。 【结果】 1)父母的养育方式4岁组较2岁组惩罚(t=15.680,P=0.000)、保护/担忧(t=2.665,P=0.009)和鼓励独立(t=4.402,P=0.000)均有所减少;2)儿童的外显行为问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内隐行为问题稳定性相对较低;3)儿童的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互作用较强,儿童2岁时父母的拒绝能预测儿童4岁时的内隐行为(β=0.305),父母拒绝行为对同一时间段的外显行为问题有预测作用。 【结论】 父母的养育方式和儿童的行为问题均有较高稳定性,且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北京市社区婴儿家庭母亲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石景山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0名婴儿家庭进行家庭养育和母亲自我效能感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以35岁以下(89.23%)母亲分娩的6月龄婴儿为主(66.67%),多为固定(74.07%)祖辈带养(57.99%)的三代同堂(57.92%)家庭,父母以大学及以上学历(88.52%和89.63%)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亲自带养、核心家庭、高文化水平、生育年龄偏大和每日带养孩子时间长的母亲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养育人固定与否、母亲本次生育年龄和文化程度对母亲养育自我效能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的家庭模式及父母受教育程度,采取不同的亲子宣教模式,改善家庭育儿环境,提高母亲养育自我效能感,以促进安全母婴依恋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3岁农村幼儿气质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提高教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市5个区县随机整群抽取身体健康,并且丹佛发育筛选测验((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筛查正常的2~3岁农村儿童779名(男童406人,女童373人;2岁组376人,3岁组403人),采用幼儿气质评估表(Toddler Temperament Scale,TTS)和3~7岁儿童气质问卷(Behavioral Style Question-naire,BSQ)评估儿童气质类型及各维度得分,用儿童抚养行为Q分类卡片(Child-rearing Practice Report QSort,CRPR)来了解养育方式。结果:父母对男童的惩罚得分低于对女童[(21.2±2.7)vs.(21.6±2.8),P0.05],对2岁组的保护担忧得分低于对3岁组[(19.9±4.4)vs.(20.8±4.6),P0.01];不同气质类型养育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启动缓慢型儿童(n=64)父母的接受性[(17.4±3.4)vs.(15.1±3.8),(15.2±4.1),P0.01]、鼓励独立[(11.9±3.1)vs.(10.4±2.9),(11.0±3.3),P0.01]、保护担忧[(21.7±4.2)vs.(20.4±4.6),(19.6±4.3),P0.05]得分高于易养型(n=607)和难养型(n=108),易养型儿童父母的拒绝[(23.2±3.7)vs.(21.1±2.3),(21.9±3.8),P0.01]得分高于其他两类;儿童消极的气质特点(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与父母的拒绝(β=0.653,0.722)和较少鼓励独立有关(β=-1.099,-0.863)。结论:北京农村父母对消极气质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拒绝和较少鼓励独立,应指导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儿童家长接受儿童,适当予以鼓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