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晓鹏  戎军  周明倩 《新中医》2021,53(2):112-115
目的:观察柔筋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柔筋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关节痉挛程度(Ashworth)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1%,对照组为7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Ashworth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Fugl-Meyer、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筋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关节痉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2型糖尿病(T2DM)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90%[1]。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肢体疼痛、感觉障碍、乏力或肌萎缩等症状,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多见,易累及多个系统,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会出现足部溃疡,甚至坏疽而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叶绿素铜钠的质量标准。方法:用AAS法测定铅、砷、钠含量;用氮测定法测定氮含量;总铜含量采用微波消解法破坏,以AAS法测定;铁检查采用AAS法比较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吸光度。结果:铅在0~100 ng · mL^-1,砷在0~16 ng · mL^-1,铜在0~2μg · mL^-1,钠在0~0.25μg · 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2%( RSD=2.6%),88.3%( RSD=4.2%),100.8%( RSD =1.6%),101.4%( RSD=1.7%)。结论: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所建方法简便易行,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叶绿素铜钠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α-芋螺毒素(α-Conotoxin, α-CTx)作为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nAChR)的专一性拮抗剂,是研究nAChRs相关药理和生理功能的重要工具。目的 对特异区分α6/α3β2β3和α3β2两种nAChRs亚型的α-CTx LvIA进行研究,确定影响其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 方法 通过序列比对,两步法氧化折叠、双电极电压钳和圆二色谱等技术确定LvIA中影响其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并探索该位点对LvIA影响的机制。结果 确定了LvIA中第五位组氨酸(His,H)的关键作用,当第五位的His分别被丙氨酸(Ala,A)、天冬氨酸(Asp,D)和色氨酸(Trp,W)分别取代后,都会导致LvIA对所有受体亚型的活性丧失。圆二色结果表明该位点的变化对LvIA的二级结构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第5位His是维持LvIA活性的关键氨基酸残基,该氨基酸极性和侧链的变化均会导致LvIA活性的丧失,但是对其二级结构影响较小。LvIA中第5位氨基酸与nAChR的相互作用力是保证其活性的关键。该结论为基于LvIA设计新型专一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的工具探针改造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严重损伤人的身心健康,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且患病人数逐年呈增长趋势。由于CNS疾病的复杂性、多因素性及多基因调控性,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市场上也严重缺乏针对该类疾病的有效药物。因此,探索CNS疾病的病理机制对药物的开发十分重要,急需一种模式生物来构建CNS疾病模型。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不仅具有与人类高度保守的大脑组织区域,且具有丰富的社会学行为,成为研究CNS疾病和药物研发的重要工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斑马鱼在CNS疾病研究中的相关研究进展,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在斑马鱼疾病模型中的研究应用,为今后CNS疾病的研究和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芋螺毒素(conotoxin,conopeptide,CTX)是热带海洋软体动物芋螺分泌的一类用于麻醉猎物的神经毒素肽,是当今国际生物药物研究的热点,被誉为海洋药物宝库,已跃居动物神经毒素研究的首位。其结构新颖,多样性高,活性强,选择性高,能区分各种离子通道的不同亚型,广泛应用于神经药理学的研究、及作为诊断试剂与治疗药物。不同芋螺种类的毒素互不相同,且同一种类不同个体之间的毒素成份及其活性也差异很大,特别是对神经系统疾病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与诊断治疗作用。在我国,芋螺是海南特有的药用海洋生物资源,其毒素具有特异结合动物体内各种离子通道受体的特殊功能,在镇痛和戒烟戒毒,以及治疗帕金森症、精神病等重大疾病方面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芋螺毒素大多是由7~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富含半胱氨酸(Cys)的神经肽毒素。芋螺毒素按其前体蛋白的内质网信号肽序列的相似性,以及半胱氨酸模式,分为不同的基因家族,至今,所有已知的芋螺毒素可分为17个超家族,分别为A,C,D,S,M,I1,I2,I3,J,L,O1,O2,O3,P,T,V,Y。按其受体靶位可分为α,ω,μ,δ等多种药理学家族。每个超家族根据受体靶类型,又可分为α,αA,κA(A-超家族),ω,δ,κ,μO(O-超家族),μ,ψ,κM(M-超家族)等家族(亚型)。其中的α-家族类芋螺毒素(α*-CTX)特异阻断哺乳动物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s)。nAChRs是动物界普遍存在的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和临床研究意义的离子通道型受体,其介导众多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学习、记忆、应答、镇痛和运动控制等。nAChRs激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γ-氨基丁酸等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已证实nAChRs是筛选诊断和治疗一大类重要疾病药物的关键靶点,这些疾病包括成瘾、疼痛、癌症、智障、帕金森症、精神病、抑郁、重症肌无力等疑难杂症。至今对于上述疾病还没有对症治疗的药物。常用的非选择性的nAChRs激动剂如烟碱,虽然可以缓解上述神经疾病的症状,但它们对心脏和胃肠道产生强烈的副作用,且有成瘾性。因此,开发针对nAChRs各种亚型具有高选择性的配体药物是治疗上述疾病的关键所在。研究表明,α9α10 nAChR是治疗神经痛、癌症化疗、乳腺癌、肺癌、伤口愈合等的新靶点;阻断脊髓神经上的α3β2nAChR,通过抑制C-纤维释放谷氨酸进行疼痛信号的传递,可产生镇痛效应。α9α10 nAChR阻断剂具有治疗神经痛和加速受伤神经恢复的功能。角化细胞上的α9α10 nAChR在伤口愈合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α9nAChR亚基在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α9亚基变体影响支气管细胞的转化与增殖,该亚基在乳腺癌与肺癌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表达在多巴胺能神经元上的α6β2*-nAChRs能被内源乙酰胆碱(Ach)或外源烟碱(尼古丁)及其类似物激活,也就是说,α6β2*-nAChRs的激活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胆碱能信息传递通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运动行为以及药物成瘾的调节。阻断含有α6β2*的nAChRs可有效防止烟瘾、可卡因和吗啡毒瘾的发作,显著抑制吸烟和吸毒的欲望,预示α-芋螺毒素在戒烟、戒毒新药的研发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能治疗成瘾的α-芋螺毒素的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无可限量。已证实α6/α3β2β3 nAChR是烟碱和其他药物,如可卡因和吗啡等成瘾治疗的新靶点。另外,阻断α3β4 nAChRs可有效减少鸦片与其他刺激物的自身给药欲望和行为。α3β4 nAChR基因敲除的小鼠明显减少烟瘾的发作。因此,α6/α3β2β3与α3β4 nAChRs阻断剂在戒烟戒毒新药的研发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们从海南产芋螺中研究发现了5个特异阻断nAChRs的新颖芋螺毒素及其突变体,分别是αB-CTX VxⅩⅩⅢA,αO-CTX GeⅩⅣA,3个α-CTXs LvⅠA,Txd4和TxIC突变体。其中,αB-CTX VxⅩⅩⅢA来自菖蒲芋螺(Conus vexil-lum),是我们首次发现的一个新超家族芋螺毒素,其半胱氨酸模式和信号肽、以及前肽的组成区域均与以往发现的芋螺毒素完全不同,我们将之定名为B-超家族芋螺毒素,第23种(ⅩⅩⅢ)半胱氨酸模式(4个Cys)的第一个毒素肽。含有40个氨基酸的αB-CTX VxⅩⅩⅢA的前体肽只含有信号肽和成熟肽,而没有其他已知超家族普遍含有的前肽区部分。我们成功合成了αB-CTX VxⅩⅩⅢA的3种可能的异构体,经活性检测发现,αB-CTX VxⅩⅩⅢA是α9α10 nAChR的特异阻断剂。来自将军芋螺(C.generalis)的新芋螺毒素αO-CTX GeⅪⅤA,与O-超家族芋螺毒素前体蛋白信号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αO-CTX GeⅪⅤA前体由信号肽、前肽和成熟肽3部分组成,推导的含有28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含有与J-超家族芋螺毒素相同的半胱氨酸模式。高浓度的αO-CTX GeⅪⅤA既是nAChRs的阻断剂,也是NMDA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的阻断剂,低浓度的αO-CTX GeⅪⅤA对α9α10 nAChR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最强的生物活性,其半阻断剂量(IC50)仅为4.6 nmol·L-1。系统研究了αO-CTX GeⅪⅤA对18个α9α10 nAChR与配体结合界面的关键氨基酸突变型的阻断活性,以及确定结合部位的竞争性试验。3个新的α-芋螺毒素(α-CTX)属于A-超家族芋螺毒素成员,分别是来自疣缟芋螺(Conus lividus)的LvIA,来自织锦芋螺(C.textile)的Txd4与TxIC突变体。它们对相应的nAChRs亚型具有极好的选择性和很强的生物活性。α-CTXLvIA特异阻断α3β4 nAChR,其半阻断剂量(IC50)为12.5nmol·L-1;α-CTX Txd4特异阻断α6/α3β2β3 nAChR,其半阻断剂量(IC50)为28 nmol·L-1;α-CTX TxIC突变体特异阻断α3β2 nAChR,其半阻断剂量为14.5 nmol·L-1。这些新的海南产α-家族类芋螺毒素的作用靶点清楚,活性强,选择性高,是开发镇痛和戒烟戒毒等新药的原创先导药物,蕴涵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8.
疼痛是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也是一种预警机制,防止机体遭受压迫或进一步损伤。疼痛包括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后的痛感觉和所做出的痛反应。按疼痛的发病机制,可分为生理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两种,而后者又可分为炎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1](IASP)将之定义为"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与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αB-芋螺毒素VxXXIVA(αB-VxXXIVA)是我们从海南产菖蒲芋螺(Conus vexillum)中发现的一个新超家族毒素肽,是α9α10乙酰胆碱受体(nAChR)亚型的特异阻断剂。αB-VxXXIVA仅含有简单的4个半胱氨酸模式(C1-C2C3-C4),其活性最强异构体的二硫键连接方式是Cys1-Cys2和 Cys3-Cys4。存在于外周神经系统中的α9α10 nAChR是治疗神经痛、癌症化疗、乳腺癌和肺癌的新靶点,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独特结构的αB-VxXXIVA与α9α10 nAChR之间的结合特性尚不清楚。为此,本文对αB-VxXXIVA与α9α10 nAChR受体之间的结合位点和电压依赖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与具有竞争性结合特性的α-芋螺毒素的结合位点有部分重叠,但又完全不相同,是一个新的微位点,其结合活性随膜电压的升高而不会改变,不具有电压依赖性。该研究结果将为αB- VxXXIVA作为工具药开发、α9α10 nAChR受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基于该受体为药靶的药物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冷汞发生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药材中痕量汞的方法。方法用微波消解法对几种常用中药材样品进行前处理,用冷汞发生器一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的痕量汞。结果微波消解过程中,消解试剂选择硝酸+氢氟酸(8:1)消化效果最佳,汞在浓度为0μg/L~5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方法检出限为0.025μg/L,测定汞30μg/L标准溶液相对标准偏差为1.78%,测定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人发(GBW09101)相对标准偏差为3.35%,且测定结果与标准含量一致。结论该方法测定中药材中痕量汞安全环保,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