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下肢痹证是以下肢肢体疼痛、麻木、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可见于多科疾病。刘喜明教授认为下肢痹证缠绵难愈的病机关键在于血不和,病性以虚为本,以滞为标。根据病机,刘教授提出下肢痹证可治以和血除痹法,以养血活血为基础,结合下肢易受寒湿、脉络丰富、筋骨结聚的特点,随证施以化浊通血脉、祛邪清血络、益肾滋血源等治法,常加入虫类药物,或配合熏蒸等外治疗法,以除旧生新,使下肢血和脉畅,则痹证自除。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视觉发育关键期单眼形觉剥夺(MD)对弱视大鼠视皮层突触密度超微形态结构变化规律的影响,以及突触素(SYN)在视皮层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弱视大鼠视皮层突触密度及功能的关系,为弱视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分子水平理论依据。

方法:选用正常新生Long Evan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弱视模型组,每组16只,两组大鼠均在相同环境下饲养。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弱视模型组在出生后第13d采用单眼缝合的方法建立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经典模型。两组大鼠均于出生后51d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检测。检测结束后立即取材,用透射电镜及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观察并统计两组大鼠初级视皮层V1M区第Ⅳ~Ⅵ层大锥体细胞周围神经纤维网络的突触密度变化。利用漂染法对视皮层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下对SYN阳性神经元进行定位观察和定量统计分析。

结果:F-VEP检查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模型组剥夺眼的P2潜伏期较正常眼明显延长,P2波振幅较正常眼明显降低(P<0.05); 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模型组双侧视皮层的突触密度显著降低(P<0.05),其中弱视眼对侧视皮层下降更加明显(P<0.05);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两组大鼠视皮层脑切片形态完整,镜下组织结构清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模型组SYN阳性神经元表达强度值明显降低(P<0.01)。

结论:视觉发育关键期存在着突触结构可塑性,单眼形觉剥夺可以造成大鼠初级视皮层突触密度的降低,SYN表达水平下降,视皮层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3.
从“阳化气、阴成形”的视角重新认识肥胖症的成因,并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机制与传统中医理论结合,梳理探讨“转静为动、化形为气”理念在肥胖症辨治中的应用。形气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方药内涵分为补气化形使精微归于正化、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形、苦辛开结以畅气调形3个方面,均围绕激活脂肪产热的核心机制,发挥改善肥胖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药代综方(DZF)对不同方式诱导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改善作用。方法 鸡尾酒式联合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分别采用棕榈酸(PA),高浓度葡萄糖(HG),地塞米松(DEX)诱导建立IR模型。不同质量浓度DZF提取物(含生药质量浓度2.0,0.5,0.1 g·L-1)干预24 h,另设模型组,罗格列酮(RSG)组,空白组。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葡萄糖浓度,计算葡萄糖基础消耗量(GBasic)和胰岛素刺激下葡萄糖消耗量(GIns),评价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 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3种模型中,DZF高浓度组GBasic,GIns,ISI均明显增加(P<0.05,P<0.01);另外,PA诱导的IR模型中,DZF中浓度组GBasic,GIns显著增加(P<0.01),RSG组的GBasic,GIns,ISI明显增加(P<0.05,P<0.01);HG诱导的IR模型中,DZF中浓度组的GIns,ISI显著增加(P<0.05),RSG组GBasic,GIns,ISI显著增加(P<0.01);DEX诱导的IR模型中,RSG组GIns,ISI显著增加(P<0.01);3种模型中,不同质量浓度组间存在差异,DZF高浓度组GBasic,GIns,ISI较DZF中、低浓度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3种模型中,DZF高浓度组,RSG组均提高了GLUT4 mRNA表达(P<0.05)。结论 代综方能够减轻HG,DEX,PA诱导的脂肪细胞IR,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同时具有非胰岛素依赖的增加葡萄糖摄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GLUT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小儿推拿治疗12岁以下儿童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数据库等7个电子数据库及中国、美国临床试验注册系统,查找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9月30日。采用偏倚风险评估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对异质性较小的研究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根据GRADE证据分级标准评价证据级别。结果共纳入13项随机对照试验,906例患者,纳入研究均存在高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小儿推拿单用[RR=2.70,95%CI(1.57,4.65),P0.05]或联合西药[RR=1.76,95%CI(1.21,2.55),P0.05]对照西药均能增加临床治愈率。单个研究结果也显示,小儿推拿联合参苓白术散或食疗临床治愈率优于参苓白术散[RR=2.35,95%CI(1.51,3.65),P0.05]或食疗[RR=2.70,95%CI(1.09,6.74),P=0.03]单独应用。现有证据不足以对小儿推拿的安全性进行评判。结论小儿推拿单独使用或联合西药治疗12岁以下儿童迁延性、慢性腹泻的治愈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纳入文献质量较低,确切结论尚需更高质量的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探讨儿童与成人视皮层区功能活动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了46位健康志愿者。将志愿者分为两组,其中儿童组28人,年龄为(9±3)岁;成人组18人,年龄为(23±4)岁。fNIRS设备采用日立ETG-4000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仪,通过端口将fNIRS设备与呈现视觉任务的控制电脑进行连接并保证在受试者接受视觉刺激时fNIRS可以同步地检测到视皮层血红蛋白含量的实时变化。视觉刺激任务为黑白棋盘格翻转刺激。将氧合血红蛋白的数据通过Matlab软件分析得出β值,每个通道均包括基线期β值和刺激期β值,利用SPSS 21.0分析软件分别对儿童组以及成人组内受试者单通道的基线期与刺激期β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Δβ=β值刺激期-β值基线期结果 除了儿童组中的通道12外,01至11通道两组受试者刺激期β值均显著高于基线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儿童组受试者与视觉刺激同步的双侧初级视皮层的Δβ值均显著高于成人组(均为P<0.05);儿童组受试者与视觉刺激同步的双侧次级视皮层的Δβ值也均显著高于成人组(均为P<0.05)。结论 在同样的视觉刺激下,儿童的视皮层功能活动反应程度要明显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比较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与正常儿童视皮层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视皮层功能是否存在异常。方法 选取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9年至2020年就诊的19例(38眼)临床确诊为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患儿作为弱视组,年龄为6~12周岁;另选19例(38眼)年龄相似视力正常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在给予最佳矫正视力的情况下,对受试者进行单眼棋盘格翻转刺激的fNIRS检测。采用上海心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针对 Polhemus 公司的三维定位仪研发的可视化头部三维定位信息实时记录系统(VPen 1.0)对受试者各通道测量点位置进行定位记录,依据3D定位仪的解剖标记和重叠比例可得第11、12、15、16、17、20、21号通道为fNIRS感兴趣区域通道。将单眼注视黑白棋盘格翻转刺激时段作为刺激期,将此时段fNIRS感兴趣区域通道的β均值用于表示双侧视皮层血红蛋白的含量变化。记录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最佳矫正视力、血红蛋白β均值等指标,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弱视组患儿与正常组儿童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分别为0.20±0.14和-0.02±0.0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0,P<0.001)。弱视组患儿氧合血红蛋白β均值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氧血红蛋白β均值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组患儿受试眼同侧视皮层氧合血红蛋白β均值较正常组儿童受试眼同侧视皮层、对侧视皮层β均值均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03);弱视组患儿受试眼对侧视皮层氧合血红蛋白β均值较正常组儿童受试眼同侧视皮层、对侧视皮层亦均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05)。弱视组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与其视皮层氧合血红蛋白含量的相关系数r=-0.039(P=0.815),二者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fNIRS可以作为测量弱视患者初级视皮层血红蛋白含量的新方法,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视皮层存在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儿童注视近距与远距视标时的调节功能进行客观检查分析,探讨眼调节功能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4月济南市某小学眼健康筛查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105眼)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分为正视眼组(40例)、假性近视组(33例)、真性近视组(32例)。首先所有受试者检测主观调节反应(BCC)与正/负相对调节(PRA/NRA),然后应用近远调节功能检测系统测量受试者在注视近点25 cm处与远点250 cm处时眼客观调节反应(AR)、调节微波动(AM)与调节滞后(AL),最后所有受试者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 3组受试者BCC、NR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受试者P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视眼组与真性近视组、假性近视组与真性近视组受试者PR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视眼组与假性近视组受试者P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近点25 cm处,3组受试者A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视眼组受试者AR值显著高于假性近视组和真性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而假性近视组受试者与真性近视组患者A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试者A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假性近视组受试者AM值显著高于正视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受试者AL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视眼组受试者AL值显著低于假性近视组与真性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而假性近视组受试者与真性近视组患者A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远点250 cm处,3组受试者AR值、AM值、AL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受试者在近点25 cm处AR值、AM值、AL值均显著大于远点250 cm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 调节功能异常是引起学龄期儿童假性近视的主要因素,调节功能异常和近距离工作可能与近视的发生发展相关,改善调节功能是近视早期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升降散出自清代陈良佐《二分析义·赔赈散方》之"赔赈散",为治疗温热与瘟疫名方.刘喜明教授认为温热疫疠之邪自口鼻而入为高热的常见病因,病机核心为邪热怫郁,临床辨证以高热、不恶寒、无汗、咽痛等为主症,治法为宣透开郁,逐秽解毒,服用必佐生蜂蜜与黄酒,另外根据热郁的部位,津液耗伤情况,以及是否兼有湿邪进行加减变化,服法以散剂为主,亦可用汤剂,空腹服用效果加倍.  相似文献   
10.
医籍文献中清浊概念广泛存在“同词异义”现象,因不同取象来源构建的清浊概念具备不同的内涵。取象于天地生成意象的清浊观念,以升降属性为核心特征,后世升清降浊治法、谷气清浊体系、宣清导浊学说等分支理论或由此发展而来。取象于水流动静意象的清浊观念,则以动静属性为核心特征,继而演变出营卫清浊、病机清浊等学说。而中药药性认知也因受取象比类的清浊理论影响,形成了以质重味厚主降者为浊和以辛香雄烈主动者为浊的两种特色鲜明的药性清浊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