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抑制纤溶及减少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本中心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氨甲环酸的使用方案将其分为A组(129例,术前5~10 min静脉给予20 mg/kg,3、6 h后各再次静脉给予1g)及B组(110例,术前5~10 min静脉给予20 mg/kg,3h、6h、9h及12h后各再次静脉给予1g)。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纤溶水平、静脉血栓栓塞症、术后伤口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239例,B组患者总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A组[(559.07±306.77)ml vs(678.53±386.92)ml,P=0.010;(3.45±0.82)d vs(4.03±1.26)d,P0.001)];B组患者术后24 h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A组[(9.53±6.67)mg/L vs(17.41±16.59)mg/L,P0.001;(4.22±3.43)mg/L vs(6.40±5.38)mg/L,P0.001],而术后72 h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术后伤口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以进一步抑制纤溶反应,减少失血,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不会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血清IL-6水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4月符合选择标准的273例初次单侧TK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0例,女223例;年龄36~89岁,平均66.3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5.5±3.7)kg/m2。骨关节炎2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7例。对患者性别、年龄、BMI、病因、是否合并相关内科疾病、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是否合并膝关节内外翻畸形、膝关节活动度、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IL-6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是否使用引流管及尿管、手术当日给予氨甲环酸及地塞米松剂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TKA术后第1天血清IL-6水平的影响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手术时间(79.7±15.6)min,术中失血量(107.8±25.3)m L。术后使用引流管111例,使用尿管41例。手术当日静脉应用氨甲环酸(3.2±0.8)g、地塞米松(15.1±6.6)mg,术前及术后第1、3天血清IL-6水平分别为(4.48±3.05)、(42.65±37.09)、(28.21±26.44)pg/m 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因、术前肺部感染、膝关节活动度、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及IL-6水平、手术当日给予氨甲环酸剂量及地塞米松剂量是TKA术后第1天IL-6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膝关节活动度≤90°、手术当日给予氨甲环酸剂量3 g、手术当日给予地塞米松剂量10 mg是导致TKA术后第1天血清IL-6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膝关节活动度≤90°、手术当日静脉给予氨甲环酸剂量3 g及地塞米松剂量10 mg是导致TKA术后第1天血清IL-6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炎症。祖国医学称为“肺风粉刺”,即“肺热而风吹之,多成此疵。”笔者近几年来,以清肺散结合挑刺法治疗本病9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继续教育作为提高中等卫生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已为教育界及教管人员所重视,并得以实施和推广。但是,鉴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还没有专门的卫生师范教育〔1〕,致使中等卫生学校不得不把普通师范院校和医学院校作为教师的主要来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难免出现因知识结构不完善而导致的问题。而这些内容又是原有的继续教育没有涉及的,因此笔者认为,中等卫生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内涵有必要拓宽。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初步探讨,提出个人看法。1教师构成及其知识结构目前我国中等卫生学校的师资现状是:文化课教…  相似文献   
5.
女性围绝经期是妇女卵巢功能衰退直至消失所经过的一个生理阶段,由于内分泌功能失调,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加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除躯体症状外,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其中失眠较常见,表现入睡困难,睡中易醒、早醒或醒后不能入睡,甚至彻夜难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工作.西医镇静类药物因其副作用明显,长期服用可产生药物依赖,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妇女围绝经期失眠症45例经临床疗效观察,安全有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胃血止"糊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胃血止"糊剂,对照组10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云南白药",2组均以7天为1疗程,根据病情服用1~2疗程.结果 治疗组痊愈39例,有效5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9.32%:对照组痊愈16例,有效69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虽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而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大便阴转时间治疗组为(3.4±1.2)天,对照组为(4.5±1.4)天,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胃血止"糊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佳,大便阴转时间短,成本低,无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张少云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93-93,96
目的防止不必要的中毒事故及毒副作用,改变药物的药性。方法认真分析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要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结果中药炮制对药性有几个方面的影响,建议医生在用药时要慎重,药师在调配处方时应按规定对处方进行严格审核。结论医师、药师均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充分把握中药炮制的重要性,提高疗效,保证药品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含氮二膦酸盐联合IL-2,N-BP/IL-2)诱导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增殖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03例肿瘤患者和43例健康人外周血总T细胞绝对值、御细胞绝对值和相对值,测定患者外周血经药物体外刺激后御细胞增殖指数和用药前后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γδT细胞绝对值和相对值。结果肿瘤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总T细胞绝对值、御细胞绝对值和御细胞相对值的中位数,分别为1306细胞/μl和1522细胞/μlP=0.003),64细胞/μl和162细胞/μl(P〈0.001),5%和11%(P〈0.001)。24例经药物体外扩增试验阳性的肿瘤患者治疗前后体内外周血总T细胞绝对值、γδT细胞绝对值和御细胞相对值的中位数,分别为1283细胞/μl和1552细胞/μl(P=0.001),54细胞/μl和107细胞/μl(P〈0.001),6%和8%(P=0.008)。全部肿瘤患者中外周血γδT细胞对药物体外诱导增殖反应阳性患者的百分率为68.9%。结论肿瘤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健康人。不同肿瘤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对药物刺激增殖的反应性不同。N-PB/IL-2在体内有显著增加御细胞数量的药理作用。体外增殖试验可作为N-PB/IL-2治疗患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药并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针药并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设有针药组,对照组(中药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表明针药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化疗前后卵巢癌患者体内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检测30例卵巢癌患者化疗前、后和15例健康妇女血浆中Th1类细胞因子(白介素2、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和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表达水平.结果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在化疗前较健康妇女Th1表达降低,而Th2表达明显升高(其中IL-10升高无统计学意义);卵巢癌患者化疗后,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均有降低,但Th2类细胞因子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卵巢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Th1类细胞因子均呈低表达,细胞免疫受抑制.②化疗后Th2类细胞因子强势表达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