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2.
目的:测定桂枝茯苓透皮贴中芍药苷、肉桂酸、丹皮酚的含量及释放度。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贴剂中肉桂酸、芍药苷和丹皮酚含量;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第四法测定贴剂的体外释放性能。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桂枝茯苓贴中3种成分的液相色谱法。芍药苷、肉桂酸和丹皮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6.08~144.72 μg·mL-1,0.32~2.91 μg·mL-1和8~72 μg·mL-1。精密度、重复性、24 h稳定性、加样回收率良好。建立了桂枝茯苓贴剂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贴剂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建立的含量和释放度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术前戴镜时限对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60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儿童,散瞳后进行验光全矫配镜。按术前戴镜时限分为A、B两组,A组为术前戴镜0.5 a且斜视度稳定的患儿30例;B组为术前戴镜1.0 a且斜视度稳定的患儿30例。每组患儿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0.5 a的视力、眼位、同视机及Titmus立体视检查结果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0.5 a随访时,戴镜正位54例,过矫1例,欠矫5例。术后0.5 a复查时,患儿术后双眼视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0),其中,A组无同时视及拥有一级视功能、二级视功能、三级视功能者分别为10例、2例、4例、14例,拥有近立体视功能者14例;B组无同时视及拥有一级视功能、二级视功能、三级视功能者分别为5例、3例、4例、18例,拥有近立体视功能者18例。A、B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位的正位率、各级视功能保留率、拥有近立体视功能的比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对于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患儿术前戴镜0.5 a即可以行手术矫正眼位,以期尽早改善眼位及双眼视功能。若因各种主、客观因素限制不能在戴镜0.5 a时手术,则宜在戴镜 1.0 a 时手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薏苡仁主要成分甘油三油酸酯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和薏苡仁生品与麸炒炮制品的近红外定性鉴别模型。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然后运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C)、选择谱段为5669.69~4,242.63cm~(-1),以"标准正则变换+一阶导数"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建立定量分析模型;采用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R)、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和预测模型相关系数(R)、预测均方根(RMSEP)对校正模型进行评价;同理选择波段9881.46~4119.20cm~(-1),选择主成分数为9,对定性鉴别模型进行校正评价。结果 所建立的定量校正模型中甘油三油酸酯的R值为0.99507,RMSEC为0.0133,RMSEP为0.0231;所建立的定性校正模型的性能指数PI值为92.3,模型预测率为100%。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近红外定量定性模型稳定性较好、预测结果较准确,可用于薏苡仁甘油三油酸酯含量的快速测定和薏苡仁不同炮制品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5.
裴天序  张佳欢  姜丹妮  韩冬  赵琪 《眼科》2020,29(2):123-127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制瓣辅助下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及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矫正-8.00 D以下高度近视对患者的角膜曲率及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3例行FS-LASIK手术及24例行Trans-PRK手术的-8.00 D以下高度近视患者。方法 于术前,术后1、3、6、12个月随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曲率及角膜后表面高度。主要指标 角膜曲率、角膜后表面高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曲率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组间比较显示Trans-PRK组K1值在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间点比FS-LASIK组高(P均<0.05),其余时间点角膜曲率值组间比较无差异。FS-LASIK组术后6个月角膜曲率K1(t=1.921,P=0.066),K2(t=1.199,P=0.239)较前一时间点无明显降低,变化趋于稳定;Trans-PRK组术后3个月角膜曲率K1(t=1.199,P=0.239),K2(t=1.922,P=0.063)较前一时间点无明显降低,趋于稳定。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后表面均较术前略增高(P均<0.05);各时间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比较,Trans-PRK组患者角膜后表面高度均数均小于FS-LASIK组,除第3个月(P=0.150)外,其余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FS-LASIK与Trans-PRK手术均能有效用于-8.00 D以下高度近视的治疗,但Trans-PRK手术对患者角膜曲率及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更小,经过12个月随访显示恢复效果更佳,因此Trans-PRK手术更适用于-8.00 D以下高度近视患者。(眼科, 2020, 29: 123-127)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正交设计及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对茶叶提取工艺进行多指标综合优化。方法 以咖啡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及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优选超声辅助提取茶叶中有效成分的工艺,并对2种方法优选所得的工艺进行验证。结果 正交设计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5%、浸提温度80℃、超声时间10 min。工艺验证评分为99.050。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得到的最优提取方案为乙醇浓度89%、浸提温度88℃、超声时间13 min,网络预测评分为100.758,工艺验证评分为99.651,相对误差为1.099%。结论 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数学模型可用于茶叶中有效成分提取工艺预测和优选,且略优于正交设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不同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与泪膜破裂时间的变化,探究其对青少年泪膜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60例满足入选标准的 8~16岁青少年患者验配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组);同期对60例满足相同要求的青少年患者验配普通框架眼镜(框架镜组),并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三组(8~10岁组、11~13岁组、14~16岁组);于戴镜前及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泪膜破裂时间与基础泪液分泌量。结果 角膜塑形镜组57例(114眼)、框架镜组59例(118眼)完成随访。两组患者在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前后基础泪液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同期与框架镜组相比,角膜塑形镜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降低(P<0.05)。与其他年龄组相比,8~10岁组泪膜破裂时间更早出现变化。结论 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基础泪液分泌量无明显影响,但会明显降低泪膜质量。配戴年龄是角膜塑形镜影响泪膜质量的重要因素,故应注意定期随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