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在整体水平研究促炎细胞因子IL-17 在巨细胞病毒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建立MCMV 全身播散性感染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MCMV 感染对照组、IL-17 阻断组和同型抗体对照组。在实验第7 天处死小鼠,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肝脏组织中IL-17 蛋白表达水平,病理评估各组肝组织损伤程度;罗氏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ALT 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检测血清中IL-17 水平; RT-PCR 检测肝脏组织内IL-17R、IFN-酌和IL-10 mRNA 的表达。结果:与MCMV 感染对照组及同型抗体对照组相比较,IL-17 抗体阻断肝脏组织IL-17 表达明显下降(P<0.05),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ALT 水平显著降低[ (146±15)vs (102±11)vs (37±12),P<0.05];血清中IL-17 水平降低[(719.76±6.06)vs (722.1±4.62) vs(707.53±8.58),P<0.05];IFN-γ[ (0.56±0.06)vs (0.55±0.13)vs (0.96±0.2),P<0.05] 与IL-10 mRNA[ (0.55±0.073)vs(0.51±0.07)vs(0.903±0.18),P<0.05]的表达明显增加,而IL-17R mRNA 表达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0.81±0.16)vs(0.89±0.38)vs (0.870.23),P>0.05]。结论:促炎因子IL-17 高表达参与了巨细胞病毒肝炎的免疫损伤过程,阻断IL-17 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2.
张余  廖毅 《西南军医》2015,(2):189-191
严重烧伤易引起炎症反应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最近研究发现,氢具有选择性抗氧化作用,可以选择性地清除羟自由基及过氧亚硝酸阴离子,而不影响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等具有信号作用的活性氧。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譬如烧伤治疗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氢能减轻烧伤对胃肠、肺部及角膜的损害及增加术后皮瓣的存活率等。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氢在治疗烧伤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4.
邓媛  廖毅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182-2183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病情判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186例,根据患者是否并发SBP分为SBP组(观察组)和非SBP组(对照组)。对并发SBP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在Child—Pugh分级、AST、T—Bil、腹水白蛋白方面较对照组增高;对照组在男性比例较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24.2%、12.6%、15.7%)较对照组高(9.9%、7.7%、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T—Bil、腹水白蛋白3个因素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Child—Pugh分级、总胆红素、腹水白蛋白是SB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诊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及患者意愿分为三组:A组55例,在出血24h内行急诊内镜检查,并于内镜下行止血治疗;B组41例,在出血24h后行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止血治疗;C组30例,行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A组的病因检出率为92.73%(51/55),显著高于B组的68.29%(28/41)和C组的62.5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止血成功率为96.36%( 53/55),B组为92.68%(38/41),均显著高于C组的73.33%( 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A组和B组的再出血率分别为3.77%(2/53)、7.89% (3/38),均明显低于C组的27.27% (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内镜治疗可大大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可作为抢救上消化道大出血,尤其是活动性出血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及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云南省大理市第一人民医治疗的肱骨及胫骨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钢板固定治疗,试验组患者采取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指标,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1,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设计较合理,能减少骨折端出现血供被破坏的情况,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而且操作过程简单方便,适用于多种骨折类型的治疗,术后并发症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颈部瘢痕挛缩整复术中颌颈角形成的技巧与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部瘢痕整复术中形成颌颈角的技巧与美学意义。方法:128例颈部瘢痕挛缩患者,在彻底松解瘢痕挛缩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颈阔肌软组织瓣加深颌颈角、游离植皮、局部皮瓣、扩张皮瓣转移等方法修复创面,重塑颈部曲线。结果:手术效果良好,术后颌颈角明显,颈部曲线恢复,其中116例患者术后6个月~7年随访,颌颈角仍然明显,无再次挛缩出现。结论:形成颌颈角是颈部瘢痕挛缩松解术成功的关键,其对维持颈部外形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穿孔技术介导的重组质粒体内转染兔下颌骨牵引成骨的可行性.方法 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模型,于术后3 d开始下颌骨牵引,每天0.8 mm,连续牵引7 d后,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质粒+电穿孔组(A组),质粒组(B组),生理盐水组+电穿孔组(C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注射后3 h及1、3、7、14 d处死,切取牵引区组织0.4 cm×0.4 cm行冰冻切片检查,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以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检测兔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和心、肝、肾组织学检查.结果 A组转染新西兰大白兔,3 h可观察到GFP的表达,1 d时GFP的表达增强,3 d时GFP的表达最强,其后开始逐渐下降,7 d后GFP的表达减少,14 d仍可观察到微弱GFP的表达.B组的GFP的表达时限与A组相同,但各时相点的GFP的表达强度明显弱于A组,C组在各时间段均未观察到GFP的表达.3组肝、肾功能指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穿孔技术介导的带有荧光标记的重组质粒体内转染,可在兔下颌骨牵引区组织内表达,电穿孔能明显提高重组质粒的体内转染效率,提示电穿孔技术介导的重组质粒体内转染兔下颌骨牵引成骨的动物模型是可行的,用于体内试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下领骨牵引成骨过程中早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质粒+电穿孔组(A组),质粒组(B组),生理盐水+电穿孔组(C组),空白对照组(D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注射后1、3、7、14 d处死,取牵引区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电镜观察、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微血管密度检测.结果 A、B组血管内皮细胞呈增殖活跃状态;C、D组多数血管内皮细胞部分呈现退变及凋亡早期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转染后第1天血管壁内皮细胞浆CD34表达较弱;第3、7、14天,牵引区肉芽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均出现CD34阳性表达.A组CD34阳性表达较B组强,A、B组的CD34表达持续阳性且呈上升趋势;C、D组表达最弱,CD34阳性表达维持在第1天水平上平稳波动.结论 电穿孔介导的pIRES-hVEGF165-EGFP重组质粒体内转染能够促进牵引区早期微血管的生成,使局部血管增生、渗入,增加骨断端的血流量.对调节和促进骨的生长和修复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门静脉高压症( portal hypertansion,PHT)脾亢患者外周血及脾脏组织中CD4+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CD127low/-Treg)的表达情况,探讨PHT脾亢患者脾脏免疫功能变化的可能机制,从而为PHT脾亢患者脾脏免疫功能的评估、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