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RRLC-UV法同时测定丹参中酚酸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RRLC-UV法同时测定丹参药材中9种酚酸的含量.方法:以3,4-二羟基苯乙酸为内标,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_(18)(2.1 mm×50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检测波长质量286 nm.结果:这9种成分在测定质量浓度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 5.仪器精密度和方法精密度RSD均小于2.4%,9种成分平均回收率在96.7%~102.6%,RSD均小于3.1%(n=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丹参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龙胆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蔚新  钦浩  何文顺 《中草药》2008,39(10):1563-1565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龙胆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整体控制和评价龙胆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10个不同产地的龙胆药材,制定指纹图谱。色谱条件:ODS柱,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结果建立了龙胆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并对不同产地的药材进行了相似度评价。结论HPLC指纹图谱稳定性、重现性好,简便可行,适用于龙胆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龙胆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龙胆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龙胆多糖,测定胸腺,脾脏重量并计算脏器指教;采用碳粒廓清实验和测定血清溶血素含量研究龙胆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20、40mb.kg-1的龙胆多糖能够不同程度地增加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提高正常小鼠的吞噬指数,促进小鼠抗体生成。结论:龙胆多糖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龙胆多糖的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龙胆多糖的降血脂作用.方法:采用灌胃与皮下注射相结合的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龙胆多糖对高血脂模型鼠进行实验,研究龙胆多糖对高脂模型鼠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影响.结果:龙胆多糖能显著降低高脂模型鼠的甘油三脂(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高于高脂模型组.结论:龙胆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乙型肝炎是我国现阶段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成年人乙肝发病率居高。我省是HBV高流行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了解江西南昌供电公司职工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龙胆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整体控制和评价龙胆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10个不同产地的龙胆药材,制定指纹图谱。色谱条件:ODS柱,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结果建立了龙胆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并对不同产地的药材进行了相似度评价。结论HPLC指纹图谱稳定性、重现性好,简便可行,适用于龙胆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药的质量问题是中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中药的产地,采摘时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药的质量,因此需建立简洁可靠的方法来检验中药的质量,指纹图谱技术不仅方便而且可靠,是一种理想的中药质量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南海红树内生真菌#HA-094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南海红树水黄皮根内真菌#HA-094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各种色谱方法从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对这5个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分别确定为3-Ethylindole(Ⅰ),3- Indolylcarbinol(Ⅱ),1H-Indole-3-aldehyde(Ⅲ),3-Carboxyindole(Ⅳ),Indolyl-3-acetic acid methyl ester(Ⅴ),化合物Ⅰ,Ⅴ系首次从该菌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