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丹黄散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及新生皮肤中细胞角蛋白14(CK14)、细胞角蛋白15(CK15)表达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大鼠成功后,将实验大鼠随机分成丹黄散组、西药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在所有实验动物背部两侧制作直径约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从造模当日开始,丹黄散组清创后外撒丹黄散后无菌棉纱覆盖;西药组清创后用山莨菪碱、庆大霉素和胰岛素的无菌棉纱外敷,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清创后无菌棉纱覆盖。分别于造模3 d、7 d、14 d、21 d后观察和记录各组创面未愈合面积,计算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取各组大鼠创缘新生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创缘组织修复情况及局部炎症反应;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创缘组织中CK14和CK1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丹黄散组大鼠3 d时可见少量肉芽组织开始形成,21 d时创面基本愈合结痂,无死亡大鼠;西药组大鼠7 d时可见肉芽组织出现,到21 d表皮覆盖大部分创面,无死亡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创面愈合缓慢,7 d、12 d各死亡1只,21 d时创面大多未愈合;空白对照组大鼠3 d时即可见新鲜肉芽组织生成,18 d时死亡1只,21 d时创面基本愈合。西药组、丹黄散组大鼠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中CK14、CK15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均<0.05);丹黄散组大鼠3 d、7 d时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中CK14、CK15表达水平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4 d、21 d时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均<0.05)。结论丹黄散可有效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创面愈合,机制可能与有效调控CK14、CK1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回顾中成药不良反应,结合我国中成药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探讨中成药风险管理的措施与方法,以期促进我国中成药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模式识别技术,评价乙肝颗粒“半仿生提取”条件和药材提取组合方式.方法 采用不同来源的乙肝颗粒方药药材,以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组合和投料量分别提取.测定提取液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技术,比较不同的提取方式.结果 不同组合方式和提取条件下获得的提取液化学模式有一定差异,已优选出的“半仿生提取”工艺和药材组合方式优于其他组合.结论 HPLC指纹图谱-模式识别技术能较好地评价乙肝颗粒的提取工艺,并可用于监控提取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髓室压力条件下延长处理时间对3种粘结系统的牙本质剪切粘结强度是否有影响。方法收集72颗无龋第三磨牙,随机分为6组,每组12颗。实验模拟1.47 kPa(15 cm水柱)髓室压力。实验组1~3分别使用磷酸酸蚀剂、Contax处理剂和SE prime处理60 s后使用Single-Bond 2、Contax-Bond和SE-Bond粘结光固化树脂并进行剪切粘结强度测试,对照组1~3处理剂处理时间为20 s,其他同实验组。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粘结界面。结果相同条件下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对照组1~3的剪切粘结强度分别为(13.0±1.1)MPa、(14.8±2.2)MPa、(14.9±2.0)MPa,实验组1~3的剪切粘结强度分别为(10.5±2.0)MPa、(12.3±2.4)MPa、(11.6±2.4)MPa,相应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到实验组牙本质小管未完全封闭,脱矿比对照组明显。结论在髓室压力下延长处理时间会降低粘结剂的牙本质剪切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5.
使用64层螺旋CT扫描眼眶后得到视神经管各壁长度数据。对100名健康成人行视神经管区64层螺旋CT扫描、重建后测量。视神经管四个壁中内壁最长,其次是上壁和外壁,下壁最短。利用64层螺旋CT的各向同性扫描和二三维重建技术,能准确测量视神经管各壁长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中药材及其饮片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对其风险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提高中药材及其饮片临床应用水平,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介绍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提高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方法 利用文献分析、专家访谈、描述性研究等方法,结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有关中成药不良反应事件情况进行统计和归纳分析.结果 中成药在临床使用中存在很大误区,加之内在因素、外界环境及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使中成药的不良反应逐年增多.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变态反应,神经、血液、消化和泌尿等系统均受到损害.结论 当前要加大对中成药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力度,强化中成药组方、工艺流程等监管,鼓励企业深入对中成药的毒理、药理及有效成分等方面的安全性研究,减少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提高中成药的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