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陆懋修(1815-1887年)字九芝,江苏元和(今吴县)人,先世以科第荣显,而都通医。懋修世其学,中年肆力于医。咸丰中(1851-1861年)转徙上海,以医术闻名,著述至老不倦。陆氏治学,一本经典,尤精《内经》、仲景之学。平素尊崇仲景,以表彰伤寒为己任。治病用方,恪守仲景家法,更博通汉以后诸家论著。尝谓柯琴、尤怡两家,得仲景之意颇多,故每以二家之论,评述清代诸医之得失。所著《世补斋医书》,分正集、续集。正集均为作者自撰,计六种,33卷,刊于1884年,包括《世补斋文集》16卷、《不谢方》1卷,《伤寒论阳明  相似文献   
2.
东垣治崩漏三方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兰室秘藏·妇人门》列举升阳除湿汤(柴胡、升麻、羌活、防风、藁本、蔓荆子、独活、苍术、黄芪、当归、炙草)凉血地黄汤(黄芩、黄柏、黄连、生地、知母、荆芥、蔓荆子、藁本、羌活、柴胡、升麻、防  相似文献   
3.
<正> (三)脾脾与胃为表里,是足太阴与足阳明经脉。脾为阴,胃为阳,两者同居中焦,但阴阳异位,表里不同,在生理、病理上各有其特点。不过,脾胃以膜相连,更虚更  相似文献   
4.
实践发展了临床用药的新思路──为祝贺《浙江中医杂志》创刊40周年而作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丁光迪《浙江中医杂志》创刊40周年来,在发掘、整理祖国医学遗产,总结名老中医经验,交流临床心得体会,报导科研成果,发展中医药学术及培养中医药人才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 十二、养阴清热(甘寒养阴、咸寒清热):养阴清热的药物配伍,属于补阴剂,治疗阴虚有热诸证者。阴虚证,有肺肾阴虚、肝肾阴虚、心肾阴虚之分,但阴虚则阳旺,都可以发生虚热,这是共同的。用甘润药养阴,配以寒凉药清热,就是养阴清热方法,又称之为“甘寒养阴”。这种配伍,养阴是主要的,阴长可以配阳,寒凉药仅是辅助,不能用得过多。假如阴虚阳亢,虚火偏旺,需要用苦寒坚阴清火者,不在此例。常用配伍,如以百合、麦冬、玄参、生地、熟地等养肺肾之阴,滋润内燥而清虚热;略加贝母、甘草、桔梗等清肺止咳,便为百合固金汤的配伍方法。可以治疗肺肾两病,阴虚  相似文献   
6.
晨泄又名五更泄,亦称肾泄。前二者是以发病时间为名,后者以病理变化命名。此病临床不少见,一般认为,病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所致。因为肾司开合,主前后二阴。肾阳不足,关门不固,所以在子丑五更之后,阳气未复,阴气极盛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因此前人治疗,每用椒附丸、五味子散、四神丸等,温肾固涩。但在实践过程中,用上述方法治疗,效者固多,不效者亦复不少。其故何在?曾读李东  相似文献   
7.
<正> 四、以脏腑归经为纲的用药配伍 (一)肝肝与胆为表里,是足厥阴与足少阳经脉。肝在右胁下,胆附于中,脏腑经络密切连属。肝为厥阴,厥阴为两阴交尽,胆为少阳,少阳为春生一阳之气。因此,肝脏是体阴而用阳,平时则藉少阳生发之气而为五脏之长,病时亦每肝胆之症错杂出现,不易截然分开。肝脏之病,首先表现为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失其升发条达之常。由于肝为刚脏,内寄  相似文献   
8.
<正> (九)引火归原:引火归原的用药方法,主要用于阴虚阳浮之证。这里所引的“火”,是指“浮阳”、“浮火”,或者称为“戴阳”、“格阳”。至于归原的“原”,主要指肾,因肾为元阴元阳之根本。阴虚阳浮,上见浮火之症,如面色浮红,游移不定,面热如醉,倏来倏去。伴见头晕耳鸣,或口舌糜烂;但舌质淡白(张景岳称为无根虚火之证),咽喉痹痛,而淡紫不赤(张景岳称为格阳喉痹)。  相似文献   
9.
<正> 东垣擅长治内伤病,重视脾胃不足,中气下陷,用补中升阳方法,鼓舞胃气上行,使元气充旺,则内伤之病可以向愈,这是很有成就的,疗效亦是显著的。但他又善于运用活血化瘀法,往往与益气、升阳、泻火等法相辅而行,使比较复杂的病情,不仅气虚,而且血瘀者,能够获得更恰当的治疗,从而提高疗效。如在《内外伤辨》、《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四书中,用活血化瘀法的方剂,就有六十余首,占四书方剂总数(389方)的16%左右。所用活血化瘀药物,有四十多种,如红花、桃仁、当归梢、赤芍、川芎、苏木、丹皮、丹参、桂枝、肉桂、三棱、莪术、姜黄、大黄、干漆、乳香、没药,五灵脂、水蛭、虻虫、红娘、芫青、斑蟊、穿山甲、厚朴、干姜、麝香、花蕊石、自然铜、骨碎补、槐花、地榆、荆芥、红豆、茅花、蒲  相似文献   
10.
对于瘀血为患的病症,应用活血化瘀方法,往往获得一定疗效,现对应用下瘀血汤,治疗部分病例如盆腔炎、低热、肠粘连、肝病、肥胖症等的一些体会,提出交流,以供研讨。病例盆腔炎:高××,女。初诊:1972年8月。病从1971年春小产后所致。当初有急性盆腔炎过程,经住院治疗,急性炎症解除,但后遗小腹有鸭蛋大包块,腰骶痠胀,小腹坠胀痛。白带多,有臭气。月经不调,四、五十天一转,量少色黑,有紫块;经前腰痠,小腹胀痛更甚,经后略缓解。大便秘结,五、七日一解,粪坚如栗。时有低热,经前或便秘日久则低热更明显。面色萎黄,不耐烦劳,更不能久站,否则腰腹坠胀更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