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化镁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并与阿司匹林作用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6/07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学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阿司匹林对照组;氯化镁低剂量组;氯化镁中剂量组;氯化镁高剂量组。给药方法均为经尾静脉给药,1次/d,连续3d。以二磷酸腺苷、胶原和凝血酶作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按比浊法用TYXN-96系列多功能智能血液凝集仪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用血栓法测定大鼠血栓重量。结果:5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率:氯化镁高、中、低剂量组对二磷酸腺苷、胶原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高剂量组优于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55.5%,46.1%,42.4%;64.3%,59.3%,51.2%;49.5%,30.4%,20.0%),高、中、低剂量3组抑制率优于阿司匹林组(39.0%,55.3%,53.2%)。②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氯化镁高、中剂量组使血栓质量减少65.8%和55.7%,小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基本一致(50.7%,49.1%)。结论:小剂量氯化镁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随着剂量增大氯化镁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强于阿司匹林,说明氯化镁具有很好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2.
木贼提取物对大鼠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志敏  王倩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738-7739
目的:研究木贼提取物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以期为脑卒中预防ntg药物干预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实验于2004-06/07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SD大鼠30只,以二磷酸腺苷(ADP)、胶原和凝血酶作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按比浊法用TYXN-96系列多功能智能血液凝集仪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用血栓法测定大鼠血栓重量。结果:按1.0g/kg,3.0g/kg,10.0g/kg的木贼提取物给大鼠灌胃,均能抑制ADP、胶原和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并能减轻血栓的重量。以上两种作用均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木贼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镁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辽宁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g,按随机排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葡萄糖酸镁组,每组16只,建立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1)每组各取8只:①对照组:改良的K-H缓冲液持续灌流110min。K-H缓冲液成分(mmol/L)如下:NaCl118.1,NaHCO325.0,KH2PO41.2,MgSO40.6,CaCl22.0,KCl4.7,Glucose11.0。②缺血再灌注组:改良的K-H缓冲液持续灌注至各项指标稳定后,约20min,停灌30min,再灌60min。③葡萄糖酸镁组:灌注方法同缺血再灌注组,但将K-H缓冲液内加葡萄糖酸镁2.4mmol/L。取左室心肌标本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Ca2 含量。(2)每组其余8只:①对照组K-H缓冲液持续灌流170min。②缺血再灌注组和葡萄糖酸镁组持续灌注至各项指标稳定后停灌30min,再灌注120min。观察对细胞凋亡的影响。(3)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SD大鼠共4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心肌组织中丙二醛、Ca2 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②葡萄糖酸镁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丙二醛、Ca2 含量明显降低(P<0.01)。③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④葡萄糖酸镁组细胞凋亡指数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葡萄糖酸镁有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葡萄糖酸镁减轻钙超载、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氯化镁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是否具有保护性作用,同时探讨氯化镁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6/07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学实验室完成,选用50只SD大鼠,采用整体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3个不同剂量的氯化镁给大鼠尾静脉注射,测定心肌组织中Ca2+和丙二醛含量以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含量,并同时记录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率。结果:氯化镁可降低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含量,也能降低心肌组织中的丙二醛和Ca2+含量。氯化镁可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给药组再灌注时ST段抬高(mV)程度(其中氯化镁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0.16±0.03,0.12±0.02,0.06±0.01)较缺血再灌注组(0.22±0.06)显著降低。结论:氯化镁对心肌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缓解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心肌缺血预处理对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心肌再灌注性损伤及磷酸化Akt(p-Akt)的影响.方法 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分别于造模2周和9周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缺血模型.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非糖尿病缺血预处理组(NDMIP)、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NDMIR)、2周糖尿病缺血预处理组(2DMIP)、2周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2DMIR)、9周糖尿病缺血预处理组(9DMIP)和9周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9DMIR).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p-Akt的表达,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并进行心律失常评分.结果 NDMIP组CK MB与2DMI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低于NDMIR组和9DMIP组(P<0.05);2DMIP组CK-MB明显低于9DMIP组(P<0.05).NDMIP组心律失常评分显著低于ND-MIR组和9DMIP组(P<0.05),但与2DMI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MIP组心律失常评分明显低于9DMIP组(P<0.05).NDMIP组心肌p Akt的表达明显高于NDMIR组和9DMIP组(P<0.05),与2DMI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DMIP明显高于9DMIP组(P<0.05).NDMIP组梗死区心肌重量/缺血区心肌重量(IS/AAR%)明显低于NDMIR组和9DMIP组(P<0.05).与2DMI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DMIP组IS/AAR%明显高于2DMIP组(P<0.05).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急性糖尿病大鼠具有保护作用,而对慢性糖尿病大鼠的保护作用不明显,可能与p-Akt通路的激活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初步实验表明:安妥明、玉米面、高粱面、豆饼、鱼粉有阻止实验性小鼠血清胆固醇(TC)升高作用,安妥明、豆饼、高粱面能增加脾脏重量;鱼粉有降低高密度脂白蛋白(HDL)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谷氨酸引起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初生大鼠乳鼠的皮质神经元体外培养7 d后用于实验,建立谷氨酸损伤模型,用Hoechst33258核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MTT法测定细胞活力,W estern印迹法检测磷酸化p38MAP激酶蛋白水平。结果谷氨酸组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吡格列酮、SB203580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SMT)提高细胞存活百分率(P0.01)。谷氨酸组细胞凋亡百分比较对照组增加(P0.01),吡格列酮SB203580和SMT均能降低细胞凋亡百分比(P0.01)。谷氨酸组磷酸化p38MAP激酶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吡格列酮明显降低磷酸化p38MAP激酶蛋白水平(P0.01)。结论吡格列酮对谷氨酸引起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与降低磷酸化p38MAP激酶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心肌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建立一个好的实验动物模型对于该病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大鼠冠状动脉结扎造成心肌梗塞的基本实验方法是在第四或第五肋间打开胸腔,剪开心包,挤出心脏,进行冠状动脉结扎。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应该具备下面几个条件:(1)该模型必须能反映临床疾病的特点和病理过程;(2)重复性高;(3)稳定性好;(4)成功率高;(5)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酸镁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镁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清NO浓度、组织内丙二醛 (MDA)及Ca2 +浓度的影响 ,探讨葡萄糖酸镁心肌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 采用整体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结扎冠脉左室前降支 4 0min后 ,再灌注 4 0min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浓度 ,化学测定法测定血清中Mg2 + 含量 ,离子电极直接测定法测定组织内Ca2 + 浓度 ,采用硫代巴比妥钠 (TAB)比色法测定组织内MDA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血中NO浓度显著降低 ,组织内Ca2 + 浓度和MDA含量明显升高。与缺血损伤组相比 ,葡萄糖酸镁三个不同剂量保护组血中NO浓度明显升高 ,组织内Ca2 + 浓度和MDA含量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 ,此作用均可见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 葡萄糖酸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保护作用机制与增加NO浓度、减轻钙超载和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芬太尼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类药物的进一步应用和新型高效药物的研发提供借鉴。方法以芬太尼类衍生物药物研发为线索,查阅了1976年至今的国内外文献,对卡芬太尼的合成进展进行综述。结果卡芬太尼的合成主要有3条路线,分别为以1-苄基-4-哌啶酮、1-苯乙基-4-哌啶酮和N-Boc保护哌啶酮为原料的合成方法。结论卡芬太尼工艺路线的比较和分析为卡芬太尼衍生物的合成、生产以及工艺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