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77篇
  免费   763篇
  国内免费   492篇
耳鼻咽喉   87篇
儿科学   186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711篇
口腔科学   167篇
临床医学   1586篇
内科学   999篇
皮肤病学   358篇
神经病学   200篇
特种医学   5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1篇
外科学   1203篇
综合类   3794篇
预防医学   1540篇
眼科学   130篇
药学   1306篇
  9篇
中国医学   1463篇
肿瘤学   40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669篇
  2013年   519篇
  2012年   656篇
  2011年   706篇
  2010年   631篇
  2009年   677篇
  2008年   638篇
  2007年   700篇
  2006年   713篇
  2005年   856篇
  2004年   752篇
  2003年   607篇
  2002年   472篇
  2001年   468篇
  2000年   482篇
  1999年   482篇
  1998年   402篇
  1997年   409篇
  1996年   359篇
  1995年   322篇
  1994年   313篇
  1993年   235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8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10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研究明确苗药五藤膏外敷缓解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局部炎症和骨破坏的机制,证实苗医外治就近驱邪的作用。方法 将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苗药五藤膏高、中、低剂量组、扶他林组及IL-17阻断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6组均构建CIA模型,并给予相应的外敷治疗。观察大鼠一般情况,HE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TRAP染色检测OC生成,ELISA检测各炎症因子的含量,RT-PCR和WB分别检测RANKL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苗药五藤膏能改善CIA大鼠破骨细胞浸润及关节病理性结构,并降低RANKL蛋白、基因表达以及TNF-α、IL-1、IL-6、IL-17含量。结论 苗药五藤膏外敷剂对CIA大鼠的治疗机制可能与降低致炎因子的分泌,抑制RANKL及OC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3.
报道1例口服标注“草铵膦”农药出现口腔溃疡、顽固性低氧血症、肝肾功能衰竭等与百草枯中毒症状相似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最终从该农药中检出百草枯成分。建议临床医生接诊中毒患者后,对于毒物不明或临床症状与患者所提供的毒物不符者,应尽早进行毒物检测,以免贻误最佳救治时机。  相似文献   
4.
5.
背景与目的:组蛋白修饰是非常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组蛋白甲基化修饰酶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及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探讨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SETD1A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有详细临床资料和预后随访信息的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切除标本141例及癌旁组织标本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 SETD1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年龄、性别、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神经累及等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h SETD1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5.2%vs26.0%,P<0.001)。此外,其阳性率的高低还与患者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的不同相关(P=0.009)。而与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神经累及、脉管癌栓、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CA19-9水平无关。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 SETD1A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h SETD1A阴性组(64.4%vs 76.5%,P=0.03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 SETD1A表达和T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N分期)是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组织hSETD1A的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评价耳穴刺激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CBM有关耳穴刺激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影响的文献。检索年限截至日期为2018年9月。由2位评价人员独立进行相关筛选、数据提取、评估后,通过RevMan5.3软件对最终入选研究的文献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共计1174例受试患者。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镇痛手段比较,试验组VAS疼痛评分较低[MD=-0.35,95%CI(-0.37,-0.33),P0.000 01]。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MD=3.43,95%CI(2.36,4.51),P0.000 01]。两组不良率相差明显[OR=0.12,95%CI(0.06,0.26),P0.000 01],试验组明显偏低。结论耳穴贴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有效,可促进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率低。但因样本量限制,仍需扩增样本以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Meckel 囊及其周围重要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并进行模拟穿刺,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 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甲醛固定的尸头标本,观察和测量Meckel 囊及其毗邻结构相关数据;将卵 圆孔分为内前( Ⅰ)、内后( Ⅱ)、外前( Ⅲ)、外后( Ⅳ)4 个象限,在直视下分别将穿刺针放置于不同象限,模拟 穿刺过程,将球囊置于Meckel 囊中,并记录穿刺结果。结果:Meckel 囊是颅后窝硬脑膜跨过岩尖在颅中窝形成 的一个裂隙样硬脑膜袋,其平均长径(12.56±1.14)mm、宽径(9.17±0.93)mm、高度(4.37±0.85)mm。囊 内包含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分支,是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中放置球囊的目标位置,当穿刺针置于卵 圆孔Ⅱ象限时穿刺成功率为75%,高于Ⅰ象限(56%)、Ⅲ象限(25%)和Ⅳ象限(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成功穿刺Meckel 囊是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成功的关键,熟悉Meckel 囊及其毗邻重要结构对经皮穿刺球囊 压迫术的操作至关重要,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参数与定量血流分数(QFR)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接受QFR和IVUS检查的116例患者(117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根据QFR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QFR≤0.80组(25处病变)和QFR>0.80组(92处病变),比较两组IVUS检查参数的差异。应用Poisson线性相关性分析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VUS与QFR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QFR≤0.80的预测因素。结果IVUS检查发现,QFR≤0.80组最小管腔面积(MLA)[(3.1±0.8)mm2比(3.6±1.1)mm2,P=0.040]、最小管腔直径(MLD)[(1.8±0.3)mm比(2.0±0.3)mm,P=0.012]显著小于QFR>0.80组,而斑块负荷[(73.5±5.6)%比(68.0±8.4)%,P=0.002]、面积狭窄率[(69.8±8.8)%比(63.8±9.8)%,P=0.007]、斑块偏心指数[(0.83±0.12)比(0.73±0.19),P=0.008]及回声消减斑块比例(52.0%比23.9%,P=0.003)显著高于QFR>0.8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is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MLA(r=0.259,P=0.005)、MLD(r=0.300,P=0.001)与QFR正相关,而斑块负荷(r=–0.357,P<0.001)以及斑块偏心指数(r=–0.247,P=0.008)与QFR负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斑块负荷>70%(OR 4.531,95%CI 1.443~14.222,P=0.010)和斑块偏心指数(OR 1.066,95%CI 1.014~1.121,P=0.012)为QFR≤0.80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IVUS检查结果中斑块负荷>70%以及斑块偏心指数是QFR≤0.80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2 μm激光整块切除与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4月分别采用经尿道2微米激光整块切除(50例)和经尿道电切(48例)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随访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激光组与电切组患者手术时间相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患者留置尿管、膀胱冲洗及住院时间均少于电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一年复发率及术区复发率低于电切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术后病理含肌层率高于电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2微米激光整块切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且术后肿瘤分期精确、减少肿瘤残留,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较好的手术治疗选择,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