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烧伤后四肢皮肤瘢痕患者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技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40例烧伤后四肢皮肤瘢痕患者,将患者经分层抽样法分为扩张器研究组(A组,n=20例)与对照组(B组,n=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皮片移植法治疗;扩张器研究组患者采用皮肤组织扩张器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精神健康、躯体健康、社会活动状态、活动能力)、并发症发生率(皮片/皮瓣坏死、创面/创周感染、血肿、远期皮片/皮瓣破溃)、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烧伤后皮肤瘢痕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技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手烧伤在临床中常见,深度手烧伤后若治疗不当,容易造成手的畸形、功能障碍,为最大限度的恢复手的功能。自2000~2004年10月,我科采用整张自体中厚皮移植治疗手背深度伤32例45只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小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CNI-1493预处理组,CNI-1493预处理组于术前1h腹腔注射p38MAPK抑制剂CNI-1493(2mg/ml)溶液10ml/kg。通过夹闭小鼠腹腔动脉30min后松开动脉夹再灌注1h制作胃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1h后取胃标本,甲醛固定后铺平拍照,计算胃黏膜出血面积百分比。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磷酸化及总p38、JNK、ERK,磷酸化NF-κBp65以及分裂型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胃黏膜出血面积明显增大(P<0.05),p38、JNK以及ERK明显激活(P<0.05),磷酸化NF-κBp65以及促凋亡蛋白激活型Caspase-3表达明显增多(P<0.05)。CNI-1493预处理能明显逆转上述改变(P<0.05)。结论MAPK/NF-κB通路活化在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p38MAPK抑制剂CNI-1493能抑制MAPK/NF-κB通路活化、减少凋亡蛋白表达,减轻胃缺血-再灌注引起的黏膜出血。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2000~2005年6月间共收治烧伤住院病人2064例.死亡34例,其中意外死亡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皮肤恶性肿瘤以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较为多见,肿瘤不但影响美观、而且危害人的生命健康。手术切除是治疗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金标准[1]。但当癌症侵及颅内时,通常需要扩大切除,这会在术后留有较大面积的颅骨缺损,甚至硬脑膜缺损。因此在手术治疗时,不但要考虑到手术切除的彻底性以减少复发,而且又要考虑切除后创面修复问题,以便最大限度的保留或恢复头面部外观和功能,笔者收治1例侵及颅内的头皮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皮肤瘢痕癌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情况及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完成治疗与1年随访的67例老年皮肤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老年皮肤瘢痕癌的临床特征,随访1年,记录患者预后情况,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老年皮肤瘢痕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67例皮肤瘢痕癌患者均为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其中45例慢性瘢痕癌患者,22例急性瘢痕癌患者;51例未合并局部淋巴结转移,16例合并局部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Ⅰ级17例,Ⅱ级25例,Ⅲ级15例,Ⅳ级10例;经单因素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受伤时年龄≥60岁、溃疡病史、皮损直径11~15 cm、急性瘢痕癌、瘢痕癌临床类型-混合型、病理分级Ⅳ级、合并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切除范围<病灶边缘2 cm均是老年皮肤瘢痕癌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皮肤瘢痕癌多为慢性瘢痕癌,患者有一定死亡与复发风险,可能与高龄、溃疡病史、皮损直径长、混合型、急性瘢痕癌病理分级高等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有预后不佳风险因素患者的早期干预,制定合理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烧伤死亡病例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烧伤治愈率的原因较多,主要与烧伤严重程度、有无吸入性损伤及其他复合伤,以及烧伤后早期处理是否及时和适当等因素有关[1]。我科2000年12月~2005年6月间共收治烧伤2 064例,其中死亡34例,病死率1·65%。为提高烧伤治疗水平,现分析死亡原因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4例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2~92岁,其中≤7岁7例。伤前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脑瘫、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各1例;1例为妊娠7月孕妇。余30例伤前均健康。1·2烧伤情况①烧伤原因:火焰烧伤15例,热液烫伤11例,化学烧伤3例,瓦斯爆炸伤2例,电烧伤、炉渣烫伤和沥青烫伤各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肠缺血再灌注后细胞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C57 BL/6小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简称S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I/R组),观察肠缺血再灌注后肠、肝、肺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肠、肝、肺组织NF‐κB活性表达。结果(1)肠缺血后再灌注6 h肝、肺和肾脏组织发生明显病理学改变;(2)II/R后肠、肝、肺组织NF‐κB活化。与假手术组比较,肠组织NF‐κB持续活化,尤以再灌注4h、6h升高明显(P<0.01);在肝脏组织,NF‐κB活化表现呈升高—降低—再升高双峰型特点,再灌注0.5h、6~12h NF‐κB活化明显(P<0.01);在肺组织,肠缺血期NF‐κB即活化,再灌注1~4 h及12 h NF‐κB活化明显(P<0.01),表现呈升高—降低—再升高重复活化特点。结论 NF‐κB活化参与了肠缺血再灌注全身多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作用。方法10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SB239063处理组(SB239063组),SB239063组于术前1h腹腔注入p38MAPK抑制剂SB239063(3mg/kg),另两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夹闭C57BL/6小鼠肠系膜前动脉45min后再灌注6h的方法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处死小鼠取肺标本,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RT-PCR检测肺组织TNF-α和IL-1βmRNA表达,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肠缺血再灌注导致明显肺损伤,肺组织p38MAPK活化明显增加,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SB239063可抑制肺组织p38MAPK活化,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肺损伤,并下调肺组织TNF-α和IL-1βmRNA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0.05)。结论p38MAPK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抑制p38MAPK活化可减轻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潘妥洛克减轻胃缺血-再灌注(I/R)损伤和凋亡途径的关系。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手术组)、给药组(潘妥洛克+手术组),每组10只。夹闭小鼠腹腔动脉30min后松开动脉夹再灌注1h制作胃I/R模型,根据分组情况于手术前1h腹腔注射溶剂10ml/kg或2mg/ml的潘妥洛克溶液10ml/kg。再灌注1h后取胃标本铺平,拍照软件分析计算出血百分比。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比较各组Caspase-8、分裂型Caspase-3、Bax、Bcl-2、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以及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结果给药组胃黏膜糜烂出血面积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8、分裂型Caspase-3、Bax及Bcl-2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上游促修复抑制凋亡的关键信号蛋白AKT的磷酸化水平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潘妥洛克减轻胃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依赖于抑制Caspase-3促凋亡途径,而可能与潘妥洛克抑制AKT的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