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90例PICC致静脉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 A组给予中频脉冲电疗法,B组给予康惠尔透明贴疗法,C组给予湿热敷疗法,观察患者在治疗第3天、5天、7天后疼痛与肿胀缓解情况、治愈率情况。结果:3组疗法治疗第3天、5天、7天后疼痛缓解程度比较;治疗5天、7天后肿胀缓解程度比较;治疗7天后治愈率比较均示A组治疗明显优于B、C组治疗(P均〈0.05,P〈0.01)。结论: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PICC致静脉炎能尽早地减轻患者局部疼痛、肿胀,治愈率明显优于康惠尔透明贴法与湿热敷法,值得临床开展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法找出大肠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主要诱因。方法:对71例大肠癌化疗患者采用Piper疲乏量、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测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肠癌患者的疲乏程度与患者的疼痛程度、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呈正相关,与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支持力度呈负相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化疗次数、费用关系不大。结论:大肠癌患者的疼痛程度、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受教育程度和社会支持力度是癌因性疲乏发生的诱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变患者癌因性疲乏的诱因,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发生堵管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本院肿瘤内科268例应用PICC患者发生堵管的原因。结果:发生PICC堵管52例,堵管发生率为19.4%。堵管原因包括:静脉输注高营养液及化疗等刺激性药物后冲洗不彻底14例(5.2%);封管液剂量不足12例(4.5%);封管操作不当9例(3.4%);导管体外端扭曲、打折8例(2.9%);静脉置管时间过长及未定期冲管5例(1.9%);患者凝血功能等体质异常和患者置管手臂活动过度或摆式不恰当各2例(0.7%)。结论:PICC发生堵管的原因与选择封管液的种类、剂量不恰当,封管、冲管方法不正确,置管操作、固定不规范,置管时间过长及患者保护意识不强等有重要关联。同时与导管质量、穿刺部位及患者的疾病种类和年龄等亦有关系。护理人员应针对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便降低PICC堵管发生率,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SARS、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出现,其他新发的不明原因的传染性疾病也不断的出现,我院于2007年1月5日收治9例传染性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抢救小组,迅速及时采取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控制了疫情进一步传播,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全体抢救人员共同努力,历时近1个月,无1例继发感染者,9例病人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周边置入中心静脉输液导管(PICC)在大肠癌化疗病人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回顾103例经PICC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在大肠癌病人中使用的临床资料,总结PICC在大肠癌化疗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和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结果:PICC置管成功率为99%,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85d,并发症发生率为16%。结论:经PICC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在大肠癌病人中的应用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少,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瘤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及其应对策略.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观察肿瘤科和普通内科护士之间的身心压力情况和心理状况.结果 肿瘤科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压力情况,肿瘤科护士在强迫、恐惧、焦虑、敌对性上显著高于普通内科护士.结论 肿瘤科护士在强迫、恐惧、焦虑、敌对性上症状较重,其身心健康需要综合多方面干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