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实验组给予药物处理(辛伐他汀40 mg/kg),7天后,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的凋亡心肌细胞,超声检测左心室功能参数,生化法检测血脂水平.结果:辛伐他汀组较心肌梗死组在梗死区、梗死周边区、远离梗死区凋亡心肌细胞显著减少(P<0.05),左心室功能改善(P<0.05),血脂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袁建国  周明明  蒋正英  李蕊 《医学综述》2014,(23):4360-436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联合生长抑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性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27只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n=6),B组为SAP组(n=6),C组为生长抑素联合IL-10肌肉注射治疗组(n=15)。其中B组采用"逆行胆胰管注射法"制成SAP模型,C组在模型建立后即刻注射IL-10和生长抑素。三组均于术后处死大鼠且于第1、6、12小时留取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的变化。结果 B组和C组第6小时、第12小时的IL-6、IL-8、TNF-α水平均有升高,且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较B组IL-6、IL-8、TNF-α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时,应用IL-10联合生长抑素可降低血中IL-6、IL-8、TNF-α的水平,是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SAP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上,观察辛伐他汀是否下调OPN mRNA及蛋白表达,及其与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和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制备MI模型,予辛伐他汀干预.分为3组:Sim组、MI组及假手术组.4周后分别测定左、右心室质量指数,血流动力学指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运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OP...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剂量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清醒镇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全麻插管后开颅手术患者30例,术后予以2%异丙酚靶控镇静,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镇静效果,并通过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指标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使用异丙酚后患者呼吸频率下降,用药后1、2、8、24h呼吸频率分别为(17.6±1.7)、(17.2±1.7)、(18.1±1.9)、(17.8±1.6)次/分,与使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所选患者术后均能达到Ramsay镇静评分2~4级镇静效果,而镇静前后比较MAP、HR、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CI用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不但能够达到理想的镇静效果,同时对HR、血压及SPO2无显著影响,不影响对意识的评判,是安全有效的镇静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sCys-C)和尿白介素18(uIL-18)水平检测对严重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0月在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症医学科住院的严重脓毒症患者,将并发AKI的18例患者归为AKI组,在未发生AKI的患者中选取年龄、性别、原发病种及危重程度等因素与AKI组匹配的20例为非AKI组。分别留取入选患者诊断脓毒症后0、6、10、24、48、72 h的血标本及尿标本,测定各时间点血肌酐(Scr)、sCys-C及uIL-18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sCys和uIL-8单用或联用时对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AKI组患者sCys-C和uIL-18分别在诊断脓毒症后24、10 h达到峰值水平,其峰值水平与非AK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Cys-C与Scr呈正相关(r=0.966,P<0.001),uIL-18与Scr呈正相关(r=0.873,P<0.001)。以sCys-C为2.00 mg/L为诊断截点时,其预测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2%和77.9%,AUC为0.765〔95%CI(0.646,0.982),P<0.05〕;以uIL-18为265 ng/L为诊断截点时,灵敏度为82.7%,特异度为75.0%,AUC为0.785〔95%CI(0.680,1.013),P<0.05〕;sCys-C联合uIL-18预测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AUC为0.940〔95%CI(0.829,0.997),P<0.01〕。结论 脓毒症并发AKI患者sCys-C及uIL-18水平明显升高,这两项指标诊断脓毒症并发AKI的时间点早于Scr;联合应用sCys-C及uIL-18能更早、更准确预测AKI的发生,优于单一指标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肺癌合并脓毒症患者中外周单核细胞HLA-DR、外周血CD39+ Tregs水平和IL-10表达水平对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合并脓毒症的患者68例,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8例,脓毒性休克组30例;同期36例未合并脓毒症的肺癌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入院后外周单核细胞HLA-DR、外周血CD39+ Treg及IL-10的水平,分析三种指标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三种指标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的能力。结果 (1)脓毒症组血清中的CD39+ Treg比例、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92±1.35 vs. 2.14±0.86%)、(37.08±5.32 vs. 9.22±1.75)pg/ml(P<0.01),mHLA-DR水平在感染前7 d均低于脓毒性休克组和对照组,P<0.01;在入院第7天脓毒症组中HLA-DR降至最低,与入院时水平差异有显著性(91.07±1.14 vs. 84.59±0.7%,P<...  相似文献   
7.
周俐伶  唐延先  段礼平  蒋正英 《重庆医学》2006,35(19):1820-1821
我院在行外周神经阻滞时采用神经刺激器进行穿刺定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外周神经阻滞麻醉89例,男53例, 女36例,年龄15~86岁,平均年龄48岁.ASA Ⅰ~Ⅳ级(其中严重并发症10例).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36例(肌间沟阻滞6例,锁骨下阻滞3例,腋路阻滞27例);下肢手术股神经阻滞25例,坐骨神经阻滞8例,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6例;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闭孔神经阻滞14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脓毒血症诱导大鼠心肌损伤模型为切入点,从血流动力学、抗炎和抗氧化等多方面研究白藜芦醇对心肌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大鼠在脓毒血症诱导大鼠心肌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氨苄青霉素钠组(150 mg/kg)、白藜芦醇高剂量组(400 mg/kg),白藜芦醇中剂量组(200 mg/kg)、白藜芦醇低剂量组(50 mg/kg),每组10只。术后12 h开始给药并记录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心功能;HE染色法检测大鼠心肌病理情况;ELISA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心肌组织中心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GF-β1、TLR4和p65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中剂量组(200 mg/kg)与氨苄青霉素钠(150 mg/kg)疗效相当,可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心肌形态学变化,明显降低血清TNF-α、IL-6和心肌组织CK、LDH和MDA水平(P<0.01),而增加SOD水平(P<0.01),下调TGF-β1、TLR4和p65的表达蛋白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对脓毒血症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抑制炎症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术中保温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80只,体重200~230g.随机分为两组,保温组40例,术中使用暖水袋保暖,术中皮温33.4~34.5℃;对照组40例,术中不采取任何保暖措施,术中皮温29.1~30.6℃.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皮肤温度、拔管时间、寒战、拔管后气道阻塞率及死亡率.结果 与保温组相比,对照组清醒延迟,寒战率、拔管后气道阻塞率及死亡率高.结论 术中及术后保温,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建立动物模型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