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小儿烧伤的预后及影响治愈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1 737例住院烧伤患儿的病历资料, 总结其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   Log-binominal回归分析模型显示, 1~岁、3~岁相比于7~12岁的患儿治愈率更高(均有P < 0.05);夏季烧伤(RR=0.861, 95% CI:0.690~1.074)未愈率较冬季烧伤高; 开水烫伤治愈率高于电击、火焰烧伤(均有P < 0.05);相比于特重度烧伤, 中度和重度烧伤的治愈率高(均有P < 0.05);相比于伴随并发症的患儿, 无并发症患儿的治愈率高(RR=4.58, 95% CI:2.642~7.941, P < 0.001), 农村患儿(RR=0.713, 95% CI:0.618~0.824)的未愈率较城市患儿高。   结论   小儿烧伤的治愈率为51.1%, 影响治愈的主要危险因素是7~12岁、夏季烧伤、电击及火焰烧伤(包括化学烧伤)、特重度烧伤、伴随并发症及农村烧伤患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小儿烧伤的临床特点,提高小儿烧伤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 73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737例烧伤患儿中,74.96%为热液烧伤;四肢烧伤常见;57.34%为重度烧伤;简单包扎换药治疗为主;治愈率为51.12%。不同烧伤程度、有无并发症患儿的预后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液为小儿烧伤主要原因,四肢为主要烧伤部位,重度烧伤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烧伤的临床特点,提高小儿烧伤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 73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737例烧伤患儿中,74. 96%为热液烧伤;四肢烧伤常见; 57. 34%为重度烧伤;简单包扎换药治疗为主;治愈率为51. 12%。不同烧伤程度、有无并发症患儿的预后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热液为小儿烧伤主要原因,四肢为主要烧伤部位,重度烧伤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负压封闭吸引(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深度电烧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深度电烧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修复创面,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创面扩创VSD吸引肉芽植皮治疗修复创面.近期(创面拆线前)及远期(出院后半年)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瘢痕指数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1,P=0.021);治疗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46);治疗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02);治疗组瘢痕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9, P=0.019).结论 早期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是深度电烧伤的有效修复方法,并能最大限度恢复电烧伤部位的功能和外观,其疗效明显好于使用单纯创面扩创VSD吸引肉芽创面植皮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早期负压封闭吸引(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深度电烧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深度电烧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修复创面,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创面扩创VSD吸引肉芽植皮治疗修复创面。近期(创面拆线前)及远期(出院后半年)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瘢痕指数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1,P=0.021);治疗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46);治疗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02);治疗组瘢痕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9,P=0.019)。结论 早期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是深度电烧伤的有效修复方法,并能最大限度恢复电烧伤部位的功能和外观,其疗效明显好于使用单纯创面扩创VSD吸引肉芽创面植皮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ROCK1基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及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检测人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ROCK1蛋白的表达, Western印迹检测人瘢痕疙瘩组织中ROCK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E钙黏附蛋白(E-Cad)的表达。体外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 分为ROCK1基因过表达对照组(ROCK1 NC组, 转染ROCK1基因过表达对照载体)、ROCK1基因过表达组(ROCK1 OE组, 转染ROCK1基因过表达载体)、ROCK1基因干扰对照组(sh NC组, 转染ROCK1基因干扰对照载体)、ROCK1基因干扰组(shROCK1组, 转染ROCK1基因干扰载体)共4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ROCK1基因对HKF存活率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ROCK1基因对HKF迁移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检测ROCK1、TGF-β1和E-Cad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 人瘢痕疙瘩组织中ROCK1表达较正常组织显著降低(t = 6.47, P = 0.003);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 与正常...  相似文献   
8.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