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LDD)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复习1例MRI诊断、病理证实的LDD的MRI影像资料。结果右小脑半球见大小约4.3cm×7.6cm×6.5cm T1WI低等、T2WI等高相间信号,称"条纹征",病灶与小脑正常组织间界限不清,无明显脑积水,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结论 LDD有特征性MRI表现,术前可对LDD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MRI对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表现、MRI表现及MRI诊断价值,提高对PRES的早期诊断正确性,帮助临床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RPES的MRI图像及临床诊断治疗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剖宫产后36 d,突发头痛9 h入院,早期MRI示左侧顶、枕叶皮层及白质、左右小脑半球见斑点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DWI示左右小脑半球病灶呈略高信号,给予改善循环、缓解头痛、营养神经、调控血压等对症治疗,症状基本消失,18 d后复查磁共振示,脑内病灶完全消失,无任何后遗症。结论 PRES多累及顶、枕叶及小脑半球,及时诊治一般预后较佳,MRI结合临床对诊断PRES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损毁骶前神经对慢性盆腔及泌尿生殖系统疼痛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 22例患者采用北京源德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BY-01型高能聚焦肿瘤治疗机进行骶前神经损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的主观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7、15 d抽静脉血作血浆SP物质的测定.结果 22例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1例无效,1例出现轻度的排尿困难症状,2例出现便秘现象,经对症处理1周后恢复正常,其余患者未见明显的副反应.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SP物质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损毁骶前神经治疗慢性盆腔及泌尿生殖系统疼痛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眼球解剖结构的差异不仅可做为眼球发育的标志,在某些眼科疾患的发病中亦为重要因素.我们应用超声曾对各型原发性青光眼进行生物结构测量,并讨论了青光眼的某些解剖特点.之后我们又对先天性小眼球,近视等屈光不正进行了超声生物结构测量.结果表明:晶体厚度/眼轴长度(以下简称T/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下消化道问叶源性肿瘤(GIMTs)的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对照研究其与CT仿真内镜(CTVE)诊断之间的关系,评价CTVE在下消化道GIMT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74例下消化道GIMTs患者的手术病理标本,采用光镜观察其病理特点及良恶性状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其CD117、CD34、α-平滑肌抗体(SMA)及S-100蛋白的表达,并与术前CTVE判定的病变部位及良恶性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40例(54.1%)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其中恶性间质瘤16例(40%);33例(44.6%)诊断为平滑肌瘤;1例(1.4%)诊断为神经鞘瘤.发病部位位于空肠33例,回肠21例,大肠20例.免疫组化:CD117阳性38例,占51.4%;CD34阳性27例,占36.5%;SMA阳性46例,占62.2%,S-100阳性1例(1.4%).CTVE对病变部位准确定位69例(93.2%).其中大肠准确定位18例,符合率90.0%;空回肠准确定位51例,符合率94.4%.CTVE判断良恶性GIST的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85.7%.结论 GIST是下消化道最常见的GIMTs,发病部位以小肠居多.CTVE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可术前准确定位GIMTs,对其良恶性判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为术前制定合理手术方案和治疗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MRI扫描的影像所见。结果 38例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8~69岁。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3例行增强扫描,9例行MRA检查。38例共发现病灶45个。T1WI呈低或等信号8个,呈高信号12个,呈高等低混杂信号25个;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3个,呈中高周低信号21个,呈等或高信号8个,呈低信号3个,8个病灶周围出现脑水肿。7个病灶有占位征象。结论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较典型MRI表现,MRI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50岁。下腹部胀痛1年,近半年排尿时间延长,尿不尽感,大便变细,无尿频,尿急、尿痛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I对血源性脑膜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48例血源性脑膜转移瘤的平扫及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后的MRI表现。结果  48例共发现病灶 12 5灶。结节型 2 2例 ,线状增厚型 6例 ,混合型 2 0例。增强扫描均有较明显的强化。合并脑内转移 36例。结论 MRI是诊断血源性脑膜转移瘤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疑有血源性脑膜转移瘤时应行增强MRI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