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肺栓塞临床诊治变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水平。方法对我疗集团所属医院确诊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4例肺栓塞患者主要致病危险因素有年龄≥40岁、卧床≥3d、静脉血栓病史。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75.6%),咳嗽52例(31.7%),深静脉血栓症状42例(25.6%),典型的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PE三联征"10例(6.1%)。2005年以前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肺动脉造影及尸检诊断,2005年以后主要根据D-二聚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多层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大面积肺栓塞主要以溶栓为主,次大面积肺栓塞2005年前以抗凝为主,2005年后溶栓为主。结论肺栓塞的发病率较高,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疑诊肺栓塞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对确诊患者应积极溶栓抗凝治疗,可提高生存率。肺栓塞涉及多学科及领域,应提高临床医师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意识和诊疗水平,规范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抗凝组37例、阿替普酶组32例、尿激酶组27例,分别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的一般情况、右心功能变化、血栓再通率、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3组患者的治疗前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的右心功能均有好转,阿替普酶组、尿激酶组与单纯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血栓再通率比较阿替普酶组、尿激酶组高于单纯抗凝组(P〈0.05),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单纯抗凝组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阿替普酶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抗凝、尿激酶及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均可以改善右心功能不全,尤其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6例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配以加味泻白散加减方剂治疗。结果治疗组在退热和肺部啰音吸收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治愈时间治疗组(8.92±3.1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31±3.34)d(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好,可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炎性因子趋势的影响。方法择期冠脉介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4组:A组63例,阿托伐他汀口服20mg/d;B组60例,阿托伐他汀口服20 mg/d,术前2 h追加阿托伐他汀口服40 mg;C组65例,阿托伐他汀口服40 mg/d;D组61例,阿托伐他汀口服40mg/d,术前2 h追加阿托伐他汀口服40 mg。观察围手术期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sVCAM-1)、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变化。结果 4组患者PCI术后12h炎性因子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3 d炎性因子较术后12h明显降低(P<0.01),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C组与A组,D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冠脉介入术所造成血管炎性反应的程度,术前追加阿托伐他汀40mg可加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D4+/CD8+、CD8+CD28+调节性T淋巴细胞检测意义。 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收治的98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8个月,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85例与死亡组1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OPD患者CD4+/CD8+、CD8+CD28+调节性T淋巴细胞,应用ROC曲线分析CD4+/CD8+及CD8+CD28+调节性T淋巴细胞预测COPD患者死亡的价值。 结果两组患者PaO2、FEV1占预测值、有创机械通气例数所占比、CD4+/CD8+以及CD8+CD28+ T淋巴细胞占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O2、FEV1占预测值、有创机械通气、CD4+/CD8+、CD8+CD28+是COP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D4+/CD8+、CD8+CD28+ T淋巴细胞水平预测COPD患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76%、7.85%,二者联合预测COPD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95%CI: 0.862~0.947),明显高于单项CD4+/CD8+的AUC值(0.784, 95%CI: 0.602~0.850)及CD8+CD28+的AUC值(0.795,95%CI:0.596~0.861)。 结论COPD患者CD4+/CD8+、CD8+CD28+ T淋巴细胞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COPD患者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腺瘤合并粒细胞缺乏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1例胸腺瘤合并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胸腺瘤患者通过胸部CT、病理、骨髓穿刺等确诊,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后取得缓解.结论 胸腺瘤合并粒细胞缺乏症是一种少见疾病,外科治疗是本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呼吸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2004-01-2009-01呼吸科1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呼吸科COPD患者根据病情选择抗生素,经验性用药居多,病原学的检测送检率及阳性率低。结论应加强对呼吸科COPD患者的细菌学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疾病治疗由经验治疗转为病原学治疗。  相似文献   
8.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自然病程中,反复出现的急性加重(AECOPD)是引起COPD疾病进行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是COPD患者病残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决定因素,因而需要医疗上的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临床医师进行肺栓塞专业知识培训,对比分析培训前后不同专业医师对肺栓塞患者的诊断状况。方法 2005-01在华北油田医疗集团所属医院进行肺栓塞专业知识讲座,制定肺栓塞诊治流程,分别收集宣教前后全院肺栓塞患者收治科室分布、首诊确诊、误诊状况及肺栓塞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宣教前后肺栓塞确诊人数分别为58例及106例,宣教前后主要发病科室由骨科、普通外科转为呼吸内科、心内科,首诊确诊率前后为34.5%、57.5%,误诊率25.9%、10.4%,宣教前主要诊断科室为心内科、呼吸内科,宣教后为呼吸内科、急诊科、心内科、肿瘤内科。培训后问卷调查得分较培训前显著上升。结论通过肺栓塞专业知识培训可以有效地减少误诊的发生,提高临床医师诊断意识,增加首诊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
肺动脉高压(PH)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合并症,长期PH会引起右心负荷增加,进而右心衰竭,因此右心室功能的测定对于PH患者的病情估测、疗效评价、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右心室Tei指数能较敏感地反映右心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可作为临床无创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指标.本研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COPD 合并PH患者不同时期肺动脉收缩压、Tei指数,旨在通过观察肺动脉收缩压、Tei指数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探讨右心功能的变化以及Tei指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