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21年重庆口岸出入境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和基因分型情况。方法采集2021年在重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健康监测的出入境人员血清样本,使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HBsAg检测,采用荧光PCR的方法对100份HBsAg阳性血清标本进行HBV基因检测和分型检测。结果 2021年在重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健康监测的出入境人员11431名,其中HBsAg阳性485例;100例HBsAg阳性血清标本中,B型47例,C型19例,D型2例,BCD以外的其他基因型3例,样本HBV DNA含量低于最低检测限29例。结论 2021年重庆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BV感染者以青壮年居多,职业以劳务为主;出境人员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应加强对劳务人员健康宣传。  相似文献   
2.
目的 1建立口岸鼠体寄生螨类分子鉴定方法。方法采集口岸鼠类常见螨类,通过对已知蜱螨类分子鉴定标签基因进行筛选,选择确定鼠体寄生螨类分子鉴定标签基因,优化分子鉴定试验条件。结果 COⅠ基因可作为鼠体寄生螨类分子鉴定标签基因,并成功获得3种螨类COⅠ基因序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重庆口岸首次聚集性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分析和总结,为口岸防治输入性登革热提供参考。方法对疫情的发现、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检测、处置以及和地方相关部门的联防联控等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对事件进行口岸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结果检测采集的21份样本,其中8份登革热核酸阳性,结合临床症状确诊8例为登革热感染者,发病率为38.10%。结论此起疫情为重庆首次聚集性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口岸应加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工作,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外环境整治及蚊媒的监测,防止输入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三峡库区沿江口岸的主要蚊类进行分子鉴定,分析各种蚊类的分子特征。方法用二氧化碳诱蚊灯在三峡库区沿江5个口岸采集成蚊,形态学鉴定之后,再提取DNA,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其他蚊类的DNA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在宜昌、万州、涪陵、寸滩和泸州捕获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中华按蚊共5个蚊种3 000余只,选取其中42只扩增COⅠ基因,获得5个蚊种的COⅠ基因序列,长度为658 bp,A+T含量为67.47%~69.71%。同源性比较表明,同一蚊种间核苷酸遗传距离小于0.0215,不同蚊种间遗传距离为0.0742~0.1594。COⅠ基因核苷酸系统进化关系显示,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和白纹伊蚊均聚集成簇,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一致。结论应用分子鉴定技术对三峡库区口岸蚊类进行鉴定,可为国境口岸蚊类鉴定提供溯源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培养盐酸去甲金霉素的单晶,进行结构表征。方法 用水培养单晶,使用热重法(TGA)、粉末X射线衍射(PXRD)、单晶X射线衍射(SXRD)检测分析。结果 制备的盐酸去甲金霉素为无色粒状晶体,晶胞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分子式为C21H21ClN2O8·HCl·3H2O,相对分子质量为555.35,晶体密度为1.593 mg/mm3,绝对构型为S,S,S,S,S构型。结论 证明了盐酸去甲金霉素的立体构型,培养的晶体晶型为三水合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者采用Rigo分型系统进行分型,比较其在不同观察者间的可信度和同一观察者内的可重复性。方法:12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X线片,交由脊柱科、影像科及支具矫形部各1名专家使用Rigo分型系统进行诊断分型。2周后将X光片再次交给他们进行分型。收集结果分别作不同观察者间可信度和同一观察者内可重复性的分析,计算Kappa值以检验一致性。结果:脊柱科医师与影像科医师分型结果的Kappa值为0.942;脊柱科医师与支具师分型结果的Kappa值为0.914;影像科医师与支具师结果的Kappa值为0.895;可重复性平均值为91%,Kappa值为0.902。结论:Rigo分型系统实用一致性好,临床医师及技师诊断分型时所产生的分歧少,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鉴定上海市南汇区的鼠类,并探讨大鼠属和小鼠属部分种类的进化关系。方法使用鼠笼法和夹夜法,于2014年5月—2015年4月在上海市南汇区捕获鼠类,扩增鼠类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16S r RNA序列片段,确定鼠种,并运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和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构建发育树。结果经比对,上海市南汇区的38只鼠类分别为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30只和小家鼠(Mus musculus)8只,共2种。序列组成分析显示,COⅠ和16S r RNA片段变异率分别为34.5%和27.7%;两者的碱基转换均大于颠换。遗传距离分析显示,COⅠ基因中种内遗传距离和种间遗传距离有重叠区域,同理,16S r RNA的种间遗传距离和属间遗传距离也出现重叠区域。发育树显示,褐家鼠与大足鼠亲缘关系最近,黄胸鼠与黑家鼠亲缘关系最近。结论 COⅠ和16S r RNA基因均可鉴定大部分鼠种,仅有少数鼠种不能被区别开。另外,遗传距离结合进化树拓扑结构能更好地鉴别不同鼠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亨廷顿氏症(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舞蹈样症状、认知和精神障碍。目前尚无有效延缓病程的治疗措施,以对症治疗为主。小檗碱是从小檗科植物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也可人工合成,安全性高。因其易于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也得到了广泛研究。研究发现,小檗碱可以显著抑制HD转基因小鼠脑内m Htt的表达。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调控HD神经细胞生存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小檗碱是否可以通过影响PKC及其下游激酶,进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对抗HD进程是本研究的重点。方法:本实验采用小鼠纹状体注射喹啉酸(quinolinic acid,QA)模型,通过转棒实验、抓力测试、Y迷宫、新物体辨别等行为学方法,考察小檗碱对QA致小鼠运动障碍和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通过TTC染色考察小檗碱对纹状体损伤面积的影响;通过生化试剂盒和Elisa试剂盒考察小檗碱对纹状体炎症因子、谷氨酸含量、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genase,SDH)活性的影响;通过WB考察小檗碱对PKC及其下游激酶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小檗碱显著延长转棒实验潜伏期,提高抓力水平;Y迷宫和新物体实验结果表明,小檗碱显著提高小鼠的自发交替反应率和优先指数,提示小檗碱可以改善QA致小鼠运动障碍、肌肉无力、空间记忆和工作记忆障碍。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小檗碱显著降低TTC阳性染色面积,提高纹状体PSD95和SYP蛋白表达,提示小檗碱可以改善QA致小鼠纹状体细胞损伤。生化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小檗碱显著降低纹状体谷氨酸、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提高SDH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含量;Elisa结果表明,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小檗碱显著降低纹状体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18水平,提示小檗碱可以对抗QA致小鼠纹状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释放。WB结果表明,小檗碱激活纹状体PKC及其下游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 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抑制激酶GSK3β表达。结论:盐酸小檗碱对纹状体注射QA致小鼠的运动障碍和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KC及其下游激酶ERK、CREB,抑制激酶GSK3β,对抗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疟疾是发生于热带、亚热带的一种由蚊叮咬传播疟原虫而引起的,以寒战、高热、大汗为特点的寄生虫疾病。在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疟疾仍然是威胁人们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疟疾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降低疟疾发病率,减轻疟疾疾病负担已列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劳务人员前往非洲、东南亚地区,劳务人员感染蚊媒传染病甚至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尤以恶性疟疾、登革热等居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重庆口岸2013年输入性虫媒病病例的检测、处置过程,为制定口岸输入性媒介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全国疟疾、登革热监测方案对疑似病例血清进行抗体快速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对媒介传染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13年重庆口岸共检出3例输入性虫媒病病例,分别为恶性疟、间日疟及登革热,其中登革热为重庆口岸首次检出。结论 虫媒传染病检出数量为近年来最多,输入性虫媒病的风险加大。应加强对检验检疫人员的培训,加强外环境整治及蚊媒的监测,防止输入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