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脑损伤致尿崩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颅脑损伤性尿崩症26例的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提示,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时激素替代疗法效果良好;其预后与颅脑损伤程度及尿崩出现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Dickkopf-1(DKK-1)水平,并探讨其与RA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在山西省汾阳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RA患者44例。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基于28个关节的肿痛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性评价(即DAS28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DKK-1水平。结果:RA患者血清中DKK-1与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DAS28呈正相关(分别为r=0.309,P=0.049;r=0.320,P=0.042;r=0.311,P=0.048),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年龄无相关性;治疗前DKK-1在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为(6.62±2.29)μg/L,治疗后为(3.79±1.26)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6,P<0.001)。治疗后TJC,SJC,ESR,CRP,RF,DAS28均较治疗前下降(分别为t=53.14,P<0.001;t=47.78,P<0.001;t=71.83,P=0.022;t=75.59,P=0.049;t=77.60,P=0.032;t=79.29,P<0.001)。结论:DKK-1与RA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可视为RA疾病活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8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85例诊治,分析其致病原因,总结其发病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早期留置胃管,鼻饲或/和静脉应用药物治疗,同时防治MODS和感染。结果:药物治疗总有效率96.5%。结论:运用整体观念早期发现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的存在,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IC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011年1月1563例颅脑手术病例临床资料,其中发生ICI102例,对可能导致ICI的多项因素(如手术性质、手术部位、手术持续时间、疾病种类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ICI发生率4.69%,开放性颅脑损伤ICI发生率7.94%,颅内肿瘤术后ICI发生率12.20%,高血压脑出血术后ICI发生率6.84%,开放性颅脑损伤及颅内肿瘤术后ICI发生率较闭合性颅脑损伤高(P〈0.05)。急诊手术ICI发生率为7.36%,常诊手术ICI发生率为4.5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2h、2h~4h及≥4h组ICI发生率分别为4.30%、6.97%、14.58%,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病种、手术性质、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是影响开颅术后IC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132例颅脑外伤死亡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死亡原因、总结诊治经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132例颅脑外伤死亡病例特点、诊治经过、死亡原因。结果原发严重脑损伤、恶性颅内高压、脑疝导致原发或继发中枢衰竭和失血性休克是病人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颅内血肿导致继发脑干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是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颅脑外伤早期急救及规范救治和并发症的正确防治是提高颅脑外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IC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011年1月1 563例颅脑手术病例临床资料,其中发生ICI 102例,对可能导致ICI的多项因素(如手术性质、手术部位、手术持续时间、疾病种类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ICI发生率4.69%,开放性颅脑损伤ICI发生率7.94%,颅内肿瘤术后ICI发生率12.20%,高血压脑出血术后ICI发生率6.84%,开放性颅脑损伤及颅内肿瘤术后ICI发生率较闭合性颅脑损伤高(P<0.05)。急诊手术ICI发生率为7.36%,常诊手术ICI发生率为4.5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2h、2h~4h及≥4h组ICI发生率分别为4.30%、6.97%、14.58%,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病种、手术性质、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是影响开颅术后IC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矿井、电力及建筑等行业工作者发生意外事故逐年增高,导致这类人群颅脑损伤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因患者佩带安全帽,其临床表现及损伤类型有其特点,相关文献少见,作者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58例戴安全帽头部外伤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药物、针灸及高压氧治疗外伤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353例颅底骨折并发周围性面瘫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药物、药物 针灸、药物 高压氧治疗,6个月后以Portmann简易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药物加针灸组、药物加高压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分别为91.2%、92.3%,均优于单纯药物组的80.4%(P<0.05);迟发型面瘫疗效优于早发型面瘫(P<0.05)。结论针灸及高压氧均能促进外伤后面神经的恢复,迟发型面瘫的预后优于早发型面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脑挫裂伤的短期及长期疗效,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大小骨窗的疗效差别。方法104例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ed craniectomy,DC)治疗,观察手术前后颅内压变化及头颅CT中线移位和基底池形态改变以判定减压术的短期效果;分析3个月后Glasgow outcome score(GOS)预后评分以判定减压术的长期效果;按骨窗范围大小分为大骨瓣组和中等骨瓣组,分析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后,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于270 mmH2O以下,P<0.05;术后第3天、第7天颅内压与术前颅内压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手术后颅脑CT显示的中线移位程度与基底池形态较术前CT均有明显改善,P<0.05;中等骨瓣组术后第3天颅内压较大骨瓣组为低,P<0.05;但第7天颅内压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伤后3个月随访结果:恢复良好50例(48.1%)、轻残16例(15.4%)、重残14例(13.4%)、植物生存3例(2.9%)、死亡21例(20.2%),而且统计分析得出中等骨瓣组预后优于大骨瓣组,P<0.05;大、中等骨瓣组的常见手术并发症急性脑膨出、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术后外伤性癫痫、切口疝、颅内感染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及改善CT影像学征象,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重残率,从而改善脑挫裂伤患者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早期进行中等骨瓣减压术的疗效优于大骨瓣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塞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36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性别分组探讨男性和女性白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异同.结果白塞病首发症状以口腔溃疡最为多见(66.7%).白塞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口腔溃疡(94%),外阴生殖器溃疡(81%),毛囊炎(61%),结节性红斑(53%),内脏受累并不少见,依次为消化道、眼、中大血管、心脏等.眼部受累男性多于女性,而且较重,其他临床表现无性别差异.多数患者对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明显的疗效.结论白塞病临床表现复杂,可累及多个系统,易被误诊.除眼部受累外,其他临床表现无性别差异.应对所有病例筛查结核感染的可能.治疗上对活动期、病情重者应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