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林添海  刘丰 《广州医药》2011,42(5):21-2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在不同剂量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短期内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ey)的影响.方法 选择33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和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治疗;在此基础上强化组17例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 1次/晚,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脑利钠肽(BNP)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4周为1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BNP和s ICAM-1水平、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BNP和s 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NP和s 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精神状态评分、精力评分、生理职能评分、健康状况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情感职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精神状态评分、精力评分、生理职能评分、健康状况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情感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BNP和s ICAM-1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高血压伴发症状的疗效、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149例高血压患者在原有降压西药不变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每次一袋,每天3次,治疗2周、4周后观察高血压常见伴发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的改善程度,监测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其中治疗至2周时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8.4%,舒张压下降7.7%,治疗至4周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16.0%,舒张压下降14.7%,收缩压、舒张压在两个观察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治疗后4周和2周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2周后降低血压的总有效率为90.1%,4周后总有效率进一步提高,为97.2%,与治疗2周相比,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各种伴发症状均明显好转,4周后症状进一步改善,虽然相比2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总有效率有继续升高的趋势。结论降压西药联合使用养血清脑颗粒,短期内可有效控制血压、明显改善高血压伴发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广东省1995年和2005年60岁以上心内科住院患者血脂异常情况,了解10年间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变化.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将广东省10个城市的16所三甲医院1995年和2005年心内科60岁以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样本(4 714人),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岁)分为60~69、70~79、80及以上3组.对所有患者血脂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05年血清TG、 TC、LDL-C平均水平低于1995年,60~69岁组最高,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均值逐渐减小(P<0.05).(2)2005年高LDL-C血症和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明显低于1995年(P<0.01),高TG血症、高TC血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95年和2005年高TG血症、高TC血症、高LDL-C血症女性患病率均明显高于男性(P<0.01);1995年和2005年各年龄组血脂异常的患病均以60~69岁、70~79岁组占比例大.结论 广东省60岁以上心内科住院患者10年间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均明显下降,且存在性别及年龄差异,应根据不同性别及年龄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变,导致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OP性骨折的发生与骨强度下降有关,而骨强度是由骨密度(BMD)和骨质量决定的.BMD约反映骨强度的70%,若BMD值低同时伴有其他危险因素会增加骨折的危险性,目前临床二采用BMD测量作为诊断OP、预测OP性骨折风险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BMD测量的方法较多,最常应用的是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其测量值也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OP诊断的金标准.基于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定,BMD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正常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于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减少;降低程度等于或大于2.5个标准差为OP;BMD降低程度符合OP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OP.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病(CVD)与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病,随着我国人口趋向老龄化,两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两种疾病常 伴随着老年患者。近年来不断有国内外学者针对两者关系进行了深人的探讨,尤其是心血管病中的冠心病、高血压病、慢性 心力衰竭等疾病与骨质疏松症的关联性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根据国内外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的各种文献,把两类疾 病的相关性加以阐述。表明CVD与OP有一定的相关性。目前国内外对各种心血管病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发病机制研究巳有 初步结果。其研究的不断深人和两者关系的进一步明确,对于探索两种疾病的防治药物等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