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智能下降(MMSE评分〈20分)14例(100%),尿失禁11例(78%);有6例患者HCT升高较明显,均值0.503±0.027;磁共振改变分白质弥漫性病变、皮质改变和神经核团改变3类,多合并存在;14例予改善循环治疗,9例予激素等治疗,好转率85%,未使用激素的5例皆好转。结论HCT升高可能是引起脑微循环障碍导致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原因之一,治疗上应严密监测患者该值的变化,监测和治疗的时间应不少于3-6个月;除常规高压氧治疗外,还应实施改善脑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DTI显示的FA值普遍减低,说明脑内长束纤维有脱髓鞘改变,激素的使用可能有一定作用,但治疗前最好进行DTI扫描,以便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症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治疗的120例TIA患者( TIA组)和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的血清Hcy 水平,根据Hcy水平进一步将TIA患者分为Hcy≥15.0μmol/L组和<15.0μmol/L组,随访1年,比较TIA及脑梗死事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IA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TIA组和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5.65±2.65)μmol/L和(16.88±3.67)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与脑梗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高Hcy、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cy、高血压、高血脂是TIA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5,OR=3.22,OR=4.15,P<0.05);Hcy≥15.0μmol/L的TIA患者1年内再发TIA和脑梗死、发作持续时间≥30 min的比例均明显高于Hcy<15.0μmol/L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Hcy与TIA复发次数、持续时间均密切相关,血清Hcy升高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Binswanger病患者认知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6例Binswanger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静滴,对照组患者给予胞二磷胆碱静滴,14天后采用MMSE量表和ADL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认知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MMSE量表改善总有效率为75%、ADL量表改善总有效率为67.86%,对照组患者MMSE量表改善总有效率为35.71%、ADL量表改善总有效率为32.14%。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Binswanger病能够较好改善患者认知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联合阿普唑仑口服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50例神经性耳鸣门诊或住院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卡马西平、阿普唑伦口服,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2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56%(14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无严重的或导致治疗中止的不良反应。结论该方法对神经性耳鸣疗效确切而安全,可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7月到潮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并遗留有神经功能缺损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发病4.5h内在本院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每天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肌注,并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只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并使用NIHSS评估治疗前、治疗7d及治疗14d时疗效。结果两组溶栓前的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对比有意义,经治疗后7d、14d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缺血性脑所致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阿托伐汀20 mg/d+丁苯酞软胶囊0.6/d)和强化组(阿托伐他汀40 mg/d),各30例,均治疗90 d。于治疗14 d、30 d及90 d检测2组肝、肾功能和肌酶,记录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90 d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评价血管狭窄情况;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后,联合组的NIHSS评分低于强化组(P0.05),2组血管狭窄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未出现肌酶升高,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6.66%,远低于强化组的33.33%(P0.05)。结论:常规剂量他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间综合征(Intermediate Sydrome,IMS)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胆碱能危象消失后、迟发性神经病变发生前,以脑神经支配的肌群及肢体近端肌群肌力减弱或麻痹为特征的临床征候群。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死亡,乃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死因之一。我院1998年1月至1999年10月共收冶有机磷农药中毒68例。其中8例发生IMS,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土瑾乙酸C-18位进行结构改造,筛选出具有高效、低毒、水溶性好等优点的新型免疫抑制化合物。方法:将C-18 位还原为醇羟基,通过缩合酰化反应引入苯环、呋喃环、吡啶环羧酸,得到土槿乙酸C-18醇酯衍生物。经 MTT 法对小鼠 T、B 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活性和对小鼠正常脾细胞毒性体外细胞实验筛选。结果:合成得到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土瑾乙酸C-18醇酯衍生物B1-B10,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经1H-NMR, 13C-NMR, HR-ESI进行结构确定,并测定了其体外免疫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其中衍生物B2、B6、B7对 T 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强于土槿乙酸, 衍生物B6、B7 对 B 淋巴细胞抑制活性明显强于土槿乙酸。尤其是大多数化合物对正常细胞作用很弱,远低于阳性对照药,呈现高效低毒特性。结论:土槿乙酸C-18醇酯衍生物,引入呋喃环,抑制 T、B 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加,引入具有共轭体系的呋喃环时活性更佳,并且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单用托吡酯治疗,观察2个月;对照组31例,单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2个月.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发作频度、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为85.3%,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