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寻求降低分娩并发症及围产儿发病率的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产科68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产妇病例资料并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68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观察组的剖宫产率、羊水过多、巨大儿发生率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产妇妊娠期健康体检,尤其对妊娠期合并糖尿病产妇要严格控制血糖代谢,是降低剖宫产率、围产儿发病率及分娩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尽管大家知道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带来诸多好处,但是由于现代生活方式使人们很容易久坐不动和暴饮暴食,很多人都觉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此,我们可以预测到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未来几年会显著增加。治疗手段的发展是否可抵消其对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影响?关于这方面的大量研究可被归为三大类:技术、生物和药理。技术手段专注于通过人工胰腺来输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这个系统的其中一部分已在使用中,这预示着这种手段可能在未来10年得到有效应用。至于生物手段,胰腺移植似乎不可能广泛应用,胰岛细胞移植也因为缺少合适的供体组织以及移植后的移植物生存率低而受到阻碍。然而,此领域已经有了很有意义的进展,而且其他研究表明,操纵其他类型的细胞取代胰岛β细胞,从长远看来可能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最后一类,药理学研究,看起来最有可能显著减轻2型糖尿病负担。近几年,研究专注于降低血糖,而且降糖药种类的增加也反映了研究速度的加快。在过去的几年,保护因高糖导致细胞损害的代偿途径也有报道,也有控制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的研究。饮食控制以及减肥手术的证据表明,通过重新设定新陈代谢可能可以有效的治愈糖尿病,而对于2型糖尿病在将来的治疗,选择性恢复能量代谢平衡的药理学药物研究是现在最令人兴奋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345例药物过敏反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们对 1995年~ 1999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5年间刊登的有关药物过敏反应个例报道 (不包括综述 )共 2 2 5篇 ,3 4 5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1 性别与年龄原文中未注明性别和年龄的 66例 ,余 2 79例中男 14 6例 ,女 13 3例 ,男女之比 1.10∶1,最小年龄 8d ,最大年龄 87岁 ,其中 2岁以下 3例 ,2~ 18岁 3 5例 ,19~ 60岁 194例 ,60岁以上 4 7例。2 用药途径以注射为主 ,共 2 0 8例 ,其中静滴或静注 184例 ,肌注 2 2例 ,皮下注射 2例 ,其次为口服共 12 3例 ,外用 7例 ,其它表 1 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种类及例数药物分类种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肿瘤坏死因子(TNF)-a拮抗剂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腔注射中临床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3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测定关节功能、X线分期、关节压痛和肿胀数、关节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CCP等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随机分组12例RA患者关节腔注射肿瘤坏死因子(TNF)-a拮抗剂(益塞普),25例RA患者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针剂(德宝松),两者经治疗后关节压痛和肿胀数、关节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CCP等各项指标明显下降,疗效认可。结论近年来,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TNF)-a拮抗剂对以RA为主的炎性关节病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证实,并且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并且未发现不良反应,耐受性好。但目前观察病列数及时间有限,随着观察例数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统计将更有意义。对评价TNF-a拮抗剂长期的安全性和耐药性,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5.
头孢噻肟钠皮试液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头孢噻肟钠皮试液稳定性。方法:采用经典恒温加速试验法及留样观察法,考察头孢噻肟钠皮试液外观、pH值及紫外光谱的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噻肟钠的含量。结果:恒温加速试验25℃时预测其有效期为3d;留样观察试验装置1周,药品降解9.8%。结论:本品稳定性较差,室温避光保存不宜超过3d。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腔注射中临床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3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测定关节功能、X线分期.关节压痛和肿胀数、关节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CCP等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随机分组12例RA患者关节腔注射肿瘤坏死因子(TNF)-a拮抗剂(益塞普),25例RA患者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针剂(德宝松),两者经治疗后关节压痛和肿胀数,关节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CCP等各项指标明显下降,疗效认可。结论近年来,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对以RA为主的炎性关节病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证实,并且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并且未发现不良反应,耐受性好。但目前观察病列数及时间有限,随着观察例数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统计将更有意义。对评价TNF-α拮抗剂长期的安全性和耐药性,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