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草药半边旗提取物5F(Ent-11a-hydroxy-15-oxo-kaur-16-en-19-oic-acid,5F)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0、5、10、20、40μg/m L)的5F分别处理3种不同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以及SK-BR-3),用CCK-8法检测5F对不同乳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5F处理后的各乳腺癌细胞株的凋亡率;检测不同浓度的5F处理后的乳腺癌细胞内ROS的水平。结果 5F可抑制MDA-MB-231、MCF-7、SK-BR-3三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其抑制效果与5F的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经5F作用24 h后,MDA-MB-231细胞、MCF-7细胞及SK-BR-3细胞的凋亡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5F作用于乳腺癌细胞株,ROS相对含量均较未处理组降低,且随5F浓度升高ROS水平降低越明显(P<0.05)。结论 5F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其抑制效果与5F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5F能降低细胞内ROS的生成水平,并呈现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β-catenin、cyclin D1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与ER、PR、HER-2表达及临床分期和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98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外科手术切除标本110例,分别检测乳腺癌组织的β-catenin、cyclin D1、ER、PR、HER-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相互关系及与肿瘤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10例乳腺癌标本中,61.82%癌组织β-catenin正常表达,38.18%异位表达;60%呈cyclin D1 过度表达.乳腺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cyclinD1过度表达有显著的正相关性.β-catenin 的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ER、PR的表达负相关,而与Her-2表达无相关.cyclin D1的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ER、PR的表达负相关,而与Her-2表达无相关.结论:β-catenin 的异常表达激活cyclin D1 的过度表达,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在乳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可成为临床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283例为研究组,同期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500例为对照组,分析甲状腺自身抗体是否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将甲状腺癌患者按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比较两组间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差异.结果 多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与甲状腺癌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物较小、TGAb升高和TSH升高.伴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TCAb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 TGAb可能是与甲状腺癌相关的预测因子,在甲状腺癌患者中增高提示淋巴结转移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非哺乳期乳腺外周慢性炎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35例非哺乳期乳腺外周慢性炎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无明显发热和局部乳房红肿表现,术前15例诊断为乳腺癌,20例乳腺癌未排除,伴乳房疼痛20例,合并免疫功能下降13例。17例既往有哺乳期乳腺炎病史,与其他患者相比,此组患者年龄较轻,多伴有疼痛症状,较少合并免疫功能低下。14例行空芯针穿刺,12例确定为慢性炎症。27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乳腺慢性炎症、乳腺组织坏死并慢性炎症、肉芽肿性乳腺炎和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方法包括病灶完整切除,创面开放引流或置管冲洗,患者均痊愈。结论外周非哺乳期乳腺慢性炎症易与乳腺癌混淆,空芯针穿刺活检是确诊本病的有效手段。与传统术式比较,对有感染灶残留的病灶切除后置管冲洗引流可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GN方案(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作为二线新辅助化学治疗方案,用于TAC治疗方案(多西他赛、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耐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6例经2—4周期TAC方案化学治疗反应不佳的LABC患者,采用GN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第1、8日;长春瑞滨25mg/m^2静脉滴注,第1、8日。每21日为1周期,2周期后评定疗效,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病情稳定或进展的患者停止化学治疗,缓解的患者继续行化学治疗至最多6周期,所有患者化学治疗结束2周后行手术切除。结果:26例患者共完成83周期化学治疗,平均3.2周期。其中完全缓解2例(8%),部分缓解10例(38%),病情稳定9例(35%),进展4例(15%),其中1例(4%)患者获得病理完全缓解。总反应率46%(12/26)。4例(15%)患者成功实施保乳手术,无1例患者需植皮。主要毒副反应为Ⅰ-Ⅱ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黏膜炎和周围神经毒性。结论:GN方案可作为二线新辅助化学治疗方案,用于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LABC患者,临床反应率较好,耐受性尚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甲基硒酸(methylseleninic acid,MSA)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化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SA联合紫杉醇、阿霉素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共培养,分别应用CCK-8实验检测化疗药物单药和联合MSA用药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并通过计算合用指数,探讨MSA对化疗药物疗效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不同浓度化疗药物联合MSA后细胞增殖率较单用化疗药物组均下降,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提示MSA与化疗药物具协同作用;紫杉醇联合MSA时G2/M期细胞较单药明显增多(P<005),阿霉素联合MSA时S期细胞较单药明显增多(P<005),提示MSA增强了抗肿瘤药物诱导的肿瘤细胞周期阻滞效应;与单用同一浓度的同一化疗药物相比,10 nmol/L紫杉醇联合35 μmol/L MSA后细胞凋亡率由41.1%上升至59.3%(P<005),0.5 μmol/L阿霉素联合35 μmol/L MSA后细胞凋亡率由30.2%上升至51.9%(P<0.01),提示MSA增强了抗肿瘤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效应。结论:MSA能增强化疗药物阿霉素和紫杉醇对三阴乳腺癌细胞的抗肿瘤效果,其机制之一可能是增强了抗肿瘤药物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效应。  相似文献   
8.
吴珏堃  唐勇  刘威 《广东医学》2012,(21):3267-3270
目的观察人鼻咽癌及癌旁组织中SIAH2表达的变化,探讨SIAH2在鼻咽癌及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20例鼻咽癌及癌旁石蜡包埋组织中SIAH2的表达情况,Westernblot检测40例鼻咽癌及癌旁组织中SIAH2的蛋白表达情况,Real time PCR检测上述标本中SIAH2 mRNA的表达并比较3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鼻咽癌组织中SIAH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鼻咽组织中SIAH2蛋白表达量(P<0.05);鼻咽癌组织中SIAH2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鼻咽组织中SIAH2 mRNA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 SIAH2过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通过将SIAH2作为靶点可为防控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时监测技术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再次甲状腺手术患者在全麻手术中使用喉返神经探测仪进行实时喉返神经监测(IONM),术中分离显露喉返神经,并以神经刺激探针探测证实喉返神经在甲状腺后段行程及功能状态以保护其免受损伤,评估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和声带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探测喉返神经107条,均成功显露。4例术前已证实有单侧声带麻痹的患者,术中探查该侧喉返神经证实3例被离断,另有1例被结扎,经松解后喉返神经肌电信号恢复,术后声带功能恢复。2例(3.64%)完整显露喉返神经的病例,手术结束前肌电信号消失,术后出现暂时性声带麻痹,均于2个月内恢复。结论使用喉返神经探测仪利于显露和保护喉返神经,有助于发现导致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并能较好地预测术后声带功能恢复的情况,减少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值得在再次甲状腺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改良后保留单侧腺体上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式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比较了两种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改良后保留单侧腺体上极术式(Ⅰ组59例)和传统的保留双侧甲状腺背侧组织术式(Ⅱ组54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初次手术时间基本相同,但Ⅰ组患者的失血量、二次手术时间、喉返神经损伤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Ⅱ组。此外,Ⅰ组无术后血肿,Ⅱ组出现3例(5.56%)术后血肿。Ⅰ组2例(3.39%)和Ⅱ组4例(7.40%)出现短暂的低钙血症。【结论】在失血量、二次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方面,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保留单侧腺体上极的术式比保留双侧甲状腺背侧组织术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