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OCM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创伤小、恢复快,理论上可降低DVT的发生率,但目前尚缺乏术后早期影像学检查判定DVT发生率的确切报道。目的:对行OCM入路微创小切口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术后常规深静脉造影检查,以明确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指导临床血栓预防。方法:行单侧OCM入路微创小切口THA患者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28-90岁,平均(63.4±16.4)岁;BMI为21.2-29.8 kg/m2,平均(24.9±2.42)kg/m2;其中股骨头坏死9例,股骨颈骨折7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6例,髋关节骨关节炎3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术后行利伐沙班及气压泵治疗。评估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肢体长度差异、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1、3 d)、术中和术后出血情况、术中和术后输血情况。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及所有患者术后3-5d行双下肢深静脉造影,以明确DVT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切口长8-10 cm,平均(8.5±0.6)cm;手术时间为65-125 min,平均(82±13)min;术中出血量为100-350 ml,平均(225±72)ml;术后引流量为120-905 ml,平均(457±218)ml,共4例患者输血。所有患者术后当天即可进行主动屈髋锻炼,双下肢长度差异均〈1 cm,术后1、3 d的VAS评分分别为0-6分,平均(2.5±1.4)分和0-4分,平均(1.9±1.2)分,所有患者术后2-3 d即可站立或行走。术前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2例发现患侧下肢DVT,术后深静脉造影检查仍提示同侧DVT,其余25例患者术后仅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提示健侧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结论:采用OCM微创小切口手术入路THA可明显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尤其高发于运动员人群。ACL损伤后常导致膝关节结构的不稳定,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易发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目前认为引起ACL损伤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内在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但其损伤的确切机制还不是很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ACL损伤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和基因易感性,故遗传因素作为一个引起ACL损伤的内部危险因素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旨在针对目前引起ACL损伤的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隐性失血量,并分析影响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8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中女42例,男6例;年龄29~79岁,平均年龄65岁。通过Gross方程,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计算患者的总失血量,减去显性失血量后得隐性失血量。分析年龄、性别、诊断、身高、体重、BMI、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者以及止血带时间、手术时间与隐性失血的相关性。结果术中出血量为(541±271)mL(200~1700mL),术后引流量为(479±249)mL(50~1010mL),显性出血量为(1020±327)mL(440~2 220 mL),总失血量为(1 963±734)mL(92~3 926 mL),隐性失血量为(942±692)mL(-502~2 716 mL)。因此,隐性失血占总失血的48.0%。隐性失血与身高、体重都有明显正相关,但与BMI没有明显相关性,另外,隐性失血还与术后引流量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约占总失血量的一半,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且术后引流量少时更不能忽视隐性失血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8岁。因打篮球扭伤左膝,伤后2个月,在外:行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可吸收挤压螺钉(Smith & Nephew公司,美国)固定。手术6周后,佩戴卡盘式膝关节固定支具下地进行功能康复;术后4个月可进行快走、慢跑等低强度运动。手术后近5个月一次慢跑中突然出现关节剧痛,感觉有异物卡住关节不能伸直,并在之后的2h关节出现明显的肿痛感。摄X线片检查,未见明显的骨质异常,也未见游离体。再行MR检查,ACL股骨隧道区见挤压螺钉位置不佳,且断裂存留部分卡于骨隧道内(图1),关节腔内髌上囊区有断裂的螺纹状游离物(图2)。结合ACL重建术的病史,考虑为ACL损伤重建术后挤压螺钉固定位置不佳,致挤压螺钉疲劳断裂引起的游离体。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内侧盘状半月板的诊断与治疗2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2例膝关节内侧盘状半月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发现内侧盘状半月板的症状类似于普通的内侧半月板损伤,不容易根据症状加以鉴别。X线片示患者膝关节骨性结构发育基本正常,但胫股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大于胫股关节外侧间隙。MRI有特异性表现:矢状位可见三角形股骨内髁截面上有很肥厚的盘状半月板,冠状位可见内侧半月板体部较宽,可到髁间棘髁间窝位置。关节镜是诊断膝关节内侧盘状半月板的金标准和最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关于韧带移植物问题,重建手术时机、优劣性已经被讨论很多,关于交叉韧带重建的固定也是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薄弱环节。现交叉韧带重建固定技术通常根据医生的经验、移植物的选择和手术技术等确定。移植物固定可以使用界面挤压螺钉、钮扣、垫片、骑缝钉、横钉、聚乙烯带、缝线桩等。本文就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固定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分析他们的优缺点和发展史。  相似文献   
7.
生物型髋关节假体涂层脱落的临床分期和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于生物型髋关节长期的生物学效应是未知的.探讨生物型髋关节假体涂层脱落的原因和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方法:自2002年10月至2009年2月,对5例生物型髋关节假体涂层脱落进行分析,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男3例,女2例;年龄55~68岁.术中取出假体进行分析,探讨涂层脱落发生的原因.对照组为翻修术取下的正常假体(10例).使用组织形态学观察断面的表面形态和微结构,并用电子数显外径千分尺测量碎片厚度,维式硬度计测量涂层的维式硬度(HV),以及Push-out试验测量界面抗剪切强度.对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组织形态学观察有区别.2例HA涂层脱落患者涂层厚度分别为112、138μm;维氏硬度分别为5 843、4 524 Hv;抗剪切强度分别为12.4、11.6 MPa.3例钛珠涂层脱落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分别为82、88及87分.结论:多种原因可同时导致假体涂层脱落,但临床上碰到的涂层脱落的病例多与假体质量有关,现有各种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涂层与假体之间的结合强度,从而预防涂层的早期脱落.  相似文献   
8.
蒋旭  孙立胜  史冬泉  蒋青 《山东医药》2011,51(26):17-19
目的构建含人生长分化因子5(GDF5)基因启动子表达载体pGL3-GDF5,为研究GDF5在骨骼、肌肉发育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扩增人GDF5基因启动子序列,克隆至pGL3-Basic表达载体并转化入大肠杆菌DH10b,双酶切鉴定并测序。结果 PCR扩增后的产物在约854 bp处出现明显的特异性条带,酶切鉴定结果与理论预测值一致,测序未出现碱基突变。结论成功构建了含GDF5基因启动子的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9.
南京地区国人股骨头头颈直径比例的影像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X线片确定南京地区国人股骨头头颈直径比例的正常值.方法 选择468例无髋部症状的生活在南京及周边地区的成年中国人,男313名,女155名;年龄17~82岁,其中≤20岁13名,21~30岁88名,31~40岁123名,41~50岁104名,51~60岁102名,61~70岁24名,≥71岁14名,平均年龄42.4岁.摄标准骨盆正位X线片,应用Digimizer软件测量左、右侧股骨头最大直径与股骨颈最小纵径,并分别计算比值.将计算结果与西方人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股骨头头颈直径比例1.33~1.69,平均1.48±0.09.≤20岁者1.46±0.09,21~30岁者1.48±0.09,31~40岁者1.47±0.10,41~50岁者1.46±0.09,51~60岁者1.49±0.10,61~70岁者1.48±0.08,≥71岁者1.49±0.10.不同性别、侧别及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南京地区国人股骨头头颈直径比例(左侧、右侧分别为1.48±0.09、1.48±0.10)与欧洲人数据(左侧、右侧分别为1.43±0.09、1.44±0.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南京地区国人股骨头头颈直径比例不存在性别、年龄及侧别差异.国人数据与欧洲人不同与种族的解剖差异有关.正常人群的股骨头头颈直径比例可能对某些髋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measure the femoral head-neck ratio among Chinese adults in Nanjing to explor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468 Chinese without hip symptoms were chosen randomly. There were 313 males and 155 females. 13 cases were less than 20 years old, 88 cases were from 21 to 30 years old, 123 cases were from 31 to 40 years old, 104 cases were from 41 to 50 years old, 102 cases were from 51 to 60 years old, 24 cases were from 61 to 70 years old, 14 cases were more than 71 years old. The mean age was 42.4 years old (ranged from 17 to 82 years old).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the femoral head and the minimum vertical diameter of femoral neck length on both sides were measured by Digimizer software in the standard anteroposterior pelvis film. The femoral head-neck ratio (FHNR) wa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western. Results The normal FHNR of Chinese in Nanjing was 1.48 ± 0.09 (1.33-1.69). FHNR was 1.46±0.09 in Chinese aged less than 20 years old. It was 1.48±0.09 in Chinese aged from 21 to 30 years, and 1.47±0.10 in those aged 31-40 years, 1.46±0.09 in 41-50 years, 1.49±0.10 in 51-60 years,1.48±0.08 in 61-70 years, 1.49±0.10 in those more than 71 year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the left and right side or the different age group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estern and Chinese in Nanjing. Conclusion FHNR measurement has not variation with regard to sex, age and side. It may be useful to understand some kind of the hip diseases.  相似文献   
10.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一灾难性并发症,采用间隔垫技术有利于保存膝关节腔间隙、维持膝周部软组织平衡和促进术后患膝功能恢复。该文就间隔垫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