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
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无论原发或继发性,目前多认为与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关,因此,从调节机体免疫状态入手治疗可能是解决  相似文献   
2.
作者每隔一天给麻风患者反复注射深黄色奈瑟氏菌(Neissria Perflava,Duton)的甘氨酸溶解物(一种使实验动物非特异地促进碳粒吞噬作用的制剂),试图刺激其细胞免疫。在7例瘤型麻风中,3例无改善,于7~12个月后放弃治疗;2例迅速进步约18个月,但以后复发;1例疗效快速并持久,且光田氏试验转为阳性反应。对以上疗效不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递增剂量的卡介苗作皮内注射,由1:100稀释度0.1毫升起始,每14天增加剂量,直至达到1:10稀释度0.1毫升的最大剂量。除有一部分注射处发生坏死性结节以外,全部患者都很好地耐受治疗。作者认为所有的患者都显示出有一定细胞免疫刺激作用。7例瘤型麻风的光田氏反应转为阳性,但组织病理学检查明显转为界线类反应。6例界线类麻风临床和细菌学获迅速进步,甚至神经损害征候在5例中有4例也好转。在用卡介苗治疗的全部10例瘤型麻风中,2人发生中等度的结节性红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酮康唑口服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82例,对红色毛茵引致之体癣和股癣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应用14C-缬氨酸掺入实验反映T淋巴细胞转化过程中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全血培养于37℃ 32小时,收获前24小时加入14C-缬氨酸1微居里,滤膜法收获细胞,液体闪烁测量. 测定了麻风病人瘤型26例、结核样型20例.结果显示两型麻风病人的淋巴细胞被掺入的放射性均比26例正常人的显著降低.反映了病人的细胞免疫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6.
对于确实有效的麻风化疗而言,其二大障碍是:耐药变异菌株的产生和虽经长期治疗患者组织中仍有药物敏感菌残存。前者导致继续治疗时的复发,后者使化疗停止后有复发的危险。麻风化疗(THELEP)计划设计委员会曾于1976年4月在日内瓦开会,为了使瘤型麻风治疗方法获得重大改进,认为有二个急需着力研究的方面:一是寻找更有效地使用现有药物的方法,二是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抗菌药物;此外,对下述三个方面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即:非瘤型麻风的化疗、麻风的化学药物预防以及研制治疗与控制麻风性结节性红斑的新药。麻风化疗设计委员会提出下列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超氧化物岐化酶霜剂治疗7种皮肤病(寻常痤疮、雀斑、单纯糠疹、黄褐斑、酒渣鼻、脂溢性角化症、继发性色素沉着),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胸腺素(Thymosin)是胸腺分泌的几种多肽激素的总称,和机体免疫机能密切相关。外源性胸腺素临床应用的研究,是近年来开始探索的新课题,国外一般使用小牛胸腺素。1979年我们用国产由猪制备的胸腺素组分5(Thymosin fraction5,即纯化  相似文献   
9.
病例周××,男,52岁,1979年11月23日入院。患者于1978年3月起病,由双侧足踝开始发生上行性非压陷性水肿,伴关节酸痛,不发热;3个月后面、颈、上胸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发病后用中药治疗未获效,损害持续几个月后自行缓慢隐退。1979年初自觉肌力明显减退,活动困难,声嘶,曾在某地住院诊疗,经三角肌活检确诊为“皮肌炎”,用强的松治疗好转,出院后因农村诊疗不便等原因,治疗时断时续。4月开始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幅员辽阔,地处温带和亚热带,自然条件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因而真菌病发病率很高,不仅浅部真菌病为常见、多发病,深部真菌病也经常发现,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应用以来,导致条件性致病菌发生系统感染日趋增多。本文就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讨论如下: 一、诊断:真菌病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临床表现依病种而异,实验室诊断为确诊依据。在真菌病,致病真菌的检查对诊断极重要,其基本方法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