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EGFR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通过高通量测序法行外周血EGFR检测,分析有无EGFR突变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分型和分期以及药物治疗后病情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年龄组的EGFR突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的EGFR突变率高于不吸烟组(P〈0.05)。不同病理分型及分期肺癌的EGFR突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无突变组服药后进展率高于EGFR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GFR突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吸烟、病理分型及分期有关,EGFR突变者服药后疗效高于无突变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氨磷汀对胃肠道肿瘤化疗药物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改善作用。方法将行FOLFOX6方案化疗的8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氨磷汀组(给予奥沙利铂前静脉注射氨磷汀,n=43)和对照组(不予氨磷汀,n=43)。每2个周期评估神经毒性。结果经过8个周期化疗后,氨磷汀组患者3~4级神经毒性发生率(4.9%)较对照组(16.3%)有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氨磷汀组患者化疗后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53.75±2.96)m/s和(54.94±2.98)m/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16±3.13)m/s和(5.05±3.02)m/s,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疗近期有效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451)。结论氨磷汀对奥沙利铂化疗所致神经毒性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且不影响化疗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明确咯萘啶(PND)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ADM耐药性的药效基础上,初步探索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单用阿霉素(ADM)和联用咯萘啶(PND)对人乳腺癌敏感细胞MCF-7和耐药细胞MCF-7/ADM的抑制作用,得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计算耐药倍数和逆转倍数。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Fas和Caspases-3蛋白表达。结果ADM对MCF-7和MCF-7/ADM的IC50分别为1.399 μg/mL和43.885 μg/mL,耐药倍数为31.4倍。PND(0.5 μg/mL)联合ADM作用MCF-7/ADM的IC50为3.246 μg/mL,逆转倍数为13.5倍,并能提高耐药MCF-7/ADM中Fas和Caspases-3蛋白表达。结论PND能够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ADM耐药性,通过上调膜蛋白Fas表达,增加MCF-7/ADM对ADM的敏感性,从而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对晚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入组,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应用FOLFIRI方案化疗,观察组加艾迪注射液。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21 d为1个疗程,观察其调节性T细胞比例,IL-2、INF-γ.IL-6、TGF-β、IL-10、IL-17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晚期大肠癌患者给予艾迪注射液联合后,治疗组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CD25+T调节细胞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统计意义(P<0.01),外周血IL-2、IL-17、INF-γ含量明显增加(P<0.01),而TGF-β、IL-10、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艾迪注射液可影响晚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功能,从而调节其免疫功能,避免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过CIK细胞治疗的58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16+ CD 56+和CD3+CD16+ CD 56+细胞的表达水平;42例患者治疗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治疗过程中监测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果: 患者CIK细胞培养液体取样标本中CD3+总T淋巴细胞、CD3+CD4+T辅助淋巴细胞以及CD3+CD8+T抑制淋巴细胞的亚群水平分别为(8279±11.98)%、(30.32±11.23)%和(49.10±11.65)%,CD4+/CD8+的比值为0.67±0.34,而CD3-CD16+CD56+NK细胞和CD3+CD16+CD56+CIK细胞亚群水平分别为(16.58±11.83)%和(13.74±8.66)%。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患者外周血中CD3+总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CD3+CD8+T抑制淋巴细胞亚群和CD3+CD16+ CD 56+CIK细胞亚群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D3-CD16+ CD 56+NK细胞亚群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经过CIK细胞治疗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关系均得到很好的改善(P<0.05)。自体CIK细胞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均可控制。 结论: 自体CIK细胞治疗增强了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6.
苦参注射液配合化疗对大肠癌的疗效及血液学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苦参注射液配合肿瘤化疗对大肠癌的疗效及血液学毒性.方法 将55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苦参注射液配合FOLFOX方案化疗,对照组27例,单纯用FOLFOX方案.2周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化疗有效率(CR+PR)为50.00%,对照组为40.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学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均有下降(P<0.05),但对照组WBC、Hb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大肠癌可提高疗效,减轻血液学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农巧红 《吉林医学》2015,(10):2045-2047
目的:通过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对晚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入组,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应用FOLFIRI方案化疗,观察组加艾迪注射液。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21 d为1个疗程,观察其调节性T细胞比例,IL-2、INF-γ.IL-6、TGF-β、IL-10、IL-17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晚期大肠癌患者给予艾迪注射液联合后,治疗组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CD25+T调节细胞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统计意义(P<0.01),外周血IL-2、IL-17、INF-γ含量明显增加(P<0.01),而TGF-β、IL-10、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艾迪注射液可影响晚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功能,从而调节其免疫功能,避免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剂(AIs)耐药的激素受体阳性(HR+)绝经后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他莫昔芬治疗AIs耐药的30例HR+绝经后MB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终点为缓解率(RR)、临床获益率(CBR)、疾病进展时间(TTP)和安全性。结果:30例患者中,CR 1例,PR 9例,SD 15例,RR为33.3%,CBR 为50%,中位TTP 6.1个月。23例骨和/或软组织转移患者中,RR为34.8%,CBR为52.2%,中位TTP 7.3个月;7例肝脏和/或肺部转移患者中,RR为28.6%,CBR为42.8%,中位TTP 4.8个月(P=0.019)。不良反应多为面部潮红、阴道干燥、白带增多、阴道出血、恶心、呕吐、腹泻等,均为I、II级。结论:他莫昔芬治疗AIs耐药的HR+绝经后MBC患者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长春碱类药物外渗性皮肤坏死的治疗探讨和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 30年来癌症发病率一直呈上升的趋势 ,内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新的化疗药物的不断出现 ,对有些肿瘤已取得良好的疗效。但肿瘤化疗药物或细胞毒性药物会引起各种毒副作用 ,据统计局部皮肤毒性反应占抗癌药所致各种反应的 2 %~ 5 % [1] ,其中长春碱类、蒽环类、烷化剂等药物 ,可致渗出性坏死及 (或 )疱疹 ,是肿瘤化疗学家所面对的最严重的皮肤并发症之一。下面我们总结报告长春碱类药物外渗所致局部皮肤坏死的治疗体会 ,结合文献进一步阐述和复习相关知识。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男 2例 ,女 1例 ,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1(STK1),探讨其早期诊断、复发转移和治疗疗效的预测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增强发光(ECL)点印迹法定量检测20例术前及术后化疗期结直肠癌患者STK1;同期定量检测外周血CEA;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结直肠癌患者20例,STK1浓度为1.935±2.068pM;健康人群15例,浓度为0.59±0.29 pM;P=0.009,结直肠癌患者中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结直肠癌全组中STK1阳性率40%(8/20),健康人群中0%(0/10),P=0.005,有统计学意义;STK1灵敏性40%,特异性100%,阳性预测价值100%.结直肠癌术前患者中STK1阳性率66.67%(6/9),与健康人群比较,P=0.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与结直肠癌Ⅳ期正在化疗期患者18.18%(2/11)比较,P=0.028,有统计学差异;与术前患者CEA 0%(0/9)比较,P=0.031,有统计学差异.20例结直肠癌全组中,CEA阳性率20%(4/20),低于STK1阳性率(40%).结论:STK1浓度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其阳性率在术前患者中最高,化疗期患者中较低;提示STK1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复发转移以及治疗疗效的预测方面可能较CEA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