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制作大鼠永久性脑梗死模型,腹腔注射L-丝氨酸,测定梗死侧大脑皮质L-丝氨酸与D-丝氨酸含量的变化,为应用L-丝氨酸辅助治疗脑梗死提供方法学上的依据。方法:利用邻苯二甲醛及N-乙酰半胱氨酸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脑组织中L-丝氨酸与D-丝氨酸含量。结果:流动相A为82%0.1 mol·L-1磷酸盐缓冲液,流动相B为18%甲醇条件下,L-丝氨酸与D-丝氨酸得到很好的分离;腹腔注射L-丝氨酸1 h后,梗死侧脑皮质L-丝氨酸含量迅速增加,2 h即达高峰[(6.85±0.30)μmol·g-1],为正常脑组织的4倍以上,12 h时仍是正常的2倍以上水平[(3.56±0.22)vs(1.52±0.04)μmol·g-1];D-丝氨酸水平升高缓慢,升高幅度低,6 h时达高峰,为正常的2倍多[(0.75±0.05)vs(0.32±0.01)μmol·g-1]。结论:腹腔注射L-丝氨酸能快速升高梗死侧大脑皮质L-丝氨酸水平,对D-丝氨酸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L-丝氨酸对大鼠永久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治疗剂量及有效治疗时间窗,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MCAO)模型,腹腔注射L-丝氨酸,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测定和尼氏染色法,观察L-丝氨酸的治疗剂量效应(56 mg/kg、168 mg/kg和504 mg/kg治疗组)和治疗时间窗(1 h、3 h、6 h、12 h和24 h治疗组);并测定丝氨酸消旋酶抑制剂对L-丝氨酸疗效的影响。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观察缺血区血供及L-丝氨酸对缺血区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结果: 与pMCAO组相比,L-丝氨酸于pMCAO后3 h使用,168 mg/kg和504 mg/kg两个剂量都能较好地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减少脑梗死体积,抑制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丢失。在治疗时间窗的研究中,L-丝氨酸在pMCAO后6 h内治疗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12 h及以后使用,神经保护作用不明显。丝氨酸消旋酶抑制剂不改变L-丝氨酸的疗效。脑缺血30 min时注射L-丝氨酸可明显增加缺血区局部脑血流量,并且这一作用不受甘氨酸受体阻断剂士的宁的影响。结论: L-丝氨酸对永久性脑梗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增加缺血区皮质的血供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