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超融合架构技术以及在医疗行业现代化数据中心应用场景,分析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面临的困难及超融合架构应用可行性,阐述具体实践以及建设成果,指出超融合架构应用能够提升信息系统安全水平,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社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与健康教育措施。方法对2011年8月到2012年8月来我院内接种门诊进行免疫接种的7500名1—6岁儿童接种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在社区内大力宣传健康教育知识,让家长了解流脑、乙脑、甲肝、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结核病、水痘、感染性腹泻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以及危害性。家长基本掌握了相关免疫接种知识,该社区7500名儿童中除了89名儿童因疾病等其它因素推迟了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泻病疫苗接种时间之外,其余均按时接种流脑、乙脑、甲肝、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高达98.8%。本社区内未出现一例传染病。结论通过科学、正确的健康教育,能够让儿童家长了解更多的关于免疫接种的知识,让他们能够依照国家规定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让儿童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通过健康教育的开展,还能够提升广大民众的健康意识与自我保健意识,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减少传染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4.
摘要:目的了解丽水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多黏菌素耐药情况及其耐药机制,为临床CRE抗感染治疗和防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丽水市中心医院 2010- 2018 年临床分离的CRE菌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 分析菌株的克隆群,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和多黏菌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利用PCR法检测碳青霉烯耐药基因和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I及其周围基因结构,并测序确认。以转化或接合试验分离纯化耐药质粒,利用复制起 始子分析法鉴定质粒类型,纯化提取质粒并以二代测序(NGS)验证。结果共分 离CRE菌株223株,其中多黏茵素MIC≥4μg/mL的耐药菌11 株,且均为blaNpm基因阳性。多黏菌素耐药菌中8株为mcr-I阳性且均呈低水平耐药(4 μg/mL≤MIC≤ 8 μg/mL)。4株菌获得mcr-1基因阳性的接合/转化子,其中Inc[2 .IncX4型质粒各2例,mcr-1 基因分别位于ISApl1-mcr-1-PAP2和ParA-hyp-hyp-mcr-I-PAP2结构。结论丽水地区 CRE茵株对多黏茵素耐药主要呈mcr-l阳性并呈低水平耐药,首次发现blaNpy和mcr-l双阳性的多黏菌素耐药性CRE菌株,需加强对其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找出2009-2011年卫生监督投诉举报重点、难点及发展趋势。方法对2009-2011年上海市松江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投诉举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医政监督占三年投诉举报构成比的63.9%,其中无证行医在各条线构成比中占第一位为49.6%。无证行医查实率逐年下降(线性χ2=51.527,P=0.000)。办理结果中不予处理构成比逐年上升(线性χ2=4.251,P=0.039)。结论医政监督是未来卫生监督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无证行医是投诉举报的重点,也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难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在山丘地区杀灭钉螺效果。方法在石台县山丘地区选择沟渠和坡地等有代表性的有螺环境,分别采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喷粉(50g/m2)不清理环境施药和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喷洒(2g/m2)法分别进行清理环境和不清理环境施药灭螺,于施药后3、7、15天观察钉螺死亡情况。结果在沟渠环境中,灭螺后3d、7d、15d,粉剂灭螺效果显著高于可湿性粉剂不清障喷洒灭螺效果(χ2=20.8362~77.8524,P<0.005),与可湿性粉剂清障喷洒灭螺效果无显著差异(χ2=0.1542~3.2426,P>0.05);在坡地环境中,灭螺后3d、7d、15d,粉剂灭螺效果均显著高于可湿性粉剂不清障喷洒和清障喷洒灭螺效果(χ2=60.3545~212.8355,P>0.005)。结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喷粉灭螺效果在不清障的情况下与可湿性粉剂喷洒灭螺效果相当,但在清障的情况下其效果显著高于可湿性粉剂喷洒灭螺,且适用于水源缺乏地区灭螺,因此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淋巴管结扎和不同肠内营养对肠道通透性、系统炎性反应和肺损伤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大鼠胃造瘘术后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普通肠内营养组、谷氨酰胺(Gin)肠内营养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肠内营养组和假手术组.前4组根据淋巴管是否结扎又各分为结扎和不结扎组.共9组.每组8只。所有肠内营养组均经胃造瘘给予等氮(1.8gN·kg-1·d-1)等热卡(1046kJ·kg-1·d-1)的营养支持,7d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他8组实施肠道缺血60min,结扎组在缺血前同时进行淋巴管结扎:然后继续原营养再灌注3d。在胃造瘘术后第5、7和9天测定肠道通透性(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浓度值.L/M):术后第11天取血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内毒素、细胞因子及ALT、AST的水平:取小肠黏膜检测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取肺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NO和NO合酶(NOS)浓度及细胞凋亡指数。结果肠道缺血60min可引起肠道损伤;缺血后第1天,各组L/M均显著增加(P〈0.05);缺血后第3天L/M明显下降(P〈0.05),其中Gin肠内营养组和(ω-3PUFA肠内营养组已恢复至接近缺血前水平(P〉0.05).且淋巴管结扎组L/M明显低于不结扎组(P〈0.05)。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与普通肠内营养和正常饮食组比较,Gln肠内营养组和ω-3PUFA肠内营养组血清内毒素和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降低.小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明显增高(P〈0.05);且淋巴管结扎后效果更为明显(P〈0.05)。予以Gln或(ω-3PUFA肠内营养以及淋巴管结扎后,肺组织MPO、NO、NOS及细胞凋亡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结论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肺等远隔组织损伤及系统性炎性反应可能与肠淋巴液中的某些因子有关.阻断“肠-淋巴途径”和(或)补充Gln和ω-3PUFA的肠内营养可以降低缺血引起的肠道通透性增加.降低循环内毒素水平.增加肠黏膜的厚度.减轻系统炎性反应和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8.
PACS与HIS融合组成医院信息系统,附属医院信息系统与校园网无缝连接形成校园网体系,三者都是"军字一号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就PACS在校园网中的作用与地位,如何与校园网有机融合以及融合中的技术关键与要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上海市宝山区人口变化特点提出公共卫生工作重点和管理策略。[方法]分析宝山区2000年第五次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总结人口变化特点。[结果]10年间,居住在宝山区的本区户籍、外区县户籍和外省市户籍人口都在增加。本区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已达22.12%,且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占3.59%。外区县户籍人口增幅高达112.95%,主要职业构成、家庭住户卫生设施等情况与本区户籍人口相近,且集中在大场、顾村、张庙、高境、淞南等部分街镇。本区的外省市户籍人口增幅最大,为137.61%,占全区总人口的40.22%。全区有一半的街镇中外省市户籍人口数明显超过本区户籍人口数,主要集中在大场、杨行、顾村等街镇,饮用自来水,拥有独立厨房、卫生间和洗浴设施的比例远远小于本区户籍、外区县户籍人口。外省市户籍人口以青壮年为主,户籍以安徽和江苏省为主,职业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为主。[结论]本区户籍人口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是慢性疾病,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应围绕慢性病防治为主。外区县户籍人口公共卫生管理方法可参照本区户籍人口。外省市户籍人口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是传染病,同时要关注职业病,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应围绕防控传染病、职业病为主。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5例移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5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导管移位的原因及对策。导管移位主要原因与胸腹腔压力过高、肢体过度活动、带管期间居家护理不当有关。护理对策是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生活指导,采取合适的退管方式,退管后积极预防血栓形成及导管再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