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本院经查冠脉CTA排除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共152例,首先根据心彩超结果将资料分为有无室间隔增厚2组,对其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再比较2组间各因素均数的大小;最后建立ROC曲线评估IMT及Crouse评分预测室间隔增厚的价值.结果: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的发生率在颈动脉IMT>8 mm与≤8 mm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x2=5.544,P=0.019);颈动脉的IMT、斑块的Crouse评分、SBP对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有影响(ORIMT=36.349,PIMT=0.022;ORCmuse=1.151,Cmuse=0.043;ORSBP=1.025,PSBP=0.053);高血压患者有无室间隔增厚2组间SBP(P<0.05)、颈动脉的IMT(P<0.11)及斑块的Crouse评分(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颈动脉IMT及宽块的Crouse评分预测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669(P<0.05;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是其室间隔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但颈动脉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均不是预测其室间隔增厚的很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胃癌为临床最常见肿瘤之一,据统计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1位。胃癌化疗迄今仍是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而胃癌化疗有效率只有20%~30%,2年内复发和转移率高达60%,多数学者认为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的多药耐药现象(MDR)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促使人们对胃癌MDR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现将国外的近期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与室间隔(IVS)及左心室后壁(LVPW)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经查冠脉CTA排除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共76例,根据Holter上有无发作性ST段压低为标准将资料分为有无心肌缺血2组,分析其与IVS及LVPW厚度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2组间IVS及LVPW厚度的大小;然后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最后建立ROC曲线评估IVS及LVPW厚度预测心肌有无缺血的价值。结果 高血压患者心肌有无缺血与IVS及LVPW的厚度均呈正相关(r=0.362, P=0.001; r=0.298, P=0.009),伴有心肌缺血组IVS及LVPW厚度与无心肌缺血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3.313, P=0.002; t=2.369, P=0.020);伴有IVS增厚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IVS增厚的患者(χ2=9.694,P=0.002);多因素分析中只有IVS厚度被筛选出来(OR=1.710, P=0.002);以IVS厚度预测心肌有无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5±0.067,P=0.002,最佳分界值为10.5mm,以IVS≥10.5mm来预测心肌缺血,敏感性为59.3%,特异性为89.8%。LVPW厚度预测心肌缺血的AUC为0.675±0.065,P=0.012。结论 高血压患者有无心肌缺血与IVS及LVPW厚度均呈正相关,但与IVS厚度相关性更密切;以IVS厚度预测高血压患者有无心肌缺血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田作军  董亚贤  刘磊  黄科  黎宣谷  陆亚琴 《广东医学》2012,33(17):2563-256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梗死病情进展与其血管基础及临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25例经头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为新发脑梗死并有高血压的患者,其中入院后在6 h~7 d内进展且检查过颈动脉彩超及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必要时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共26例,与同期住院并接受过相同检查的高血压性稳定型脑梗死(SCI)52例比较。将资料分为高血压性进展型脑梗死(PCI)及SCI两组,分别以单因素、多因素及ROC曲线分析颈部或颅内动脉主干狭窄及临床治疗对高血压性PCI发生的影响。结果 PCI组血压变异性(BPV收缩压及BPV舒张压)、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和指数均高于SCI组(P<0.01),而两组间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或颅内存在中、重度血管狭窄(OR=27.073,P=0.018)及早期使用降压药(OR=59.890,P=0.005)是高血压性PCI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使用他汀类降脂药是保护性因素(OR=0.019,P=0.005);ROC曲线提示,颈动脉的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及指数对前循环高血压性PCI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但不够准确。结论颈部或颅内主干血管中重度狭窄合并或不合并早期使用降压药是高血压性PCI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他汀类降脂药是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即"三高"因素,与冠心病临床发作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首先对2005年6月-2009年1月入住本院的27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用16层螺旋CT进行冠脉CTA检查,然后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将资料分为冠心病及非冠心病两组,以卡方检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均数比较及ROC曲线分析"三高"因素与冠心病临床发作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卡方检验显示:冠心病的发生受年龄(χ2=13.560,P=0.001)、总胆固醇(TC)(χ2=8.260,P=0.004)、甘油三脂(TG)(χ2=5.718,P=0.017)和低密度脂蛋白(LDL)(χ2=6.375,P=0.012)影响 Logistic回归发现冠心病的发生与TC(0R=1.967,P=0.000)及年龄(OR=1.046,P=0.004)相关性更密切.冠心病患者血清TC(t=3.387,P=0.001)及LDL(t=3.662,P=0.000)水平高于非冠心病患者 TC、TG、HDL及LDL预测冠心病临床发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5、0.473、0.569及0.640.结论 "三高"因素中,血清TC水平与冠心病的临床发作之间的关联性最密切,LDL次之,血压、血糖水平未显示出明显关联性,但血清TC及LDL水平对冠心病的临床发作基本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CTA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常见危险因素。方法首先对2005年6月-2009年1月入住本院的27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用16层螺旋CT进行冠脉CTA检查,然后根据CTA结果将资料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以卡方检验及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常见危险因素。结果 CTA成像一次检查可完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狭窄的评价,图像清晰,方便、安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受年龄(χ2=13.560,P=0.001)、抽烟(χ2=4.243,P=0.039)、TC(χ2=8.260,P=0.004)、TG(χ2=5.718,P=0.017)、LDL(χ2=6.375,P=0.012)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OR=3.136,P=0.003)、TC(OR=2.370,P=0.004)、高血压(OR=2.247,P=0.015)、年龄(OR=1.064,P=0.000)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相关性更密切。结论本研究发现冠脉CTA成像可作为常规的冠心病筛选影像技术;吸烟、总胆固醇、高血压和年龄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临床相关性更密切,LDL、TG相关性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BL联合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内科护理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2008级护理双语班本科生57人随机分为实验组(28人)和对照组(29人),分别以PBL联合案例教学法及传统教学法(TBL)组织教学,实验结束后进行实践考核和理论考试。结果在实践考核、理论考试成绩及理论考试中理解型和应用型题的成绩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而理论考试中记忆型题的得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BL联合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运用护理综合实训实验教学法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法在护理专科《内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不同影响。方法选择2010级三年制护理专科1、2班共117人,随机分为实验组(59人)和对照组(58人),实验组采用护理综合实训实验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法,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健康教育考核成绩、专科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及期末理论考试中记忆型题、理解型题和综合应用型题的得分。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考核成绩、专科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期末理论考试中记忆型题和理解型题得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综合应用型题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综合实训实验教学法在护理专科《内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的专科操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和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PV)与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一2010年5月因头颅DWI诊断为新发脑梗死而住院的高血压患者797例,其中半年内规范降压且检查过24h动态血压的共31例,将其与同期半年内接受过相同降压治疗和检查的无新发脑梗死的高血压患者共42例进行比较。将资料分为钙拮抗剂组(CCB,43例)及非钙拮抗剂组(nCCB,30例),其中CCB组又分为拜心同(Procardin,26例)和络活喜(Norvasc,17例)2亚组。以单因素分析比较各分组或亚组间血压的变异性,以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因素。结果CCB组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低于nCCB组(X^2=12.378,P=-0.002);高血压伴有脑梗死组BPVsBP及BPVDBP高于不伴脑梗死组(t=-6.324,P=0.000;t=-2.822,P=0.006),但2组间24h平均收缩压(SBP)及平均舒张压(DBP)差异无显著性(P〉0.05);BPVSBP在Procardin、Norvasc及nCCB3组中呈渐增高趋势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BPVsBF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0R=9.94E+40,P=0.000),CCB类药物是脑梗死发病的保护性因素(OR=0.049,P=0.015)。结论血压的变异性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CCB类降压药,特别是拜心同,可以通过降低血压的变异性来降低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使患者获得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