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Goldenhar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道一例Goldenhar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通过文献数据库检索的相关文献。结果Goldenhar综合征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多样性,包括眼部畸形、耳部畸形、颜面畸形、脊柱异常、心脏及其它脏器等的发育缺陷;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头颅、脊柱的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整形外科手术为主,如无合并严重脏器畸形,一般预后良好;产前胎儿超声对产前诊断有一定帮助。结论Goldenhar综合征是一种涉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先天性畸形,详细的体格检查,并进行影像学检查,避免因诊断不全而延误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双胎妊娠新生儿喂养不耐受(FI)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4050例双胎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37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作为观察组,3913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双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结果双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3.4%(137/4050),其中<37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4.3%,足月儿的发生率为1.6%。单因素分析显示喂养不耐受组产妇年龄、合并胎膜早破、呼吸暂停、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贫血、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感染、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不耐受组出生体质量低于对照组,且双胎中出生体质量小的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早产、双胎出生体质量小者、胎膜早破、呼吸暂停、新生儿感染是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双胎新生儿发生喂养不耐受比例较高,对于有早产、双胎出生体质量小者、存在胎膜早破、出现呼吸暂停及发生新生儿感染等高危因素的双胎儿,临床上需谨慎制定喂养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表现为胎儿胸腔积液的先天性膈肌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表现为胎儿胸腔积液的先天性膈肌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产前及出生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和预后等,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早产儿诊断为右侧胸腔积液、膈肌血管瘤,产前表现为孕后期短期内出现的胎儿右侧大量胸腔积液,生后呼吸困难。生后超声显示右侧胸腔内膈肌上方实质性占位,右侧胸腔积液。反复胸腔穿刺抽液减压及持续引流后,仍然出现反复的右侧大量胸腔积液,经大动脉门静脉CT血管造影显示为右侧膈肌血管瘤,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加栓塞术堵闭介入治疗后未再出现胸腔积液。结论:先天性膈肌血管瘤罕见。临床中遇到产前胸腔积液的胎儿应考虑本病的可能。介入或手术切除血管瘤是解决胸腔积液的主要手段,多学科诊治模式对改善其预后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双胎妊娠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胎龄为28~36+6周双胎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299对双胎儿,其中妊高症组332对,非妊高症组967对,双胎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25.56%,两组产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脐血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 水平与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关系,为RDS的临床预防提供新思路。方法 将2018年3月—2020年5月收治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NICU的179例早产儿纳入分析,于出生时采集脐血,使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分析测定脐血血清25(OH)D水平。根据是否诊断RDS分为RDS组和对照组,将血清25(OH)D水平是否低于20 ng/ml分为维生素D减少组和充足组,并分别分析和比较两组各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 25.1%早产儿脐血25(OH)D水平缺乏(<10 ng/ml)、42.5%不足(10~<20 ng/ml),32.4%正常(≥20 ng/ml)。RDS组脐血血清25(OH)D水平[(11.3±7.2) 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5.88±8.4)nmol/L], t=3.469,P<0.01);RDS组脐血血清25(OH)D减少发生率为89.0%(121/136),显著高于对照组 [46.5%(20/43), χ2=35.221, P<0.01)]。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新生儿胎龄≤32周和脐血血清25(OH)D<20 ng/ml是早产儿发生RDS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694, 5.696, P<0.05)。结论 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高,低维生素D水平可能增加R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症的临床表现、产前特点、诊断标准及分级、治疗及近期预后等,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近5年来已报道的15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症的报道有增多趋势.产前表现:有13/16例是自然发生的,有3/16例是发生在激光治疗术后的.16例均无羊水量差异.超声多普勒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MCA-PSV)在供血胎大于1.5 MoM的有11/16例,3/16例未测;在受血胎小于1.0 MoM的有10/16例,3/16例未测.有胎儿水肿的有6/16例.宫内干预:未治疗的9/16例,宫内输血的4/16例,胎儿镜下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的4/16例,脐带阻塞选择性灭胎的2/16例,1/16例受血儿给予宫内血液稀释治疗.生后表现:贫血儿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95 g/L,多血质儿为208g/L,胎胎间血红蛋白差异大于80 g/L的有10/16例,2/16例小于80 g/L(宫内激光治疗后).5/16例胎胎间网织红细胞比率大于1.7,1/16例小于1.7(宫内激光治疗后),8/16例未提供网织红细胞比率(使用的是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10/16例胎盘彩色染料灌注有直径小于1 mm的动静脉吻合支存在,2/16例胎盘无残存的血管吻合支(宫内激光治疗后),2/16例未提供胎盘灌注结果.生后治疗:9/16例供血儿有贫血表现,其中有6/16例予输血治疗;6/16例受血儿有高黏滞血症表现,给予部分换血治疗.11/16例新生儿期神经发育正常,1/16例双胎颅脑超声持续脑室周围白质高回声,本例随访至纠正胎龄3个月时神经发育正常,继续随访中.结论 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症是胎胎输血综合征的一个特殊类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产前无明显羊水量差异,出生体重相差不大,但血红蛋白相差明显且网织红细胞比率增高.对于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产前除胎儿生长经线及羊水量测定外,应常规监测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以便筛查出需要宫内干预的病例,以期减少死亡率及改善预后.生后认真评估治疗,并需长期随访其运动及智能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7.
胎毒清护理新生儿脐带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胎毒清护理新生儿脐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新生儿按常规处理脐带,断脐后即脐部敷用胎毒清(Ⅰ型),1-7d内每48 h换药1次,于出生后7 d敷用胎毒清(Ⅱ型)至15 d;对照组新生儿常规护理脐带,不敷用胎毒清.结果 观察组脐部并发症发生率及干燥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临床观察过程中未发现有任何毒副作用.结论 胎毒清护理新生儿脐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母亲产时发热伴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我院)产科建卡、母亲产时发热(体温峰值≥38℃)、胎龄≥37周、单胎的新生儿,根据我院新生儿感染的诊断标准[生后12~24 h血常规WBC≥50×109·L-1和(或)CRP≥20 mg·L-1,或生后24~48 h WBC≥30×109·L-1和(或)CRP≥8 mg·L-1)]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从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母亲体温峰值,产前血WBC数和CRP,是否硬膜外麻醉,是否合并其他感染高危因素[B族链球菌(GBS)阳性、羊水Ⅲ°或羊水异味、胎膜早破≥18 h],分析产时发热母亲新生儿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323例新生儿进入分析,感染组123例,对照组200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母亲体温>38.8℃(OR=11.89,95%CI:3.21~67.12)、产前血WBC>13.1×109·L-1(OR=6.50, 95%CI:1.87~78.25)、GBS阳性(OR=7.91 ,95%CI:1.77~22.13),羊水Ⅲ°或羊水异味(OR=33.1,95%CI:3.34~101.56)和胎膜早破≥18 h(OR=15.12,95%CI:5.72~67.39)为母亲产时发热新生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感染与母亲产前体温峰值、血WBC数相关。母亲产时发热且合并其他感染高危因素者,新生儿感染风险升高。硬膜外麻醉虽会引起母亲产时发热,但可能并不增加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内发育迟缓(IUGR)儿出生后脐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胰岛素(Ins)及瘦素(Lep)的变化。方法选择141例IUGR儿为IUGR组,以同期出生的足月、适于胎龄儿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出生后脐血IGF-1、IGFBP3、Ins和Lep的浓度。结果IUGR组IGF-1、IGFBP3、Ins和Lep的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5)。IUGR组IGF-1与IGFBP3(r= 0.6434)和Ins(r=0.4367)、Ins与Lep(r=0.3461)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IGF-1与Lep、IGFBP3与Ins和Lep均不相关(P值均>0.05)。结论IGF-1、IGFBP3、Ins及Lep低下是导致IUGR的原因, Ins-IGF-1-IGFBP3及Ins-Lep轴各自调控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200例0~2岁宫内发育迟缓儿的生长方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200例宫内发育迟缓(IUGR)儿童的生长方式,研究对IUGF儿童的提前干预.方法分析200例IUGF儿童的资料,在出生后0、6、12、18和24个月随访测量其身高发育指标.结果剔除出生时有室息史、严重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失访者共10例.男88例,女102例,平均出生体重为(2270±390) g,其中103例(54.2%)出生体重≤2500 g.早产儿46例(24.2%).本组163例(85.8%)IUGR儿童在2岁前有生长追赶现象,女童生长追赶早于男童.结论 IUGR儿童有明显生长追赶现象.若在2岁前不能制订个体化的营养处方及时纠正营养偏离,部分IUGR儿童最终的生长将落后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