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军队干休所院前急救(FA)的影响因素,为科学干预、降低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样军队干休所1435例离退休干部为对象,连续观察3年,采用Logistic回归和chi-square危险度分层分析的方法,分别分析自身特征、自然条件、医疗条件与FA呼救率的相关性。结果高龄、健康状况不良、男性、丧偶、职务级别低是FA的危险因素(OR>1);夏季和冬季FA风险高于春、秋季(RR>1),冬季最高(RR=2.05),寒冷、炎热极端天气条件下FA风险进一步增高;交通不便、距保障医院道路距离远也是FA危险因素(RR>1);健康管理水平越高,FA呼救率越低(RR<1),增强干休所医疗人员力量有助于降低FA风险(RR<1)。结论针对FA影响因素,采取措施,积极干预,强化健康管理,是降低干休所FA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某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平战时军地联合野战救护的基本模式进行分析,包括现状分析、军地联合野战救护的基本原则、运行机制和实施方法等,以期提高军地联合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通过结扎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观察参麦注射液血浆丙二醛含量、溶酶体组织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心肌缺血30min和再灌流60min时,血浆丙二醛含量分别由缺血前1.53±0.36nmol/ml上升到3.86±0.47和4.82±0.53nmol/ml(P值均<0.01),血浆组织蛋白酶D活性由缺血前的0.025±0.005U/mg蛋白质分别上升到缺血后30min时的0.049±0.003和再灌流60min时的0.087±0.008U/mg蛋白质(P值均<0.01)。注射参麦注射液后再灌流60分钟,血浆丙二醛含量为3.83±0.36nmol/ml(与对照组相比P<0.01);组织蛋白酶D活性为0.055±0.007U/mg蛋白质(与对照组相比P<0.01)。提示参表注射液在体内通过对抗心肌缺后再灌流中的氧自由基损伤和稳定溶酶体膜作用,保护心肌的缺血再灌流损伤。  相似文献   
4.
1 问题 1.1人才结构不合理部队卫生机构人才建设方面存在着专业对口率比较低,缺编与超编同时存在的现象。有些旅团卫生队在卫生人员总体短缺的情况下,某些专业技术人员超编,比如防疫专业和护理专业人员超编严重,专业人才利用率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防控甲型H1N1流感条件下发热门诊管理考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发热门诊12名一线医护人员分为4组,每组作为一个基本工作单元,采用患者问卷调查和随机现场抽查的方法对其发热筛查质量、工作流程、个人防护、病区消毒管理实施量化考评,分析实施考评后筛查质量和消毒防护管理水平的变化。结果各单元组评分明显改善,2009年9-10月优良率达100%;发热筛查的质量改善,效率提高,程序流畅.接诊时间缩短.患者满意度提高: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提高,个人防护严格执行防护标准,病区消毒管理逐步走向规范,管理严谨有序.空气消毒效果明显改善。结论分组量化考评是一种考评新思路.方便易行,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发热门诊的工作和管理质量.大大促进了甲型流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对策,本总结分析了“九五”期间二炮队属医院医疗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并提出了应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意识,规范医院管理,提高人员专业技术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和改善医疗卫生装备;突出医院特色,改进医疗工作流程,走“优质”、高效、低能”的建设发展之路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医院现代化管理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管理的创新直接决定着科技的创新和医院的内涵发展。切实把管理创新始终贯穿于医院工作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的全环节质量管理创新过程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面推进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抢险救灾医疗救援主要是针对受灾地区人民群众以及救灾人员进行的救治和健康维护。该类任务发生紧急,短时间内面对大量伤病员,对医学救援的组织和救护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我院两次抽组医疗队开赴灾区进行现场医疗救治和技术支援,圆满完成了任务。认真总结两次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工作的经验与教训,有利于高效组织突发事件医学救援,更好地履行救死扶伤使命。  相似文献   
10.
急诊救治濒死及危重创伤伤员127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早期抢救濒死危重创伤伤员的意义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79年1月~1996年10月共127例濒死危重创伤伤员的急诊救治资料.结果:多发伤占81.1%,平均存活概率(TRISS)为0.4087±0.9261.19例死于术中或术毕(15.0%),6例死于脓毒症(4.7%),1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9.4%).急诊抢救成活率达70.9%.结论:早期采取不间断的、彻底的综合复苏措施,包括实施确定性抢救手术、及时恢复脏器有效血流灌注和改善组织微循环状态是临床抢救濒死危重伤员生命、预防创伤后继发性损伤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