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观察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传统治疗,在治疗前及后3天,后一周及一月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和比较,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在治疗一月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低;观察组总有效率79.0%相比对照组总有效率62.5%较高。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25%,两组具有明显差异;两组患者颅脑 ct 入院后的第4天,第10天,第14天脑水肿及脑血肿量变化均具有显著变化,且变化有明显差异。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常规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均较高,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58例脊髓损伤患者损伤后接受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3d以内)9例,中期治疗组(3周以内)24例,晚期治疗组(3周以上)25例。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13个月(平均5个月)分别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统计学分析。观察高压氧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3组患者感觉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早期治疗组恢复明显,尤以运动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评价改善显著(运动评分18.9比11.2和6.8),中期治疗组感觉功能恢复较晚期治疗组显著,痛觉和触觉分别提高到12.7和9.2,但运动功能恢复不明显,部分患者有所改善。结论高压氧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且疗效与伤后接受治疗的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8例脊髓损伤患损伤后接受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3d以内)9例,中期治疗组(3周以内)24例,晚期治疗组(3周以上)25例。在患治疗前和治疗后3~13个月(平均5个月)分别对患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统计学分析。观察高压氧对脊髓损伤患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3组患感觉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早期治疗组恢复明显,尤以运动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评价改善显(运动评分18.9比11.2和6.8),中期治疗组感觉功能恢复较晚期治疗组显,痛觉和触觉分别提高到12.7和9.2,但运动功能恢复不明显,部分患有所改善。结论 高压氧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且疗效与伤后接受治疗的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对创伤性脑水肿脑组织单胺递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创伤性脑水肿形成和发展中的中枢单胺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大鼠颅脑创伤后高压氧对脑水肿及脑组织单胺递质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04在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创伤组和高压氧治疗组,采用BIM—Ⅲ型撞击机撞击大鼠右侧颅顶,复制闭合性颅脑损伤,分别于伤后3,6及24h,应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脑组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及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率。结果:①创伤组伤侧脑组织伤后6h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T显著升高分别为(2946&;#177;686)ng/g,(2341&;#177;542)ng/g,(904&;#177;150)ng/g(P&;lt;0.05);24hNE达高峰(3523&;#177;1276)ng/g(P&;lt;0.01),5-HT较6h有所下降(752&;#177;203)ng/g但仍高于对照组(P&;lt;0.05),多巴胺降至正常水平。脑损伤后伤侧脑组织肾上腺素含量在各时相点均无统计学意义。高压氧组在6h、多巴胺、5.HT显著升高[分别为(2284&;#177;395)ng/g,(758&;#177;142)ng/g,P&;lt;0.Ol,&;lt;0.05),24h多巴胺低于对照组(1050&;#177;576)ng/g,P&;lt;0.05];去甲肾上腺素在6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3061&;#177;939)ng/g,P&;lt;0.05]。②创伤组与高压氧组相比,高压氧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T含量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创伤组,仅有多巴胺、5-HT在24h显著低于创伤组[(1050&;#177;576)ng/g,(450&;#177;122)ng/g,P分别&;lt;0.05与&;lt;0.01]。③创伤组与高压氧组脑组织含水率在各时间点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8.66&;#177;0.24,78.92&;#177;0.29,79.08&;#177;0.33,P&;lt;0.01),高压氧组在伤后24h明显低于创伤组(P&;lt;0.01),而3~6h无明显差别。结论:脑损伤后脑内单胺神经递质的过量释放,是创伤性脑水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压氧治疗能改善脑组织缺氧,降低脑组织中单胺递质的含量,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5.
谭聪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2):3016-3017
目的:分析烧伤后手指和指蹼挛缩畸形的手术治疗功效。方法:运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1年4-6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患者,分别采用瘢痕切除或切开加皮片移植手术、局部皮瓣或皮片移植手术,经过手术治疗,150个手指挛缩畸形患者的病症得到医治、康复,65个指蹼畸形患者的病症也得到修复。结果:通过此次手术治疗,皮片移植和皮瓣全部成活,患者指关节、掌关节功能、指蹼功能都有明显改善,皮瓣法修复指蹼优于皮片法。结论:对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采用手术治疗的康复疗效很好,手指侧方皮瓣修复指蹼畸形,手术简单,安全性高,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加压舱中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心电监护的仪器设备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各科。而心电监护又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技术之一,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及危重病人救治方案的制定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各科使用多参数心电监护的报道屡见不鲜,但患者在高压氧舱中治疗时的应用则少有报道。我科于2002年11月至2003年2月将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用于GYQ-40型高压氧舱中对危重患者吸氧时进行了监测,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病情复杂 ,死亡率及伤残率较高的特殊类型脑损伤。临床救治极其困难。我院自 1 994年以来 ,共救治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72例 ,我们从中选择资料完整的 54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分为 2组 ,即对照组 (常规治疗 )和治疗组 (高压氧加尼莫通治疗 ) ,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研究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  本组 54例 ,男性 31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1 3~ 6 1岁 ,平均4 2 .5岁。致伤原因 :车祸伤 4 1例 ,高处坠落伤 1 3例。病例选择 :对照组选择 1 994年 4月至 1 997年 2月以来未作高压氧和尼莫通治疗…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舱安全治疗的监控是高压氧(HBO)安全有效治疗的重要手段。以往的“氧舱微机控制”只能对加减压、氧浓度实行控制,但不能实时监控影响安全治疗的氧流量、人均吸氧量,从而不能准确地达到高压氧舱安全治疗监控的目的。作者采用氧气流量的检测、人均吸氧量的检测、温湿度的检测以及氧浓度和压力作为氧舱监控的重要指标,并增加图像数据存储、语音提示功能,以进一步提高高压氧舱安全治疗监控的目的。目前,该项目已通过标准审定,并己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专利号ZL992411556)。其研制内容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珐大中型高压氧舱安全治疗监…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K-ras基因突变是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靶向治疗的重要负性预测因子。本研究拟对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转移灶中K-ras基因状态的一致性进行比较,以探讨目前临床K-ras检测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石蜡包埋组织76对,提取DNA,经过PCR扩增后,对产物进行基因序列分析,检测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外显子2基因序列。结果:76例患者中有15例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转移灶的K-ras基因突变情况不一致。76例结直肠癌原发灶有31例发生突变,突变率为40.8%,其中第13号密码子突变16例,第12号密码子突变15例;76例结直肠癌转移灶有31例发生突变,突变率为40.8%,其中第13号密码子突变15例,第12号密码子突变16例。结论: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ras基因状态并不一致,且存在19.7%的表达差异率,提示通过检测原发灶K-ras基因表达状态来确定针对转移灶的西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选择存在不严谨性,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胰高增殖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ET G3)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诊断的胃肠胰NET G3病例60例,总结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并进行生存相关的数据分析。同时收集2018年该院诊断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NEN)157例,比较各级NEN的发病比例。结果60例胃肠胰NET G3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3~80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胰腺原发最多见(48%,29/60),手术清扫病例中淋巴结转移比例达9/16,远处转移达41%(18/44),其中肝脏为最常见的转移部位(36%,16/44)。2018年该院诊断的胃肠胰NEN中,NET G3所占比率最低(7%,11/157)。显微镜下NET G3具有典型的分化好/中等的神经内分泌瘤病理形态特征,核分裂象计数病例之间差异显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大部分肿瘤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生长抑素受体2在60%病例中表达(12/20),Ki-67阳性指数平均值在30%~40%,不同病例之间Ki-67阳性指数差异显著(18%~80%)。胃肠胰NET G3总体生存时间为43个月,无病生存时间为12个月。结论胃肠胰NET G3是最少见的一类NEN,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较好。胃肠胰NEN的病理分类及分级能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并准确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