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2002—2011年黄埔区0~6岁儿童健康服务情况、儿童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儿童保健工作重点制定相应的措施。方法纵向分析黄埔区2002—2011年全区0~6岁儿童保健工作年报表资料。结果 2002—2011年本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呈上升平稳趋势;0~6岁儿童眼保健覆盖率与眼异常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即随着眼保健覆盖率的增加,眼异常率呈下降趋势。近十年本区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0~1岁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近十年来总体呈上升趋势,而1~4岁组儿童及5岁以下儿童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十年来本区儿童健康状况良好,儿童保健管理成效显著,0~1岁儿童营养问题是今后儿童保健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州市黄埔区学龄前儿童龋病现状,探讨其综合干预的有效形式和效果。方法随机抽取3~5岁900名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由口腔科医师进行口腔象限逐个检查,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450名儿童及其家长),对照组(450名儿童及其家长),干预组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由医院口腔及全科医生主持,对照组由保健幼师随机进行,干预时间为1年。结果广州市黄埔区学龄前儿童乳龋患病率为39.11%,龋患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以5岁组最高(45.03%,χ2=7.485,P<0.05),好发于下颌第2磨牙合面,充填率为21.31%;糖摄入量和频率、睡前不刷牙是乳龋危险因素,含氟化泡沫和家长口腔卫生知识及行为则是保护因素;综合干预后,干预组新发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充填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遵医行为和刷牙知识和行为正确率等方面,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龋齿与糖摄入量和频率、睡前不刷牙关系密切,综合干预对防治儿童龋病有效,但窝沟封闭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健康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今后儿童保健工作的发展以及政府制定儿童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童健康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表,分年龄组对本地户籍、汉族、0~6岁的儿童家长共2030名进行问卷调查及测评。结果儿童在1岁以前主要的看护人为父母,占77.48%;家庭成员对孩子教养观点较一致,占97.59%;儿童"四病"发病率分别为佝偻病(10.30%)、贫血(7.00%)、呼吸系统感染(74.04%)和腹泻(26.80%),其中6个月内婴儿"四病"发病率较低,与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其余各年龄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儿童家庭经济状况、看护人文化程度对儿童健康无明显影响。儿童异常行为和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需求在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中表现为不同的特征。结论儿童监护人基本情况调查表明,儿童家庭环境能够为儿童健康提供基本的保证,儿童监护人的变化正朝着更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是儿童保健工作能够进一步开展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黄埔区2~6岁儿童行为问题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儿童行为影响因素问卷,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黄埔区10间幼儿园2~6岁儿童571例进行调查,其中男童286例,女童285例,男女比例1.003∶1。结果黄埔区2~6岁儿童行为异常检出率10.7%。其中男童行为异常检出率13.6%,女童行为异常检出率11.2%。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与家庭关系、母孕期心情和父母的不良行为等因素有关。结论2~6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其影响因素,是减少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黄埔区2~6岁儿童行为问题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儿童行为影响因素问卷,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黄埔区10间幼儿园2~6岁儿童571例进行调查,其中男童286例,女童285例,男女比例1.003∶1。结果黄埔区2~6岁儿童行为异常检出率10.7%。其中男童行为异常检出率13.6%,女童行为异常检出率11.2%。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与家庭关系、母孕期心情和父母的不良行为等因素有关。结论2~6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其影响因素,是减少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埔区2~3岁儿童行为问题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黄埔区2~3岁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自制儿童行为影响因素问卷,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进行抽样调查。结果黄埔区2~3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20.6%,其中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25.0%,女童行为偏异问题检出率16.5%。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与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程度、亲子关系及父母不良行为等因素有关。结论2~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其影响因素,是减少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教育对婴儿智能发育的促进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从出生至1岁愿意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的100名婴儿为观察组,其他社区儿保门诊的同年龄组婴儿100名为对照组,在12个月时进行Gesell智能测评。结果观察组的发育商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性等方面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早期教育对婴儿智能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学龄前儿童气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黄埔区7所幼儿园1186名3~6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3~7岁儿童气质问卷(BSQ)。结果 1186名儿童中,易养型450人(37.9%),中间偏易养型451人(38.0%),中间偏难养型63人(5.3%),难养型120人(10.1%),启动缓慢型102人(8.6%)。各年龄组中气质类型分布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儿童气质类型的分布没有性别差异(P>0.05)。气质维度中的活动性、规律性和趋避性有年龄差异,而适应度和趋避性有性别差异(P<0.05)。结论儿童气质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定预防及干预措施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在社区儿童保健的应用模式及其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早期综合发展门诊为研究基础。选择从出生-1岁愿意接受早期综合发展指导的儿童作为实验组,另将在社区儿童门诊常规接受4:2:l保健服务至1岁的儿童设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在l岁时测量身高、体重、血红蛋白含量和发育商。结果实验组儿童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和语言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个人社交方面的发育商以及体格营养发育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采用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指导模式对婴儿的智能发育有明显地促进作用,可以在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