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延髓极后区(AP)在心血管对应激的反应性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遭到极后区电损毁和间断性冷应激,每天跟踪其尾动脉压(TAP)、食物和水摄入量,持续21天.结果AP损毁引起食物和水摄入一过性减少,但不影响TAP;应激对TAP没有显著性影响;但AP损毁后TAP在应激开始5天后显著性地高于应激前和AP损毁的应激对照组以及假损毁伴应激的大鼠.结论AP在血压对应激的反应性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该作用可能与调节水盐代谢无关.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骨髓幼红细胞转铁蛋白(Tf)受体(TfR)介导铁摄入途径的功能与年龄的关系,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8和14个月共三个年龄组,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观察细胞膜TfR的表达和细胞Tf结合铁摄入的动力学变化。14月龄时幼红细胞表面Tf受体的表达显著低于5月龄和8月龄。受体的解离常数没有显著差异。14月龄时幼红细胞Tf的内吞平台和细胞铁聚积速度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在到达一定年龄后骨髓幼红细胞TfR介导铁摄入的功能降低,这种变化的机制尚未清楚。  相似文献   
3.
4.
艾灸对大鼠胃溃疡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演江  肖德生 《针刺研究》1992,17(2):113-116
<正> 近年来,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很受人们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试图用醋酸烧灼胃粘膜面造成大鼠胃溃疡模型,以此为对象,研究艾灸在保护胃粘膜方面可能存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动性低铁状态在运动员中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但补铁效果很不理想。运动时一氧化氮对铁代谢的调节活动以及功能关系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对了解运动导致铁缺乏的原因以及运动对铁代谢影响的生理或病理生理机制尤为关键,且有利于运动员铁状态的改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4-01/2005-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exercise,iron,nitricoxid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5-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运动,铁,一氧化氮”,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运动时一氧化氮对铁代谢的调节活动以及功能关系的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0篇相关文献,2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2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28篇文献中,4篇涉及铁代谢与一氧化氮的联系,8篇涉及运动过程中铁代谢与一氧化氮的关系,8篇涉及一氧化氮对小肠生理和病理研究的意义,7篇涉及小肠黏膜细胞对铁的吸收情况。资料综合:铁是生命体中不可缺少的过渡金属,在对运动员及动物运动模型的铁代谢研究中发现,运动可导致运动性铁缺乏,甚至发生铁缺乏性贫血。小肠黏膜是机体铁转运的第一步,弄清楚铁在小肠黏膜处的吸收机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几个与铁吸收有关的大分子蛋白的结构的掌握,为研究运动状态下小肠黏膜铁吸收情况奠定了理论基础。虽然运动性低铁状态在运动员中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但运动员补铁效果不理想,耐力运动员体内铁储存量是否趋向于低水平仍有争议。运动对铁代谢的影响,一方面认为是很多原因引起的铁负平衡的结果,若是这种缺铁状况,对机体进行补铁应是有效的,应对运动员进行常规补铁。另一方面认为是机体正常的铁调节结果,应当尽量减少补铁,以免增加铁毒性。结论:血清中的铁含量与一氧化氮水平呈负相关,补充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可明显改善低铁状态,由此假设一氧化氮可能是改善铁代谢的因素之一。小肠黏膜上皮是机体铁转运的第一步,一氧化氮是否影响此处铁的转运有待于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饮食铁含量和长期有氧运动对雌性大鼠血液铁状态和海马非血红素铁(NHI)贮存的影响,探讨外周铁浓度与脑铁浓度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断乳雌性SD大鼠71只,随机分为3组:饮食低铁含量组(12mg/kg),饮食标准铁含量组(45mg/kg)和饮食高铁含量组(1000mg/kg),其中每一组再分为运动组和静息组。用相应的铁含量饲料喂养1个月后,运动组进入游泳期,每周5d,每天1次,每次30min,持续3个月。静息组除不进行运动外,其余处理与对应运动组相同。在末次运动后,所有大鼠禁食24h,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后静脉取血,测定红细胞相关指标和血清铁状态指标;断头取全脑,冰上快速分离出海马,测定海马NHI含量。结果与标准铁含量静息组比,低铁含量静息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均降低(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浆总铁结合力(TIBC)升高(P〈0.05)。低铁含量饮食时(ID),与静息组比,运动组Hb、HCT显著升高(P〈0.01),海马NHI含量升高(P〈0.05),血清铁(SI)、转铁蛋白饱和度(TS)均显著降低(P〈0.01)。高铁含量饮食时(SU),与静息组比,运动组血浆TIBC升高(P〈0.05),TS降低(P〈0.05)。结论低铁含量饮食导致雌性大鼠出现血液低铁状态,机体对于饮食铁不足有适应性调节;低铁饮食下长期低强度运动会加重雌性大鼠血液低铁状态,并且导致脑内海马铁贮存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7.
改革医学基础实验教学 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苏大学医学院利用综合大学优势,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基础实验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将形态学、机能学、预防医学以及统计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并在学生进入临床课学习之前成功地开设了设计性实验。这一举措完善了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顺利过渡到临床课的学习,同时改变了临床医学专业缺乏科研训练和论文写作的历史。但是,在设计实验体系的评价、定位以及带教师资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E选择素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凌亚平  肖德生 《中华儿科杂志》2002,40(1):41-44,T002
目的 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的表达 ,以及地塞米松对其抑制作用。方法 将 5 4只小鼠随机分成侧脑室注射内毒素 (2 0 μg/2 0 μl)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 [1mg/(kg·12h) ]+侧脑室注射内毒素 (2 0 μg/2 0 μl)组、生理盐水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的表达 ,HE染色观察脑组织炎症反应。结果 空白对照组有少量E选择素表达 [(13 7± 2 7) %]。生理盐水组 [(13 5± 5 6 ) %]与空白对照组E选择素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内毒素组注射后E选择素表达在第 1天 [(31 8± 10 5 ) %]、第 2天 [(2 6 8± 9 6 ) %]明显增多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 <0 0 5 ) ,注射后第 3天 [(15 7± 9 9) %]恢复正常 (P >0 0 5 ) ;注射后 3d内E选择素表达呈进行性下降 (F =4 0 8,P <0 0 5 )。地塞米松 +内毒素组于注射后第 1天和第 2天E选择素表达与内毒素组比较明显受到抑制 ,分别为 (13 0± 12 4 ) %、(8 8±6 0 ) %(P略 >0 0 5 ,P <0 0 5 )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同时脑组织炎症反应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脑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的表达增加 ;地塞米松可通过抑制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E选择素的表达来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长期耐力运动对心肌和腓肠肌中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其差异。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n=10)和静息组(n=10),在运动组游泳3个月后取心肌和腓肠肌测定其NO含量、GSH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静息组相比,运动组腓肠肌中NO水平显著升高(P<0.01),但心肌中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腓肠肌中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心肌中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腓肠肌中MDA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心肌中显著升高(P<0.05)。结论:腓肠肌和心肌中的NO代谢、GSH代谢及氧化应激水平对长期耐力运动的适应性反应存在差异;长期耐力运动期间,心肌中脂质过氧化反应较明显,而腓肠肌中GSH在对抗氧化应激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动对小肠铁吸收及一氧化氮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动性低铁状态在运动员中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但补铁效果很不理想。运动时一氧化氮对铁代谢的调节活动以及功能关系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对了解运动导致铁缺乏的原因以及运动对铁代谢影响的生理或病理生理机制尤为关键,且有利于运动员铁状态的改善。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4—01/2005-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exercise,iron,nitric oxid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5-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运动,铁,一氧化氮”,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运动时一氧化氮对铁代谢的调节活动以及功能关系的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0篇相关文献,2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2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28篇文献中,4篇涉及铁代谢与一氧化氮的联系,8篇涉及运动过程中铁代谢与一氧化氮的关系,8篇涉及一氧化氮对小肠生理和病理研究的意义,7篇涉及小肠黏膜细胞对铁的吸收情况。 资料综合:铁是生命体中不可缺少的过渡金属,在对运动员及动物运动模型的铁代谢研究中发现,运动可导致运动性铁缺乏,甚至发生铁缺乏性贫血。小肠黏膜是机体铁转运的第一步,弄清楚铁在小肠黏膜处的吸收机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几个与铁吸收有关的大分子蛋白的结构的掌握,为研究运动状态下小肠黏膜铁吸收情况奠定了理论基础。虽然运动性低铁状态在运动员中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但运动员补铁效果不理想,耐力运动员体内铁储存量是否趋向于低水平仍有争议。运动对铁代谢的影响,一方面认为是很多原因引起的铁负平衡的结果,若是这种缺铁状况,对机体进行补铁应是有效的,应对运动员进行常规补铁。另一方面认为是机体正常的铁调节结果,应当尽量减少补铁,以免增加铁毒性。 结论:血清中的铁含量与一氧化氮水平呈负相关,补充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可明显改善低铁状态,由此假设一氧化氮可能是改善铁代谢的因素之一。小肠黏膜上皮是机体铁转运的第一步,一氧化氮是否影响此处铁的转运有待于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