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发现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血浆铁蛋白(FR)水平明显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1、2、3].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是动脉粥样硬化一个影像学指标.探讨血浆FR水平与颈动脉IMT之间的关系对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医院和社区联合对慢性心力衰竭(CHF)规范化防治,探索CHF病人院外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CHF患者随机分3组:(1)医院组553例,平均年龄57±7.57,男281例,女272例,专科医生对病人进行院外教育和定期随访;(2)医院社区联合组549例,平均年龄57±7.84,男278例,女271例,医院对社区医生进行定期(每3个月)心衰诊疗技能培训,医院和社区共同制定心衰病人治疗方案,社区医生对病人进行防治;(3)社区组533例,平均年龄58±7.36,男272例,女261例,医院不开展对社区医生的培训,社区医生对病人进行防治。所有病例平均随访(6±1.26)个月。结果医院组与医院社区联合组患者一级终点事件总病死率、心血管病死率、心衰再住院率比社区组分别下降约11%、11%、25%;二级终点事件心衰急诊就诊率下降约6%,患者依从性、心功能、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比社区组减少近5天;结论医院与社区联合进行慢性心力衰竭专病规范化防治的管理模式,可使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死亡率、心衰再住院率降低,生活质量提高,医疗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院内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患者致病主要相关因素.方法 对120例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1998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SCD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危险因素和临床病因等方面,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SCD老年患者中,危险因素占较大比率的为:吸烟(58.3%)、高血压(29.2%)、饮酒(30.8%)以及剧烈运动(25.8%);而导致猝死的临床病因主要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38.3%)、心肌梗死(20.8%)以及心肌病(18.3%).结论 院内SCD老年患者的病因,与患者吸烟、饮酒以及剧烈运动等日常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要关注ACS、心肌梗死以及心肌病等疾病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做好风险预后的评估,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医院与社区联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院外规范化管理干预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选择出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894例,随机分为3组:医院社区联合组630例,其中男352例,女278例,平均年龄(69.39±12.46)岁;医院对社区全科医师进行心力衰竭诊疗技能及规范化管理知识的培训,医院与社区共同制定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方案,社区全科医师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防治管理。医院组631例,其中男359例,女272例,平均年龄(68.51±12.15)岁;由专科医师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院外随访干预。社区组633例,其中男356例,女277例,平均年龄(68.50±12.51)岁;不开展对社区全科医师的培训,由社区医师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访。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2.0±1.6)个月。结果医院社区联合组、医院组患者的一级终点事件总病死率、心血管病死率、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心力衰竭急诊率较社区组分别下降17.53﹪、15.71﹪、19.11﹪、18.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级终点事件患者的心功能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依从性、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社区组,心力衰竭恶化率较社区组下降15.59﹪(均P<0.05);平均住院日较社区组减少4.56d(P<0.05);社区全科医师的心力衰竭诊治及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医院与社区联合对院外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干预,提高社区全科医师的心力衰竭诊治及管理水平,可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再次住院率、心力衰竭急诊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依从性、生活质量及预后,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医院与社区联合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入选出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63例,随机分为二组: (1)医院与社区联合组630例,医院对社区全科医生进行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技能及健康教育管理知识的培训,医院与社区共同制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方案,社区全科医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管理;(2)社区组633例,医生不开展对社区全科医生的培训,由社区全科医生常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2±1.6个月。结果 医院与社区联合组患者的低盐饮食、适当运动、戒烟、服药依从性、LVEF、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管理前和社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住院率、平均住院日较社区组分别减少:19.48%、4.98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过医院与社区联合对院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管理,可改变生活方式,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降低再住院率和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6.
盛国安  陈学清 《浙江预防医学》2003,15(7):65-65,F003
收缩期高血压 (ISH)系指收缩压 (SBP)升高而舒张压 (DBP)不高的一种血高压状态。我们应用超声无创心血管检测技术 ,观察收缩期高血压老年患者大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 ,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从 2 0 0 1~ 2 0 0 2年 ,根据非同日 3次以上测血压值、病史及年龄选择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EISH)患者2 5例 ,男 16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6 8± 6。另选择 2 0名年龄、性别相当的正常人 ,做为对照组 ,男 15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6 7± 6 ,均进行全身体检 ,血液生化检查 ,心电图及心脏和血管超声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  相似文献   
7.
盛国安 《浙江实用医学》2003,8(4):210-210,212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动态脉压的影响。方法 53例老年高血压(EH)伴LVH患者服药前行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并于服药后8周进行复查比较。结果 53例EH伴LVH患者服用比索洛尔8周后,24小时平均脉压、白昼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均明显下降。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明显降低,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比索洛尔可使老年EH患者动态脉压降低,左室肥厚逆转及左室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8.
临安县临目乡太子庙村海拔380米,人烟稀少,景观特征为高山林区。为查明该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储存宿主情况,于1984年10月下旬在该村进行了鼠类自然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的调查。用鼠夹鼠笼等方法在室内及野外捕鼠,剖取肺组织。经间接荧光抗体技术检查,39份标本中(黄胸鼠14只、刺毛黄鼠11只、黑线姬鼠6只、社鼠4只、罗赛鼠2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安全性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6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抽血查血脂、肝、肾功能及hs-CRP等指标.结果 辛伐他汀组用药后第1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出现异常的高峰期,异常例数比对照组多(P<0.05);多数ALT<3倍正常值,观察2周后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有1例(1/30,3.3%).辛伐他汀组有2例(2/32,6.3%),患者ALT升高>3倍正常值,需停用辛伐他汀,两组ALT升高>3倍者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各有2例肾功能异常,无需停药;肌酐及CK改变在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胃肠道反应出现无统计学差异;未见有精神症状、过敏、肌肉酸痛等现象.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成分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而辛伐他汀组治疗1周后血浆hs-CRP即开始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辛伐他汀10mg/d在CHF患者的应用是安全的,辛伐他汀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hs-CRP的水平,与血脂TC、LDL-C下降无相关性,说明他汀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是通过调脂以外起作用,可能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严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预后不良,其生存率至低于许多恶性肿瘤。本文旨在探讨实施院外连性护理计划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服依从性、心功能及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等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共调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475例,均为本院住院确诊慢性心力衰竭者,失访12例,完成随访463例。其冠心病57.30%、高血压性心脏病20.10%、扩张型肌病、风湿性心瓣膜病、慢性肺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