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疆察布查尔县艾滋病的疫情状况及流行特点,为探索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9—2012年察布查尔县艾滋病疫情数据库中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9—2012年新疆察布查尔县共发现HIV/AIDS病例177例,死亡24例。在目前存活153例HIV/AIDS中:年龄15—49岁128例,占83.66%;维吾尔族为主,占77.77%;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79.74%;职业多为农民;男女比例缩小至1.22:1;结论察布查尔县艾滋病疫情防控形式依然严峻,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有向普通人群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诱发电位仪检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的变化,探讨合并糖尿病(DM)的后循环TIA患者受损部位的特点。方法入组后循环TIA病例共5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组20例,无糖尿病组38例,使用诱发电位仪分别检测其BAEP的变化。结果2组后循环TIA患者的Ⅲ波、Ⅴ波波峰潜伏期(Peaklatency,PL),Ⅰ~Ⅲ波、Ⅲ~Ⅴ波峰间潜伏期(Interpeak latency,IPL)均较正常值延长,其中合并DM组Ⅲ波PL、Ⅰ~Ⅲ波IPL与无DM组的Ⅲ波PL、Ⅰ~Ⅲ波IP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无DM组的Ⅲ-Ⅴ波IPL与合并DM组的Ⅲ~Ⅴ波IP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DM的后循环TIA患者听神经及脑桥下段较无DM的TIA患者更容易受到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院收治的7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把7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儿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1.4%,观察组患儿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1%,两组患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明显,建议推广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溶栓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溶栓患者78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18例),非房颤组(60例),接诊后对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头颅MRI; 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评价24 h及7 dNIHSS评分; 3个月后对存活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结果 房颤组发病时病情较重(NIHSS评分高,(12.8±6.33)分 VS(9.39±4.32)分,P=0.023),血管狭窄发生率较高(66.7% VS 33.3%,P=0.013),继发性出血率较高(27.7% VS 3.33%,P=0.006),2组3个月mRS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 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经头颅MRI评价后溶栓治疗较为安全,预后与非房颤患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和醒脑静,对照组给予七叶皂甙钠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疗程均为15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血脂和血液流变血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及血脂和血液流变血指标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MRI指导下快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41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依据溶栓治疗24 h内是否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分成早期进展性脑卒中组(33例)和早期非进展性脑卒中组(38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检查结果。结果 419例患者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33例(7.88%);两组间既往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脑卒中病史及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前血压、随机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的空腹血糖、胱抑素水平以及MRI表现为分水岭梗死、腔隙性梗死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责任大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分水岭梗死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不同时段抑郁的发生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期脑卒中病例223例,卒中后72h予HAMD评分,将≥8分者随机分为抗抑郁药物组(干预组)、对照组,〈8分者1月再予评分,将其中≥8分者用相同方法再分为干预组、对照组,〈8分者2月再予评分,将其中≥8分者用相同方法再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将〈8分者3M再次评分,分为≥8分、〈8分组,各组卒中后3月予MoCa、NIHSS评分、mRS分级。分析卒中后不同时段抑郁的发生情况,比较分析各时段对照组3月时MoCa、NIHSS评分、mRS分级。结果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分别为72h内19.73%,1月时35.03%,2月时53.51%,3月时46.15%;各对照组3月时MoCa评分比较,72h组与其余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均〈0.01;NIHSS评分比较,72h组与1、2月组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各组预后良好率(mRS分级)比较P均〉0.05。结论卒中后急性期(72h)的发病率偏低,恢复期(2~3月)的发病率较高。急性期PSD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但抑郁越早发生,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影响越大,致残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HAMD、MoCA、SAS和NIHSS四项量表综合评价脑卒中后72 h、1和2月发生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抗抑郁药物干预效果,为不同时段的PSD药物干预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入选脑卒中病例223例,于脑卒中后72 h予HAMD评分,≥8分者随机分为72 h对照组和72 h治疗组;余患者于脑卒中后1月再次予HAMD评分,评分≥8分者随机分为1月对照组、1月治疗组;余患者于脑卒中后2月再次予HAMD评分,评分≥8分者同前再随机分为2月对照组、2月治疗组;各组均予常规药物及相同的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帕罗西汀20 mg/d治疗。对以上各组病例于脑卒中后3个月随访,进行HAMD(24项版)量表、SAS量表、MoCA量表及NIHSS量表的评分。结果 (1)72 h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MoCa、SAS和NIHS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1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HAMD、SAS和NIHS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2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四项量表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2)72 h、1月和2月治疗组在第3个月随访时的MoCa、SAS、HAMD及NIHS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脑卒中后不同时间出现PSD患者的抗抑郁干预效果有时间段差异,PSD出现时间越晚,抗抑郁治疗达到明显效果所需的时间越短;(2)脑卒中患者发生PSD后及早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不仅可改善抑郁,对焦虑、认知和神经功能康复也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及其稳定性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相关性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后MMP-9的变化。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48例,根据入院后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颈动脉AS斑块阳性组59例,AS斑块阴性组89例,其中前者分为稳定斑块组32例、不稳定斑块组27例。各组予阿司匹林100毫克/日、阿托伐他汀20毫克/日口服等干预治疗(其中有两例因服用阿托伐他汀肝功能损害而退出本研究),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12周晨空腹抽取患者肘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MMP-9含量。结果颈动脉AS斑块阳性组MMP-9水平(稳定斑块组229.75±80.67ug/L,不稳定斑块组342.98±119.45ug/L)高于阴性组(127.64±38.52ug/L),提示MMP-9与AS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不稳定斑块组MMP-9水平(342.98±119.45ug/L)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229.75±80.67ug/L)及AS斑块阴性组(127.64±38.52ug/L),显示颈内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MMP-9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治疗后2周三组血清MMP-9水平分别由229.75±80.67ug/L、342.98±119.45ug/L、127.64±38.52ug/L明显下降至160.45±49.48ug/L、201.47±79.64ug/L、108.67±36.12ug/L,说明他汀类药物起效较快,作用显著;至第4周进一步降至110.34±34.11ug/L、159.66±42.58ug/L、93.73±33.21ug/L,第12周为98.45±32.89ug/L、128.31±40.77ug/L、87.34±30.51ug/L(仍高于正常),表明AS斑块的干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有助于防止AS斑块的增大及破裂,直接关系到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结论 MMP-9在颈动脉AS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分泌的增加是斑块不稳定的基础。同时,MMP-9也可作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性AS斑块干预手段的疗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症(L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关系。方法LA患者208例,按入院时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的脑白质疏松部位分为三组:脑室周围型(第一组)、皮质下型(第二组)、混合型(第三组)。第一组68例,其中单侧型21例,双侧型47例;第二组66例,其中单侧型30例,双侧型36例;第三组74例,其中单侧型22例,双侧型52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MRI检测各组颈动脉AS斑块,并对颈动脉AS斑块及狭窄情况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彩色超声检测208例LA患者,141例存在颈动脉AS斑块,阳性率为67.79%。其中第一组阳性率为54.41%(37/68),第二组75.76%(50/66),第三组72.97%(54/74),第二、三组与第一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第一组单侧型LA的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AS斑块11例阳性,其中LA与斑块同侧者6例,双侧型26例阳性,11例发生在双侧;第二组中,单侧型LA中22例斑块阳性,LA与斑块同侧者12例,双侧型28例阳性,9例发生在双侧;第三组中,单侧型LA16例斑块阳性,LA与斑块同侧者7例,双侧型38例阳性,13例发生在双侧。三组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AS斑块积分情况: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2.32±0.46、2.65±0.28、3.02±0.35,三组无显著性差异;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3.29±0.42、7.68±0.37、6.97±0.51,第二、三组较第一组P(0.01。MRI检测AS斑块三组分级情况:Ⅰ级斑块分别占54.88%、35.71%、38.21%(45/82、40/112、47/123),Ⅱ级斑块分别占24.39%、27.68%、27.64%(20/82、31/112、34/123),Ⅲ级斑块分别占20.73%、36.61%、34.15%(17/82、41/112、42/123)。在MRI检测颈动脉重度狭窄(≥50%)患者52例中,LAⅠ级15例,Ⅱ级19例,Ⅲ级18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动脉AS斑块是LA的危险因素,且与皮质下LA相关性更密切,不稳定性斑块在其中起重要作用,颈动脉AS斑块破裂后可能通过颅内Willis动脉环可导致患侧或健侧甚至双侧脑白质疏松,而颈动脉AS斑块致颈动脉狭窄与LA的程度并不呈比例。提示我们应针对LA尤其是皮质下型LA患者常规开展颈动脉AS斑块的检测并积极干预不稳定性斑块,这对于减缓或阻止LA发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