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6篇
内科学   7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收集四川和甘肃两省2005年以来内脏利什曼病报告病例数并进行分析。2005-2007年和2008年1~6月,四川省分别报告内脏利什曼病59、49、77和30例,甘肃省分别报告内脏利什曼病92、106、162和83例。由于地震后内脏利什曼病传染源有增多趋势,无主犬和易感人群大量增加,医疗诊治体系破坏严重,可能对利什曼病的流行产生影响、有增加传播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什曼原虫专一寄生于宿主的巨噬细胞内,通过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感染巨噬细胞。最近,用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巨噬细胞cDNA微阵列分析所得到的分布图显示,37%的巨噬细胞基因表达下调,这其中包括一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的激酶抑制因子(CKIs)。细胞分裂依赖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的激酶(CDKs)诱导细胞周期向S阶段过渡,随后启动了有丝分裂。在正常的情况下,CDKs的功能受细胞周期抑制因子如p21、p27蛋白周密调节,而未受控制的CDKs的活性经常导致肿瘤发生。在利什曼原虫感染期间,一些巨噬细胞基因可以吸引更多的巨噬细胞至感染部位。至今尚无任何单一的机制或因子被确定可以解释利什曼原虫感染期间巨噬细胞的活化或失活。Kuzmenok等最近从亚马孙利什曼原虫克隆了一个细胞内黏附分子样(ICAM-L)表面分子,该分子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重组的ICAM-L蛋白被能抑制利什曼原虫对宿主巨噬细胞的黏附,表明该蛋白是巨噬细胞表面受体的识别分子。该基因仅存在于利什曼原虫。Kuzmenok等就ICAM-L对巨噬细胞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探讨。在MTT试验中,用ICAM-L蛋白和2个巨噬细胞系J774G8、RAW264.7共同孵育比用M2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利什曼原虫K26序列应用于我国利什曼原虫分离株鉴定的价值。方法收集我国不同流行区的利什曼原虫16个分离株和6个国际参照株,培养后收集前鞭毛体,提取DNA,扩增K26序列并测序,应用ClustalX2进行序列比对,从GenBank下载同源性较高的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K26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我国不同流行区的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亲缘关系。结果我国16个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和国际参照株DD8均扩增出单一条带,而5个非杜氏利什曼原虫复合体虫株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源型利什曼病流行区的3个分离株801、KS-2和KS-6均扩增出920 bp片段,自然疫源型利什曼病流行区的4个分离株XJ771、JIASHI-1、JIASHI-2和JIASHI-5均扩增出491 bp片段,人犬共患型利什曼病流行区4个分离株Cy、SC6、Hebei-Lv和Shanxi-Yang均扩增出404 bp片段,皮肤利什曼病流行区的5个分离株KXG-Xu、KXG-Liu、KXG-65、KXG-918和KXG-927均扩增出449 bp片段,且各流行区内虫株间的序列一致性均为100%。各流行区之间的虫株间的序列一致性较低,为40.2%~91.4%。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我国16个利什曼原虫分离株聚集成2个群3个亚群,其中KXG-Xu、KXG-Liu、KXG-65、KXG-918、KXG-927、XJ771、JIASHI-1、JIASHI-2、JIASHI-5分离株聚集为A亚群,Cy、SC6、Hebei-Lv、Shanxi-Yang与婴儿利什曼原虫聚集为B亚群,A亚群和B亚群聚集为Ⅰ群;801、KS-2和KS-6分离株与杜氏利什曼原虫聚集为C亚群,进一步与国际参照株DD8聚集为Ⅱ群。结论利什曼原虫K26序列可应用于我国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鉴定。  相似文献   
4.
用扫描电镜观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利什曼原虫与小鼠腹腔吞噬细胞的相互关系。实验证明,前鞭毛体在抗杜氏利什曼单克隆抗体处理后,形态发生很大变异,部分原虫呈溶解现象,部分原虫仍可粘附于吞噬细胞外,但单克隆抗体经 56℃灭活后,则原虫形态无改变,且粘附在吞噬细胞周围,有些原虫的鞭毛及虫体前端已进入细胞内,认为其机制可能与前鞭毛体外膜上的配基与吞噬细胞受体的结合有关。  相似文献   
5.
6.
趋化因子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的(8~10kDa)趋化细胞因子。依照N端最先出现的两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排列方式的不同,趋化因子可分成两大类:CXC和CC。在CXC亚类两个半胱氨酸问插入了另一个氨基酸。在CC亚类两个半胱氨酸紧邻排列。趋化因子能触发整合素激活,并有助于在流动情况下捕获白细胞,而在脾脏有助于引导淋巴细胞进驻次级淋巴器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现场评价疟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 (简称试条) 的诊断性能。 方法 2008年9~10月采集安徽省间日疟流行区蒙城县5个乡镇医院门诊部所有就诊的发热病人血样,用双盲法比较镜检法和试条测试的结果。 结果 共采集发热病人血样292份,镜检法检出疟原虫阳性181份,均为间日疟;试条检出疟原虫阳性163份,亦均为间日疟。两法检测结果一致的血样占92.8%(271/292),其中均为阳性的163份,均为阴性的108份。两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21份血样中,镜检阳性的、试条检测阴性的有18份,镜检阴性的、试条检测阳性的有3份。原虫密度在>1 000 个/μl、100~1 000 个/μl和<100 个/μl时,试条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3.5%(115/123)、86.0%(43/50)和62.5%(5/8)。 结论 该快速诊断疟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在疟疾流行区对间日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我国细粒棘球蚴新疆分离株AgB亚基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对序列进行遗传变异性分析.方法 根据参考文献设计特异性引物,从新疆源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原头节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克隆入TA载体中测序.用Bioedit分析软件和Blastn和clusterW2等在线分析系统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从细粒棘球蚴中克隆获得AgB抗原的3个亚单位基因,经测序确定为正确的目的序列;序列比对分析表明,3个亚单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43% ~ 60%,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30% ~ 42%.结论 EgAgB的亚单位基因变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它一种快速、简便诊断囊型棘球蚴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 ,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标记抗人IsG4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吸附于样品垫上;将羊肝棘球蚴包囊液抗原作为包被抗原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适当位置,制成检测特异抗体的免疫层析试条.用该试条检测确诊的囊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155份,以评价其敏感性,检测健康者血清50份和其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50份(其中囊尾蚴病患者血清30份,血吸虫病、弓形虫病、并殖吸虫病、肝吸虫病患者血清各5份)以评价其特异性.均用单盲法检测,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进行平行检测.结果试条法检测155份囊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133份为阳性,灵敏度为85.8%;其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50份,44份为阴性;50份健康者血清全部为阴性,总特异度为94.0%.该方法 与ELISA的符合率为97.1%,二者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5,P>0.05).结论 快速诊断囊型棘球蚴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法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利什曼原虫具有独特的线粒体—动基体 ,动基体含有巨大网状DNA(动基体DNA)。动基体DNA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 ,已广泛用于利什曼原虫虫种的鉴别和利什曼病的临床诊断。该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