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1.
腹腔镜诊治输卵管性不孕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手术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6例经子宫输卵管碘油照影(HSG)检查拟诊为输卵管性不孕并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检查发现,盆腔粘连49例,占64.47%;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占9.21%;多囊卵巢综合征3例,占3.95%;子宫肌瘤3例,占3.95%。分别行输卵管伞端成形术,输卵管造口术,输卵管切除术,盆腔粘连分解术,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清除术,多囊卵巢打孔术。术后随访2年,受孕率为46.05%(35/76)。结论:腹腔镜手术对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樊莉琳  雷刚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100-3102
目的:观察应用网片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2年4月应用网片治疗30例PFD患者,其中行全盆底重建术(proliftTM)10例,前盆腔盆底重建术(prolift A)+阴道后壁修补术12例(联合会阴修补术6例),TVT-O术8例;保留子宫4例,阴式子宫切除17例,宫颈截除2例。观察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采用POP-Q分期评分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结果:3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93.33±44.18)min,网片放置时间(17.6±6.66)min,平均出血(108.3±86.51)ml;术中无1例膀胱、尿道、直肠、血管损伤。术后随访6月~3年,所有患者症状全部改善,无复发病例。1例盆底重建患者术后18个月阴道前壁网片侵蚀,2例觉下腹部坠痛,3例自觉轻微大腿根部疼痛;5例术后3个月恢复性生活,1例因网片侵蚀有异物感,余无不适。结论:应用网片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明显,但有一定的并发症;加强术前评估、沟通及准备,精细手术操作,严密术后随访,可有效减少手术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分析羊水过少132例。结果显示,羊水过少高发于孕40周后:B超对羊水量的估计准确率可达95%。羊水过少组胎心监护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和脐带绕颈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羊水过少一经确诊,应严密监测胎心及胎盘功能,以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80例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根据其是否复发为重度宫腔粘连分为重度组(n=28)和非重度组(n=252)。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为重度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结果 280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为重度宫腔粘连28例(1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次、刮宫后闭经史、宫腔粘连分离频次、初次发现宫腔粘连时为重度是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为重度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OR=0.573;3.216;1.865;11.473, P 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为重度宫腔粘连与患者孕次、刮宫后闭经史、宫腔粘连分离频次、初次发现宫腔粘连时为重度等有关,临床可据此给予患者针对性措施以降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为重度宫腔粘连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官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8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9例,先行双侧子宫动脉甲氨蝶呤(MTX)灌注+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48~72h在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对照组19例,先予MTX肌肉注射,于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OG)下降及孕囊或混合性包块周围血流减少时,在超声引导下行清官术,两组患者均同时口服米非司酮治疗3d。结果试验组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成功。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β—hCG下降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6.11±2.95)min比(29.30±6.22)min、(63.7±55.1)ml[L(365.8±324.9)ml、(7.40±1.98)d比(16.80±2.50)d、(18.5±5.2)d比(29.5±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严重并发症发生例数亦显著少于对照组(0例比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应用补片的盆底重建术与传统非补片重建术在盆底重建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淮安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50例,其中20例应用Prolift网片行盆底重建术,另外30例应用传统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分析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50例患者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组术后仍有会阴及下腹坠胀1例、尿失禁2例、便秘1例,无网片侵蚀及感染。盆腔器官脱垂(POP)评分均达0度,客观治愈率的100%。对照组术后仍有会阴及下腹坠胀5例、尿失禁4例、便秘1例,术后症状同术前。POP-Q评分降低,客观治愈率的76.7%。结论用Prolift网片系统进行盆底重建术,手术安全、易行,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樊莉琳  雷刚  徐素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42-2544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6月因盆腔器官脱垂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参数。结果:60例患者中,15例尿动力学参数全部正常,45例患者有不同的尿动力学参数。其中压力性尿失禁15例,逼尿肌不稳定4例,不稳定膀胱3例,低顺应性膀胱5例;膀胱感觉增强15例,膀胱感觉延迟1例,膀胱容量减低9例;逼尿肌收缩乏力2例;残余尿7例;膀胱出口梗阻8例,可疑梗阻17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产后4~6周)静力性收缩训练(SCT)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ES),对产后腹直肌分离(DRA)产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江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产后DRA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5)。于产后早期,对研究组产妇DRA采取SCT联合NES治疗;而对照组产妇仅采取NES治疗。2组产妇治疗第2、4、6周时的腹围、双侧腹直肌间距(IRD),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产妇腰、背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治疗不同时间点上述指标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SD)-t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获得江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审核批准(审批文号:201806),征得受试者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产妇本次分娩孕龄、剖宫产术分娩比例、孕期体重增加值、第一与第二产程持续时间、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 g占比,产次、剖宫产次数≥2次占比,以及治疗前人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占比、腹围、双侧IRD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2组DRA产妇治疗第2、4、6周时,腹围和双侧IRD,经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措施与时间因素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F_(治疗×时间)=4.214、2.193,P_(治疗×时间)=0.062、0.241)。进一步对DRA治疗措施的主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措施对产后DRA产妇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腹围、双侧IRD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_(治疗)=6.874、8.291,P_(治疗)=0.032、0.012),研究组产妇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腹围、双侧IRD总体较对照组分别偏小4.1 cm(95%CI:1.2~5.3 cm,P<0.05)与偏短0.17 cm(95%CI:0.06~0.31 cm,P<0.05)。对时间因素的主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因素对产后DRA产妇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腹围、双侧IRD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14.286、9.574,P_(时间)<0.001、=0.004)。对治疗不同时间点2组产妇腹围、双侧IRD分别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第4、6周时的腹围和双侧IRD,均显著偏小和偏短于治疗第2周,治疗第6周时的腹围和双侧IRD,均显著偏小和偏短于治疗第4周,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产妇治疗第2、4、6周时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及产妇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经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措施与时间因素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_(治疗×时间)=6.721、7.284、8.277,P_(治疗×时间)=0.024、0.017、0.012)。进一步对治疗措施的单独效应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治疗第4、6周时,研究组产妇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第6周时,研究组产妇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5、4.336、7.798,P=0.008、<0.001、<0.001)。进一步对研究组与对照组中时间因素的单独效应分别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产妇治疗第2、4、6周时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及产妇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分别组内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F=155.488、229.732、598.316,均为P<0.001;对照组:F=83.498、92.179、765.398,均为P<0.001)。对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2组产妇治疗第4、6周时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均较组内治疗第2周显著增高,而产妇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则较组内治疗第2周显著降低,治疗第6周时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均较组内治疗第4周显著增高,而产妇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则较组内治疗第4周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01)。结论产后早期,对DRA产妇采取SCT联合NES治疗,可促进腹围及双侧IRD恢复,提高盆底肌力,缓解其腰、背部疼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