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建立出生队列研究孕晚期母亲睡眠与子代2岁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在上海浦东新区仁济医院招募255位健康孕晚期(孕36~38周)母亲及其婴儿入组,采用手表式睡眠-活动记录仪(actigraph)评估孕晚期母亲的睡眠状况,在儿童2岁时采集随机静脉血,检测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用HOMA-IR来评估,HOMA-IR=[血糖(mmol/l)×胰岛素(μU/ml)]/22.5。结果 儿童在2岁时平均血糖为(4.58±0.53)mmol/L,胰岛素为(4.65±3.61)μU/mL,HOMA-IR为0.98±0.84。在校正了孕晚期母亲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和儿童性别之后,孕晚期母亲夜间入睡后觉醒时间越长,其子代在2岁时的胰岛素水平越高(β=0.236,P=0.016),胰岛素抵抗指数越高(β=0.241,P=0.015)。结论 孕晚期母亲入睡后觉醒时间与其子代2岁时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提示孕期保健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并改善孕晚期母亲的睡眠状况,以改善子代的代谢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上海市中学生负性情绪与失眠症状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睡眠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1月抽取上海市24所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由学生填写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精简版(DASS-21)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家长填写中学生个人及家庭社会环境问卷。 结果 有效样本1 986人,平均年龄(14.71±2.01)岁,男生1 019名(51.3%)。压力、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23.9%、51.0%和29.0%,失眠症状发生率为37.0%。在校正了人口学因素后,有压力、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中学生失眠症状风险分别高于无相应负性情绪中学生(压力:OR=2.17,95%CI:1.60~2.95;焦虑:OR=2.97,95%CI:2.27~3.88;抑郁:OR=2.59,95%CI:1.94~3.47),且在初中生中更高。 结论 上海市中学生负性情绪与失眠症状风险增加相关,特别是在初中生中相关性更高,应当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上海市青少年24小时活动情况及其与负性情绪的相关性,以期为24小时活动干预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医教结合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1月抽取上海市6个行政区(县)6~12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学生自填标准化问卷评估睡眠时长、屏幕暴露时间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三项24小时活动达标情况,以及抑郁、焦虑和压力三种负性情绪。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24小时活动达标情况与负性情绪的相关性。结果 共入选2 312名青少年,平均年龄为(14.84±2.09)岁,其中女生1 113名(48.1%),初中生1 267名(54.8%)。初中生和高中生24小时活动全部达标率分别为13.4%和3.5%,而负性情绪发生率分别为11.4%~35.8%和19.5%~51.6%。24小时活动达标项目数量与负性情绪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达标项目数越多,负性情绪发生风险越低。与无一项达标者相比,初中生24小时活动全部达标者负性情绪发生风险下降78%~79%(焦虑OR=0.21,95%CI:0.11~0.39;抑郁OR=0.22,95%CI:0.09~...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我国婴幼儿认知和运动发展水平,了解我国儿童早期发展现状。方法 于2012年10月-2013年3月抽取全国8个省市1 026名2~30月龄足月、健康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人口学及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第1版对婴幼儿进行发育评估。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婴幼儿认知发育及运动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2~30月龄婴幼儿平均认知发展指数102.38±17.58,平均运动发展指数为101.39±16.38。认知发育迟缓发生率为7.70%,运动发育迟缓发生率8.28%。控制混杂因素后,发现相较于母亲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人群,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的认知发展指数和运动发展指数降低显著(β=-8.51,95%CI:-11.23~-5.78;β=-4.17,95%,CI:-6.79~-1.55)。结论 我国城乡地区婴幼儿早期发展水平较20年前有上升,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婴幼儿认知、运动发育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婴幼儿睡床方式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对睡眠结局的影响。方法 于2012-2013年按照“省-市-县-医院”的抽样技术路线,抽取全国8省市1 304名0~35月龄足月、健康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家长填写《简明婴幼儿睡眠问卷》( BISQ)和自编《儿童个人及家庭社会环境问卷》了解婴幼儿睡床方式、睡眠模式及人口统计学因素。结果 婴幼儿平均为(12±10)月龄,男婴占53.8%。婴幼儿与父母同床睡的比例高达84.8%,同房睡为13.2%,独立睡为2.0%。相比6月龄以下婴幼儿,≥6月龄同床睡比例显著较高,同房睡显著较低(P均<0.05),而独立睡无组间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婴幼儿年龄≥6月龄、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和居住郊区是同床睡的风险因素。一般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矫正混杂因素后,同床睡对所有睡眠结局参数的预测作用均不显著(P均>0.05)。结论 同床睡是我国0~35月龄婴幼儿最常见的睡床方式,发生率远高于欧美国家,与婴幼儿月龄和社会经济状况相关,但未发现其对睡眠结局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性功能是人类的最基本功能之一,性的需求深深地埋藏在每一个发育正常的人心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性科学知识,由于文艺作品的夸张渲染,有些年轻人往往把新婚性快乐过度理想化,认为它一定像火山爆发那样令人激动,像美酒甘醇那样令人陶醉,但实际生活通常不像想象的那么神奇无比,这不免使初试者感到茫然。在期望已久的神秘的初夜,新娘新郎将首次把朦朦胧胧的性欲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不管青年夫妻在婚前已有多深的了解,蜜月将对未来共同生活的形式产生重要影响。巴尔扎克说过:“婚姻的命运是在新婚之夜决定的。”有些人就是因为新婚之夜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婴幼儿时期睡眠片段化对儿童6岁时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从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招募的母婴出生队列中纳入262名儿童, 在6、12、18、24、36月龄使用手表式睡眠-活动记录仪监测儿童的睡眠以及活动度情况, 计算睡眠片段化指数(FI)。使用长处和困难问卷评估儿童6岁时的情绪行为问题。采用群组发展模型, 根据贝叶斯信息标准等选择最优拟合模型, 根据FI变化轨迹分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177名儿童纳入分析, 其中男91名、女86名。FI较高组30名, FI较低组147名。与FI较低组相比, 6岁时FI较高组儿童的困难总分和多动冲动问题得分均更高[(11.0±4.9)比(8.9±4.1)、(4.9±2.7)比(3.7±2.3)分, t=2.17、2.23, 均P<0.05], 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t=2.08、2.09, 均P<0.05)。结论婴幼儿期FI较高的儿童6岁时情绪行为问题尤其是多动冲动问题更严重。  相似文献   
8.
背景:由于睡眠、久坐行为和身体活动所构成的24 h活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异质性极大等局限,难以得出足以指导临床实践的高质量证据集合。 目的:总结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睡眠、久坐行为和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及其研究设计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评价,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设计:范围综述。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9月28日,以睡眠、久坐行为、身体活动、24 h活动、心理健康、青少年为检索词构建中英文检索式,纳入健康儿童青少年人群的24 h活动类型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或因果推断的研究。通过阅读文题、摘要和全文进行筛选,在数据提取和数据整合中,逐渐完善活动类型、测量方式、测量项目分类、测量具体项目的数据提取表格。 主要结局指标:青少年24 h活动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类型及其测量工具。 结果:中英文数据库共检索到927篇文献,经去重、初筛和全文筛选后,最终纳入55篇文献,其中横断面研究45篇(82%),前瞻性队列研究10篇。睡眠:54篇描述了睡眠时长,4篇评估了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日间嗜睡情况和睡眠中断情况。久坐行为:50篇为主观报告,5篇为客观报告,46篇涉及屏幕暴露。身体活动:主观报告和客观评估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分别为47篇和8篇。32篇文献关注了抑郁,9篇关注了焦虑,5篇关注了压力,35篇关注了其他心理健康结局(正性情绪、行为问题、生活满意度或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心理疾病及症状、情绪调节能力和手机成瘾)。44篇文献探索24 h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8篇文献使用等时替代模型探索24 h活动结构的改变,3篇探索24 h活动影响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 结论:青少年24 h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联研究尚少,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有待规范统一,未来需针对现行24 h活动推荐时间建立等时替代模型或在真实世界进行干预研究,寻找既能够最大发挥24 h活动的健康效应,又能够让青少年人容易达到的24 h活动时间的推荐组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规范我国6岁以下儿童就寝问题和夜醒的临床治疗决策, 由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儿童睡眠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发起, 制订"中国6岁以下儿童就寝问题和夜醒治疗指南(2023)"。计划书概要介绍该指南制订的意义、目的、工作组成员、临床问题收集与确定、证据获取、评价以及推荐意见的产生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