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优势菌群及耐药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3-01~2005-01诊断肝硬化并发腹水住院患者215例,肝硬化的诊断与分型参照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均做腹水细菌培养,其中86例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培养出细菌,男49例,女37例,年龄48~76(平均53.6)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0.0%.病原学:其中乙肝43例,丙肝28例,乙肝合并丙肝9例,乙肝合并丁肝6例.本组肝硬化患者有3~15 a慢性肝炎病史.丙种球蛋白高,白蛋白<35 g/L,白/球蛋白倒置<1.0,B超及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符合肝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2.
我国无症状HBV感染者约为1.3亿,占全部人口的10%~20%,其中80%为病毒携带形式下的亚临床型肝炎.其自然病程取决于病毒复制的持续时间及感染肝细胞后的宿主免疫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的慢性乙肝高胆红素血症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B、甘利欣等保肝治疗,治疗组给予加服茵栀黄颗粒,疗程为一周,治疗结束评价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后检测1次血清总胆红素(TSB)、总胆汁酸(TBA)。结果通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总胆汁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评价客观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6.1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2.9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栀黄颗粒治疗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明确,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缬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缬沙坦预防、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缬沙坦预防组(A组),模型组(B组),缬沙坦治疗组(C组)。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各组每周连续3d,1;L/d,共4周。A组造模同时给于缬沙坦10mg/(kg·d)灌胃,共4周,第5周起停止腹腔注射DMN后仍按原剂量灌胃,再4周。C和B2组停止造模后,分别给予缬沙坦10mg/(kg·d)或生理盐水灌胃,共4周。8周后留取肝标本,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以免疫组化法检测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含量。结果(1)A组:肝索排列基本整齐,有少量出血,汇管区稍扩大,未见胶原纤维增生。B组:肝组织大片出血坏死,有假小叶形成。c组:肝索排列紊乱,有出血坏死,汇管区扩大,有纤维间隔伸向肝小叶。(2)Masson染色胶原定量分析:B组明显高于A、C2组(P〈0.01),A组低于C组(P〈0.05)。(3)肝窦壁a—SMA观察:c组肝窦壁强阳性表达,A组肝窦壁基本不表达,仅见于汇管区,B组肝窦壁阳性表达,3组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MN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中,缬沙坦部分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且预防效果优于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及超广谱β-内酰酶(ESBLS)的检出率,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90株临床分离菌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扩散表型确证法进行ESBLS检侧。结果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哌拉西林、头胞噻肟、头胞吡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氨曲南、头胞他啶、亚胺培南、头胞呋辛的耐药率分别是90.0%、83.3%、77.2%、29.4%、5%、8.9%、65.0%、60.0%、62.2%、50.0%、7.2%、18.3%、0、47.2%;ESBLS的检出率为24.4%。结论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不容乐观且多重耐药菌株较多;氟喹诺酮药物之间交叉耐药明显;产ESBLS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及对传染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科学,属于临床医学范畴。传染病有病原性、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基本特征。发病后有发热、皮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新发传染病增多,仅用经典的传染病教学已不能满足医学教育需要。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可更系统、更全面的展现某种传染病的特点,我们针对教与学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以复方甘草酸苷50 mg tid po,拉米夫定100 mg qd po,2种药物联合使用.疗程1年;对照组给以拉米夫定100 mg qd po,疗程1年.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及细胞毒药物.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用药期间尿蛋白排泄情况、血清白蛋白及肝肾功能和所有不良反应.结果:3 mo、6 mo、12 mo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每24 h尿蛋白有显著差异(4.31 g±2.18g vs 5.89 g±3.01 g,2.34 g±1.57 g vs 4.25 g±2.27 g,1.59 g±0.64 g vs 3.43 g±2.12 g,均P<0.05),血白蛋白也有显著差异(28.26 g/L±2.15 g/L vs 23.65 g/L±6.13 g/L,30.54 g/L±2.58 g/L vs 27.36+2.23 g/L,35.46 g/L±2.12g/L vs 31.35 g/L±3.35 g/L,均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随着时间的延长拉米夫定出现耐药,须及时加用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达康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就诊的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恩替卡韦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肝达康胶囊,8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Th1和Th2细胞百分比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5.16%、82.2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同各组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降低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N端肽(PCIII)、Ⅳ型胶原(IV-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同对照组相比降低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Th1、Th1/Th2显著降低,而Th2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Th1、Th1/Th2显著更低,而Th2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而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FN-γ、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4、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达康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肝脏损伤情况,可能与改善Th1/Th2细胞失衡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微创术合活血化瘀法治疗重症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微创术+诺新康)和对照组(微创术)共76例,两组均使用微创技术清除血肿,治疗组于术后即加用诺新康40mg/d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点,如无不良反应,3d后改为80mg/d,2个疗程28d.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2周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术合活血化瘀法治疗重症出血性脑卒中较单用微创清除术,能明显提高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深入寻找香茶菜抗菌消炎有效成分,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大萼香有茎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共鉴定出30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含量的64.58%,总挥发油成分与文献报道的其他香茶菜属植物挥发油成分基本相似,这对于该属植物的鉴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