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竹节参的有效成分竹节参总皂苷(TSPJ)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RA)抗炎效果,并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建立RA大鼠模型后,灌胃给TSPJ 10d,采用冰醋酸致大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检测TSPJ抗炎效果,测定大鼠巨噬细胞碳清除率、血清IgG、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大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TH),研究TSPJ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抗炎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SPJ能抑制冰醋酸所致RA大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TSPJ对RA大鼠碳清除率无明显影响,能降低RA大鼠血清IgG水平1,00mg/kg TSPJ对DTH反应有抑制作用。结论 TSPJ对RA大鼠有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RA大鼠血清IgG水平及DTH反应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院内感染重症毛细支气管炎(BC)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78例院内感染重症BC的脑瘫患儿,交替雾化吸入“3%氯化钠4 ml”和“布地奈德混悬液2 ml+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1.25 ml”治疗,均为每8小时1次;喘憋症状重者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合并细菌感染者应用抗生素。对治疗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儿经过交替雾化吸入及其他综合治疗,显效41例(52.6%),有效34例(43.6%),无效3例(3.8%),总有效率达96.2%。其中15例(19.2%)应用了全身糖皮质激素;18例(23.1%)应用了抗生素。结论脑瘫患儿院内感染重症BC时慎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交替雾化吸入“3%氯化钠”和“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治疗,不仅疗效好,护理方便,还可减少副作用,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3.
多瘤促活化因子(polymoma virus enhancer-3,PEA3)广泛表达于小鼠神经系统中,现有的研究已证实,PEA3与神经细胞的迁移、分化以及神经突触的形成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是去甲肾上腺素合成的限速酶和肠交感神经标志物,TH的表达水平可间接反映组织中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的水平~([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多瘤促活化因子(PEA3)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蛋白在出生后小鼠纹状体神经纤维中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为进一步探讨多巴胺能神经元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取正常鼠龄为1,5,10,20,30,40 d昆明小鼠各5只,断头处死,迅速取出大脑,冠状面切取纹状体所在部位1 cm厚的组织块。常规固定、脱水、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DAB染色。结果:本实验观察到PEA3免疫阳性反应纤维数目在出生后1,5,10,20 d持续上升,在30,40 d下降并保持在一定水平,GDNF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数目在出生后1,5,10,20 d保持在一定水平,在30,40 d下降,各组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GDNF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纤维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且可能以PEA3作为其下游作用靶。这种作用方式在第20天以前可能是GDNF作用于纹状体神经纤维发育过程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试卷质量分析,反馈教学信息,提高考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方法:运用教育统计与测量方法,将我校医学院2005级医学专业《人体结构学》的248份理论考试试卷的各大题的成绩,输入到试卷分析系统和spss10.0,对考试成绩及试卷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平均分为70.09,考试成绩呈负偏态分布;试卷难度系数、区分度系数和信度指数分别为:0.700,0.385和0.615.结论:应加强对考试之后的试卷分析;对试卷的题量和部分试题的分值作进一步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瘤促活化因子(PEA3)在出生后小鼠大脑皮质的表达变化,进而从形态学角度探讨PEA3与出生后大脑皮质发育的关系。方法分别取正常鼠龄分别为1、5、10、20、30、40d昆明小鼠各5只,断头处死,迅速取出大脑,冠状面分别切取额叶、颞叶、顶叶所在部位1cm厚的组织块。常规固定、脱水、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研究PEA3的表达。结果本实验观察到PEA3免疫反应阳性光密度平均值在出生后1、5、10、20d额叶、颞叶及顶叶皮质中分别保持在一定水平(P〉0.05),在30d时下降,40d略升高但仍低于1、5、10、20d组水平。结论PEA3在出生后大脑皮质发育过程中起作用,其中在20d以前作用可能较为重要;PEA3在大脑皮质不同部位表达变化情况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围绕临床应用选择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和进行考试改革,从而提高解剖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儿童脾脏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一例晏华军,景玉萍患儿,女性,12岁。因左上腹包块半月余收入院。不伴恶心,呕吐,无腹泻,偶有腹部隐痛,可自行缓解,饮食及大小便均正常,无废水接触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腹部饱满,左上腹可触及一大小为8cm×4cm的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出芽在胃腺癌临床病理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湖北航天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和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2005年1月-2008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胃腺癌患者108例,光镜下观察胃腺癌标本出芽情况,并随访患者;分析肿瘤出芽与胃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108例胃腺癌患者中61例发生了肿瘤出芽(56.5%)。肿瘤出芽的发生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术后早期复发均密切相关(P<0.05)。胃腺癌的分化程度(χ2=7.543,P=0.023),肿瘤出芽(χ2=29.631,P<0.001),浸润深度(χ2=10.202,P=0.016),淋巴结转移(χ2=28.287,P<0.001),TNM分期(χ2=18.259,P<0.001)与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关;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出芽是胃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HR=2.875,95%CI(1.806,4.578),P<0.001〕。结论 肿瘤出芽与反映胃腺癌侵袭性的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